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公司新闻    白炭黑产业发展:管控与支持并举的政策图景

白炭黑产业发展:管控与支持并举的政策图景

阅读量:1028 img

在国内,针对白炭黑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丰富且多元,在产业规划、技术革新、环保规范、税收激励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力,有力引导行业朝着高端、绿色、集约的方向稳步迈进。 一、国家政策引领产业方向 (一)明确重点发展方向 《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将白炭黑纳入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重点发展范畴,明确提出到 2025 年,气相法白炭黑在电子级应用中的占比要提升至 45%,高端产品自给率需达到 90%以上。2024 年,工信部发布的《无机硅材料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设定目标,到 2026 年,高端白炭黑自给率提升至 50%,单位产值能耗降低 20%,并鼓励企业运用碳捕捉技术(CCUS)和生物基原料替代来降低碳排放。截至 2025 年,该计划已初见成效,行业研发投入占比平均提升至 3.8%,较 2023 年增长了 0.7 个百分点。 (二)调整行业标准与目录 国家发改委在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时,曾考虑放宽对沉淀法白炭黑的限制,提议将“白炭黑(气相法除外)”修改为“白炭黑(气相法白炭黑、高分散轮胎白炭黑及白炭黑复合材料除外)”。然而,从 2023 年生态环境部的督察情况来看,《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中“2011 年 6 月 1 日后禁止新建沉淀法白炭黑生产装置”的条款仍在严格执行。福建远驰科技、盛达化工等企业因违规新建项目已被查处,这表明政策对低端产能的管控力度并未减弱,高值化产品才是政策支持的核心。同时,2025 年实施的《工业节能监察工作通知》将白炭黑纳入石化化工行业重点监察范围,实现了能效管控的全覆盖。 二、地方政府助力产业升级 (一)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福建省通过《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 - 2025 年)》,把白炭黑列为三明、南平、龙岩等内陆地区的特色产业,支持建设白炭黑 - 林产化工循环经济专业园,并认定三明黄砂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为重点园区。山东省则通过整合 23 家小型产能,建成了 4 个年产 20 万吨以上的绿色园区,单位碳排放下降 12%。截至 2025 年,区域整合成效进一步凸显,两省高端白炭黑产能占比分别达到 38% 和 42%。 (二)提供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 专项基金支持:2024 年,中央财政安排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120 亿元,其中白炭黑相关项目获得 18 亿元支持;江苏省设立新材料专项基金,对白炭黑企业给予最高 15%的项目总投资补贴,全年累计补贴 4.2 亿元。 所得税减免:全国约有 32 家白炭黑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 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平均税负降低 4.2 个百分点。2025 年,多地出台新政策,对研发投入超过 5%的企业额外给予 15%的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最高可达 100%。2024 年,累计加计扣除额达 9.6 亿元。 出口退税:白炭黑出口适用增值税退税政策,2024 年出口量达 68 万吨,主要流向东南亚、南美等市场,退税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成本。 (三)激励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 福建省对设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白炭黑企业给予 50 万元奖励,并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级研发平台。 江苏省对通过绿色工厂认证的企业奖励 500 万元。 山东省对使用可再生能源超过 30%的企业减免 15%的环境保护税。 这些政策促使企业加大环保设备投入,2024 年全国白炭黑行业环保投资达 7.8 亿元,同比增长 14.3%。2025 年上半年,绿色工厂数量已较 2024 年全年增长 27%。 三、环保政策推动产业升级 (一)严格排放标准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要求橡胶、涂料等行业减少传统炭黑的使用,鼓励采用白炭黑替代。2024 年起,重点区域白炭黑工厂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收紧至 10mg/m³,较此前标准下降 50%,推动企业升级脱硫脱硝设备。2025 年环保督察显示,行业颗粒物排放达标率已从 2023 年的 78%提升至 91%。 (二)双碳目标下的绿色生产要求 白炭黑生产被纳入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控目录,新建项目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不得超过 0.85 吨标准煤/吨,较 2020 年基准下降 12%。政策明确鼓励企业进行光伏/风电供能改造,争取进入“绿色工厂”名单。企业通过工艺优化(如采用绿电 + 气相法组合)和资源回收(如二氧化碳矿化制备白炭黑),可进一步降低碳排放。例如,福建远翔化工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单位能耗下降 8%,废水排放量减少 12%。 四、下游需求与应用拓展政策驱动 (一)新能源领域的带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和长续航需求推动了高分散白炭黑在绿色轮胎中的应用。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将轮胎级白炭黑列为 2025 年重点推广产品,预计将带来 12 - 15 万吨/年的替代炭黑空间。2025 年市场数据显示,白炭黑在锂电池隔膜涂层、光伏封装胶膜等高端领域需求增速达 15% - 20%,上半年锂电池隔膜涂层用白炭黑需求量已达 1.8 万吨,完成全年预测目标的 56%。橡胶工业仍是白炭黑的最大需求端(占比超 60%),其中轮胎领域占比达 35%。 (二)国际市场的合规支持 欧盟《绿色轮胎标签法规》于 2025 年正式全面实施,结合 REACH 法规对轮胎滚动阻力和环保性能的高要求,国内企业通过生产低滚阻、高分散白炭黑产品,可获得 8% - 12%的出口溢价。同时,政府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如美国对白炭黑的反倾销调查,通过技术升级和合规能力建设帮助企业维护国际市场份额。2025 年 1 - 8 月,白炭黑出口量同比增长 9.2%。 五、未来政策趋势与挑战 (一)技术创新与高端化 政策将持续支持气相法白炭黑在电子封装、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进口替代,以及沉淀法白炭黑的表面改性技术研发。例如,福建省计划推动纳米级白炭黑在智能轮胎、生物医学等新兴领域的应用。2025 年,专项研发资金已向电子级白炭黑倾斜,相关项目占比达 41%。 (二)绿色转型与循环经济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政策可能加大对 CCUS 技术、硅资源回收利用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企业参与绿电交易和碳市场机制。预计 2026 年单位产值能耗降低 20%的目标将通过“绿电替代 + 技术改造”双路径实现。 (三)国际竞争与产业链安全 面对欧美技术壁垒和贸易保护措施,政府可能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方式,提升国内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此外,保障石英砂等原材料供应链安全(如提高国产高纯石英砂自给率)也将成为政策重点。2025 年,全球白炭黑市场规模已达 61.88 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超 102.46 亿元,政策需进一步平衡产能整合与国际竞争能力提升。 中国对白炭黑产业的政策支持已构建起“规划引领 - 财政激励 - 环保倒逼 - 应用拓展”的完整体系,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2025 年,政策实施成效显著,市场规模与高端产能占比同步增长,但沉淀法低端产能管控仍保持高压态势。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和高端应用需求的持续增长,政策将进一步向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倾斜,为行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企业需抓住政策红利期,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挑战。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