每一个众生,内心中都有一股以意欲为中心的生命活力,他是热烈奔放、强毅不拔的,为求自我的生存与快乐,不断地向前冲进。不过,众生在我执的根本错误之下,这股意欲是盲目冲动的,为私利去做出种种的罪恶,招来生死的苦果。菩萨解悟了“缘起无我”的真理,有着热爱众生的同情心,于是把这股意欲,导向伟大崇高的目标,去求成佛,去救渡众生。他依然是热烈奔放的,依然是强毅不拔地向前冲,但不是为了私欲的发展,而是为了觉悟......
2019-10-27 19:32? ? 2019年10月25日上午香港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 師生一行共40餘人 來寶蓮禪寺參訪。 并以寶蓮禪寺 百年管理成功的經驗、 當下禪院推行的 制度管理的實施情況、 以及未來發展的願景與策略 为主题作調研。 上午10時,淨因大和尚在法堂接待了珠海學院師生一行。大和尚為大家簡單回顧了寶蓮禪寺百年的發展史,包括農禪並重、秋期傳戒、樹立家風、造就僧才、公益慈善、弘法......
2019-10-27 19:32五观堂,也叫斋堂,相当于寺庙里的食堂,是僧人吃饭的地方。寺院僧众用斋饭的地方,也称之为香积厨因。僧人戒律规定,进餐之前应作五种观法而得名。 五观: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提醒与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
2019-10-27 19:32191.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This is why the Tathagata says that all Dharmas are Buddha's Dharmas. ......
2019-10-27 19:32Q&A 35 Q 何谓“五蕴皆空”? 五蕴就是“我”的代名词。比方我们说张三先生、李四先生,在文学里面有时候就用“其”来代表,例如“其人好善良”、“其人古怪”。又例如“他”、“那个”也是代名词,“把那个拿给我”,如果那是个茶杯,那么,“那个”就是茶杯的代名词。 五蕴就是“我”,“我”称五蕴。“我”为什么叫作“五蕴”?“蕴”是积聚的意思,那么“我”就是由五个东西积聚而......
2019-10-27 19:32皈依法,离欲尊。欲望的“欲”,贪欲的“欲”。 我们世间上种种的问题,战争也好、纷争也好、斗争也好,人世间社会的、自然的、身心的、个人的、家庭的、单位的、学校的,所有的一切一切问题的发生都是同人的烦恼有关系,同人的贪欲有关系,嗔心有关系,痴心有关系。 所以皈依法的目的,都是为了要对治以我们贪欲烦恼为主的各种各样的烦恼。 佛法和世间法的不同,佛法和佛学的不同的地方就是皈依法,能够......
2019-10-27 19:3266句佛学处世哲学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
2019-10-27 19:32(十八)方便五乘佛法 一、契机施度 佛陀教典,称为契经,不但要上契如来之理,而且要下契众生之机。古德云:说法不契机,等于闲言语。故契机与否,尤为要紧。 众生根机,由宿生栽培之浅深不同,致今生修学之利钝乃异。其钝根者,心思昏昧,有闻亦多不解;且眼光浅近,只图当前利害;故惟可为说‘世间法’,先作方便接引;若与上等法,将无法接受,所谓中人以下,不可与语上也。其利根者,心思敏捷,或闻一以知十......
2019-10-27 19:32問请问弟子一家都没有灌顶,可以念所有的咒吗?有算偷法吗?海涛法师答 如果是汉传佛教的这些咒,都没有偷法,因为汉传佛教的经典所记载的咒,都叫明咒。如果是在藏传密宗里面,有一些忿怒本尊的咒语,一定要经过上师的口传比较圆满。 当然,在汉传佛教说,如果你念《大轮金刚陀罗尼》,或是《三昧耶神咒》,这里面讲的就是说你真实有三昧耶的戒体,你又真实地这样念,当然很多咒你可以念,但重点是你的动机。 不过我认为......
2019-10-27 19:32问:自己信佛而家人不信,怎么办呢?答:他人信不信三宝,是他们的业力、因缘及个人自由,与你无关。要遇上三宝及依止三宝,不单是因缘际遇及个人选择,还要有一定福报,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福报。家人不信三宝,你可以尝试为他们讲说一点佛法,最重要的是先修好自己,以自己的改变作无言的开示。你绝不应该强逼家人信佛,也不要对他们不信而生嗔心或因为你的信仰而令他们生嗔。 佛法修的主要是心上的功夫,如果......
2019-10-27 19:32今日2019年10月27日,己亥年九月二十九,是药师佛圣诞。药师佛为佛教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以琉璃为名,乃取譬琉璃之光明透彻以喻国土清静无染污。他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为“横三世佛”,亦称三宝佛。药师法门与净土法门同被视为解决众生生死问题之两大并行法门。 值此殊胜功德日,应大众所请,积福慧、三门峡市佛学研究会在己亥年药师佛圣诞供灯共修。祈愿药师佛大愿无涯、悲心无尽,护佑家人至亲,护......
2019-10-27 19:32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 点击收听 贰、 慧学略述 三、 慧学次第(二) 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 05 另外一个次第,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这句话也务必要记得。我看到很多人浪费了很多时间,从来不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疑惑。即使善知识在你的面前,空过就是空过。有的人一直在幻想说要有善知识,其实他所面对的善知识是想象出来虚拟的善知识,真善知......
2019-10-27 19:32佛学知识:圣空法师教你怎么忏悔,消除掉业障?......
2019-10-27 19:32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近代大德开示”,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第一时间收到文章了。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佛教诵经的两层深意 佛教徒为何要把某一部经,诵到烂熟之后,还要在佛像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诵呢?这有两层深意。 第一是把佛经当作一面鉴察我们心行标准的镜子:凡夫难保自己不犯错,有时犯了错,尚不能知错改错,但当面对佛像,口诵佛经之时,就同听到佛在亲口说法......
2019-10-27 19:32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由迷真逐妄,背觉合尘,全体转为烦恼恶业。然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看别人不顺眼,本质来源于不认同,即观点或意见的相左。其实,大多数事情本无绝对的对错之分,每个人的认知都来源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越成熟理智的人,越能看到世间万物的多面性,便越能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异性。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
2019-10-27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