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711 img
气相法白炭黑的工业化生产始于1941年德国德固赛公司,而中国则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历经技术封锁与自主创新,于2025年实现历史性跨越。据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统计,2025年中国气相法白炭黑总产能达35万吨/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8%,超越德国、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其中,宜昌汇富硅材料有限公司以10万吨/年产能领跑全球,其新建的3万吨/年生产线采用“有机硅单体副产物回收技术”,使单吨生产成本降低25%,碳排放减少40%,标志着中国从“规模扩张”向“绿色智造”的转型。
在高端领域,中国企业的创新成果同样亮眼。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气相法白炭黑生产尾气处理装置”专利技术,将尾气中氯气、氯化氢回收率提升至99.5%,彻底解决了传统工艺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峨眉山长庆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四川省轻化工大学共建的“中国气相白炭黑材料应用研究中心”,则通过“理论+实践”模式,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工业化生产能力,累计向海外输出技术专利27项。2025年,由金三江主导制定的《沉淀法白炭黑在锂离子电池隔膜中的应用规范》成为ISO国际标准草案,中国首次在气相法白炭黑领域掌握全球技术话语权。
气相法白炭黑的独特性能使其成为跨行业技术升级的核心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