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大学在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等领域发展迅速。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浙大对人才的重视,多年来浙大一直秉承着“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的包容理念向全世界广招贤才。
那么,今年浙江大学人才引进情况如何?哪个岗位人才需求最大?哪个岗位学历要求最低?海归是否更有竞争力?非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有机会进浙大任职吗?本期青塔人才将为您一一揭晓答案。(统计数据来源于浙江大学人事处公示的2019年拟录用人员名单和2019年拟聘用“特聘研究员岗位”人员名单,统计时间截止至2019年10月18日)高层次人才——浙大刚需在2019年拟录用人员的统计数据中,特聘研究员的岗位录取人数占比最高,占35.62%,其次是教学与技术并重岗,占26.71%,包含试验技术岗、卫生技术岗等在内的其他岗位录取人数也较多,占比为23.97%,科研为主的岗位和教学为重的岗位占比不到10%,分别为9.59%和4.11%。这说明在浙江大学的招聘岗位中,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最高,各学科的全面和长久发展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助力;其次,对教学和科研综合能力高的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较高。
医学人才——需求量最大我们还统计了录取人数排名前10的院系/单位,其中,先进技术研究院录用人才数位居榜首,校医院、基础医学系和医学院三个医学相关的院系/单位都榜上有名。这个排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浙大招聘对于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医学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最大。
浙大非博士不要?辟谣:我全都要关于各个岗位的学历要求,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发现,特聘研究员、教学与科研并重岗录用的人员均为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学位。这意味着,如果想进入浙江大学当研究员或教学科研岗的教师,硕士及以下学位的同学基本不会成为考虑对象。同样,科研为主的岗位大多招收的是具有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学位的人才,仅有1位为本科学士,但此人具有在西泠印社的工作经验,且被录取的单位是艺术与考古学院,这也说明对于一些小众专业,具有丰富对口经验的稀缺人才,招聘时也会相应放宽对学历的限制。而教学岗的录用人员则以硕士居多,进入的大多是体艺部这类对艺术或体育等专业技能要求更高,学历要求相对宽松的院系或单位。其他岗位的录用人员学历分布比较多元,拥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人才均有占比,硕士占比最高,其次是博士,学士占比最少,也就是说,浙大在聘用技术类的基础岗位时,学历并非硬性条件,更看重应聘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海归认可度也有高低
现在,国际化成为诸多高校的办学方向,引进的海归人才比例也逐年攀升。浙江大学也聘用了不少来自海外院校的博士们,他们的毕业院校分布在美国、法国、加拿大、英国、比利时、瑞典、奥地利、新西兰、日本以及沙特阿拉伯。可以看出,来自美国院校毕业的博士所占比例最高,然后是法国和加拿大,其他国家比例均较小。这也意味着浙江大学对于来自美国高校的博士毕业生更加认可。
浙大本校人才的主场优势
那么海归与国内高校的毕业生相比,竞争力真的更强吗?从浙江大学录用人员的统计结果来看,海外院校毕业的同学确实占了不小的比重,比例为28.7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海归的竞争力就强。可以看到,录用人员中毕业于浙江本省高校的人才比例高达37.39%,占据绝对优势,其中浙大本校的毕业生占30.43%,其他地区的比重较小,如北京8.70%,上海比重6.96%,陕西、河北、安徽、重庆等地比重不到1%。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浙大在录用选择上对于本校毕业的学生有偏好,有海外镀金的经历确实比北京、上海等地区高校毕业的学生更有优势。
“双一流”?非“双一流”?另外,我们还对录用人员(国内)的毕业院校属性进行了统计,其中,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的人才占比83.10%,非双一流高校的占比16.90%。这说明浙江大学更倾向于从“双一流”高校引才,从概率层面讲,“双一流”高校的成材率与学生整体知识层次确实更可观,但非“双一流”高校的人才只要能力突出,同样也是有机会进入浙大任职的。
敲黑板,课代表划重点了!对于教学岗和技术岗,博士学位并不是必需的,但对于科研岗、教学科研岗以及特聘研究员,基本上都只招博士研究生;另外,浙大本校的毕业生留校任职机会相对较多,美国留学回来的海归也比较有优势;而且,浙大倾向于录用来自双一流院校毕业的人才,但非双一流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特别是对于一些小众冷门专业、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即使是本科学历,也是非常有机会进入浙大任职的。本文的数据和分析旨在为想去浙江大学任职的人才提供有益参考。后续如果想了解浙江省其他事业单位人才引进的数据分析,请持续关注青塔人才的动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