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公司新闻    对话荣雁李焕:价格战、信任危机与22万吨产能!探寻中国二氧化硅产业突围背后的故事

对话荣雁李焕:价格战、信任危机与22万吨产能!探寻中国二氧化硅产业突围背后的故事

阅读量:1015 img

27 年的青春岁月,人生的路上有各种精彩,而李焕的精彩,牢牢系于二氧化硅事业。从初涉行业时的探索者到带领企业领跑的掌舵人,李焕的青春轨迹与中国二氧化硅产业的成长之路深度交织着。 1999年,李焕踏进这个行业,那时的中国二氧化硅产业,还处在蹒跚学步的阶段。技术受制于人、市场信任度低,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在他和团队的手中,一个个技术难关被突破,一道道工艺壁垒被打破。他总说:“每一克二氧化硅都是有温度的,那温度里藏着我们团队的日夜,也藏着国产材料的骨气。” 如今,这些带着温度的二氧化硅,让国产硅橡胶摆脱了 “易老化、密封性差” 的旧标签,每一次品质的升级,都浸透着他对 “让国产二氧化硅被看见” 的执念。 而李焕的背后是一代人的坚持,是一群人的青春。那些攻坚的夜晚、那些失败的低谷、那些终于迎来曙光时的热泪——有机硅人命运,早已与这个行业牢牢绑定。 今天,我们将对话李焕,一同翻开他 27 年的行业记忆,探寻中国二氧化硅产业突围背后的故事,感受一位创业者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担当。 有机硅商城—黄秋梅:坚守27年绝非易事,作为资深的前辈,您一定经历过行业的起伏、技术变革的瓶颈期,请您跟我们聊一聊二氧化硅行业发展经历了哪些重要时刻? 荣雁新材—李焕: 前辈谈不上,但作为国内二氧化硅长期参与者,有幸经历了二氧化硅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精的全过程。国内二氧化硅应用,过去主要是以鞋材、轮胎为主,当时硅橡胶用的二氧化硅几乎主要都是进口或者合资企业的产品,存在交货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的情况。 硅橡胶企业有需求,国内二氧化硅企业有冲劲,技术的攻关冲破了国外产品的壁垒,逐步实现了进口替代。目前,国内硅橡胶企业应用的二氧化硅产能大概在22万吨左右,这与硅橡胶行业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