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029 img
中国白炭黑产业政策体系已形成“规划引领—财税激励—环保约束—应用驱动”的闭环管理模式,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下从政策管控与支持两个维度,梳理当前政策框架及实施成效:
一、政策支持:多维赋能产业升级
战略定位明确
《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将白炭黑列为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品类,提出到2025年气相法白炭黑在电子级应用中占比提升至45%,高端产品自给率超90%。2024年《无机硅材料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设定2026年高端产品自给率达50%、能耗降低20%的目标,并推动碳捕捉技术与生物基原料应用。
资金与税收扶持
中央财政2024年新材料专项资金中白炭黑领域获18亿元支持;
江苏、福建等地对认证绿色工厂、省级技术中心分别提供最高500万元、50万元奖励;
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所得税税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最高达100%,2024年行业累计加计扣除额9.6亿元;
出口退税政策助力国际竞争力提升,2024年出口量达68万吨。
应用场景拓展
工信部将轮胎级白炭黑纳入《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预计形成年12-15万吨炭黑替代空间。2025年上半年,锂电池隔膜涂层用白炭黑需求量已达1.8万吨,光伏胶膜领域需求增速超15%。
二、管控措施:环保与产能双约束
产能结构优化
生态环境部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禁止新建沉淀法白炭黑产能,查处福建远驰科技等违规项目。同时鼓励高端产品发展,拟将高分散白炭黑等移出限制类目录。
环保标准提升
重点区域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收紧至10mg/m³(降幅50%),2025年行业达标率升至91%;
新建项目单位产品能耗限值0.85吨标准煤/吨,较2020年下降12%;
2025年将白炭黑纳入石化化工行业节能监察重点,实现能效管控全覆盖。
区域整合推进
山东通过整合23家小产能建成4个绿色园区,单位碳排放降幅达12%;福建布局白炭黑-林产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两省高端产能占比分别提升至42%和38%。
三、政策实施成效与趋势
阶段性成果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3年3.1%提升至2025年3.8%;
行业环保投资2024年达7.8亿元,同比增长14.3%;
2025年上半年绿色工厂数量较2024年全年增长27%。
未来方向
技术层面:重点突破电子级气相法产品进口替代,推动纳米级白炭黑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
绿色转型:通过“绿电替代+CCUS技术”组合实现2026年能耗再降20%目标;
供应链安全:提升高纯石英砂自给率,应对国际技术壁垒与贸易摩擦。
结语
当前政策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双轮驱动,推动白炭黑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加速转型。企业需把握政策窗口期,加快技术升级与低碳转型,在严格环保约束中开拓高端应用市场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