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吕剧团王殿华等演唱
山东省吕剧团吴萍等演唱
3 迷茫 坚守 突围
年年难唱年年唱,
处处无家处处家。
只要黄河不断流,
琴音随水走天下。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兴起,吕剧与其他诸多戏曲剧种一样,正面临着改革机遇和生存挑战。前路茫茫、去往何处,天南地北的吕剧人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3-1 新时期的吕剧新风向
吕剧在文革时期的发展几乎是停滞的,绝大多数传统戏都被禁演,《姊妹易嫁》《逼婚记》等经典剧目更是被视为“大毒草”;一大批演职员遭到迫害,郎咸芬一度精神失常,张斌等人在此期间含冤去世。
这一时期的吕剧舞台上,主要有两类剧目,一是移植的样板戏,如省吕剧团的《杜鹃山》《红灯记》,济南市吕剧团的《洪湖赤卫队》《沙家浜》,烟台吕剧团的《龙江颂》等,另一类是政治色彩较浓的小戏,如省吕剧团的《半边天》、昌潍地区的《永不生锈》、惠民地区的《青羊寨》等。
吕剧《半边天》剧照
许媛、郭爱琴、王俊英
虽然这一时期百花凋零、万马齐喑,但是现代戏的创作演出,与京剧合演等情况,为吕剧后来的发展特别是音乐创作起到了探索与积淀作用。
恢复传统戏之后,吕剧积攒了十年的力量集中迸发了出来。一大批传统剧目重新提高打造,新创剧目、移植剧目层出不穷。山东省通过会演、调演等形式,充分发动了全省的戏剧创作力量,吕剧《亲事》《此恨绵绵》《钗头凤》《泪血樱花》《张王李赵》《海盗的女儿》《婴翠》《李慧娘》《隔墙姐妹》《孪生姐妹》《寻子记》《悠悠我心》《画龙点睛》《林娘》《皇后泪》《香蒲》《山高水长》等优秀剧目先后涌现。
吕剧《婴翠》剧照
米有余、邓淑丽
这些剧目剧情相对复杂,音乐设计也在传统吕剧的基础上做了有益的革新。这是吕剧创新的一个开端,也为以后吕剧舞台上各式各样的表演做了铺垫。
新时期剧目创作依旧坚持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并举的原则,其中现代戏剧目数量略占优势,这影响了以后吕剧剧目的生产倾向。不过事实证明,现代戏在创作上很难跳出时代局限性从人性的高度思考问题,所以这类剧目往往是有影响力的不少,有持续影响力的不多,而被观众记住并喜爱的经典剧目更多的是古装戏。
爱情赞歌《钗头凤》
吕剧乡土气息浓厚,传统剧目中往往是通过生活琐事来体现男女爱情的,所以表现古典的才子佳人,对于吕剧还是有些难度。1980年,由吴萍、李岱江、林建华主演的《钗头凤》可以说是一个突破。
《钗头凤》讲的是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全剧大致可以分为唐婉落难投奔姑母、得遇表兄互生爱慕、爱人离散长相思、再相逢痛不欲生四部分,故事悲喜交错,爱恋与离恨、悲苦与感动,各类情感互相交织,情到深处感天动地。
吕剧《钗头凤》剧照
李岱江、吴萍
此剧在当时的演出场次并不算特别多,但由于音乐动听、表演真挚、传唱极广而成为了永恒经典。特别是剧中扮演唐婉的吴萍,一颦一笑楚楚动人,表现爱慕不轻浮、表现恸哭不过火,她用婉转甜美的唱腔、深厚的表演功底成功地刻画了一位绝世佳人。
亦狐亦仙说《婴翠》
首演于1982年的吕剧《婴翠》,比起《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剧中人物命运更加曲折,故事情节更加跌宕,增强了“戏”的吸引力,推出之后风靡一时。
该剧在音乐设计、故事题材、舞台美术、导演手法等方面对传统吕剧都有突破。它以新的时代风貌标志着吕剧改革迈向新层次,是60后吕剧演员走向舞台中央的标志性作品。
《画龙点睛》的创举
传统吕剧往往是小生、小旦、小丑三小戏居多,且多从女性角度出发,男性戏份较少。《画龙点睛》作为一出新编历史剧,在题材、行当、音乐等各方面都为吕剧剧种的完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吕剧《画龙点睛》剧照
董家岭、吕淑娥、李肖江
整出戏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李世民微服私访,寻找良才马周,见识了贪官之弊后意识到反腐的迫切性,重用马周;另一条是自幼相爱的马周与四娘因战乱阻隔,分离十五年后重逢,四娘为保护马周而去世。两条线索将政治警示与爱情悲剧相结合,情节环环相扣,揭露并讽刺了社会不良现象。
揭露人性的《林娘》
乳山吕剧团创作的《林娘》是一出人性讽刺剧,王玉因贫贱被人抛弃,而富贵后又抛弃了往日对她情深义重的林娘,再次落难的王玉发现林娘始终未改初心,他幡然悔悟,自杀谢罪。
林娘与王玉的故事,背后反映的是两类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林娘》用以小见大,这个吕剧最擅长使用的表现手法,表现了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人性冲突,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此剧被全国几十个剧种移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流传最广的吕剧原创剧目。
3-2 突如其来的戏曲困惑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当有一天早上你醒来,突然发现你曾追求了一辈子并且引以为豪的事业被人遗忘,你肯定会觉得无所适从吧?
没错,这就是戏曲人在八十年代之后所面临的情况,吕剧也不例外。文化大潮波澜涌动,传统戏曲面临观众流失、剧目陈旧、后继乏人等情况,这一时期大批吕剧院团因难以为继而撤销。
不过,正如郎咸芬所说,“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绝不能被动地随波逐流,而应该顺应潮流,激流勇进。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改革中发展的,体制要改革、演出市场要改革,表演、音乐、唱腔都要改革。”
呼唤人性回归的《山高水长》
为走出阴霾,吕剧以各类剧目会演、表演大赛、艺术节为平台,在剧目生产、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吕剧人的坚持与努力下,剧种艰难地进行突围,大多数熬过了最艰难时光的剧团都在慢慢走向发展正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还出现了《朱元璋招亲》《石龙湾》《醉青天》《军嫂》《柳叶青青》《菱花镜》《小岛风情》《苦菜花》《荣辱悲歌》《无品芝麻官》《滩回水转》《书记大姐》《红雪》《枣香赋》《沧浪》《补天》《潮涌黄河口》《回家》等优秀剧目。
各大院团成功度过艰难期之后,剧目生产的主观能动性更强,剧目质量更高,吕剧正在蓬勃地发展建设。
贴近生活让百姓看得懂、能喜欢
不少剧团在剧目生产上力求继承吕剧的优秀传统,贴近寻常百姓生活,创作出了老百姓喜欢的大量剧目。
如平度吕剧团创作的《朱元璋招亲》,讲述了青年朱元璋与马秀英在患难之中互相帮助,并结为夫妻,共同抗元的故事。故事将重要的历史题材用喜剧的方式呈现,主角身上的乡土气、英雄气,与全剧的喜剧性相得益彰,全剧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如济南吕剧院创作的《阳光大姐》,讲述了下岗女工再就业,做家政工发挥价值的故事。全剧从普通人的生活出发,说百姓话、讲百姓事,把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平凡人做出的不平凡事业呈现了出来,唱段不多,但都富有吕剧贴近乡土的气息,体现了真善美。
济南市吕剧院《阳光大姐》
如日照市艺术剧院吕剧团创作的《银杏树下》,用吕剧最擅长的家长里短故事模式,讲述了媳妇虐待老人、老人忍辱负重的故事,用戏剧性的故事教化人、惊醒人,用大团圆的结局达到“家和万事兴”的艺术效果。相同故事改编的吕剧电影《家长理不短》上映后,也受到广泛好评。
如济南市吕剧院根据元杂剧《杀狗记》改编创作的《家有贤妻》,讲述了两兄弟在媳妇的调解下重归于好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情感诠释得十分到位,悲、喜、惊、疑都能使得观众入戏。
把握吕剧命脉,突出地域文化
不少地方剧团在剧目创作中,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尝试将地域特色融入到吕剧的乡土情怀之中。
如滨州创作的《滩回水转》和东营创作的《潮涌黄河口》,都以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为背景,将故事情节锁定在几个人物身上。盐碱滩、黄河口、芦苇荡,使人回到了吕剧最初起源的自然环境中。
烟台市吕剧院《荣辱悲歌》
如烟台创作的《荣辱悲歌》《海殇》,都以北洋水师海战为背景,刻画水师首领夫人们的情感世界,既符合吕剧的审美要求,又突出了海洋文化。
如济南创作的《泉城传说》,将济南府、小清河、大明湖等泉城元素融入到了动人的神话爱情故事中,构思之巧妙、舞美之奇幻,不禁令人赞叹。
如日照的《勿忘在莒》《秦国龙》、烟台的《烟台山作证》、乳山的《乳娘》、东营的《孙武》《梅骨丹心》、潍坊的《板桥县令》、文登的《一代帝师》等剧目,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艺术化地重现历史。
多元化主题力求更好看、更感人
在文化多元的促使下,不少吕剧院团花大力气制作了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各类舞台作品。这些剧目气势恢宏、角色众多,所以也往往不再是单一主题、单一情感,而是给观众多重的艺术享受。
如《苦菜花》是根据冯德英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胶东人民抗击日寇的故事,其中军民情、夫妻情、母女情、战友情,各类情感交织。值得一提的是,郎咸芬在剧中饰演的母亲,情真意切,广受好评。
山东省吕剧院《苦菜花》
如《补天》讲述了新疆建设兵团士兵在新疆垦荒的故事,全剧没有主要人物,没有主要情节,而是为一群英雄塑造画像。引人入胜的故事、气势恢宏的场面、英勇豪迈的情感,开启了吕剧的新风格。
再现典范人物事迹,真实又艺术
近年来,吕剧舞台上根据先进人物事迹改编的剧目越来越多,这些剧目根据真实的故事进行了艺术加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短期内能取得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
滨州市吕剧团《兰桂飘香》
如省吕剧院根据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事迹改编的《百姓书记》、根据军嫂韩素云事迹改编的《军嫂》,济南市吕剧院根据地税局干部李玉国事迹改编的《枣香赋》,滨州吕剧团根据皮革厂长从桂兰事迹改编的《兰桂飘香》,邹平吕剧团根据教师管新刚的事迹改编的《梨花雨》,东营吕剧团根据石油工人事迹改编的《夫妻井》等。
伴随着剧目创作与剧种的再次革新,改革开放后的吕剧舞台上涌现出了几代优秀艺术家,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一批优秀90后演职员。他们扮相青春靓丽,表演风姿动人,将成为吕剧发展的栋梁。
知 识 拓 展
中国吕剧史上唯一一次全国性大赛
1987年全国吕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起,先后为黄梅戏、评剧、越剧、吕剧我国四个主要的戏曲剧种举办了广播大奖赛。全国吕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于1987年2月至7月举办。
作为迄今为止吕剧史上唯一一次全国性大赛,也是唯一一个由听众决定名次的大赛,参加这次大赛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45岁以下中青年吕剧演员,其中有30位进入决赛。在一个多月的参赛唱段播放过程中,共收到近百万封听众来信、近4万张选票,投票听众来自海内外、涵盖各行各业。
大赛在群众中取得了广泛影响,经过投票,选出获票数额最多的10位优秀演员,授予了“优秀演员奖”,分别是:石连山(滨县吕剧团)、吴萍(山东省吕剧团)、谭连华(章丘县吕剧团)、董砚萍(济南市吕剧团)、牛娜(昌邑县吕剧团)、刘玉凤(烟台市吕剧团)、刘福莲(济宁市吕剧团)、韩美(济南市吕剧团)、董家岭(山东省吕剧团)、王恒波(莱西县吕剧团)。
时任山东省吕剧团团长的郎咸芬说:“举办全国性的吕剧广播大奖赛是吕剧史上的首创,这对促进吕剧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它不仅为中青年演员提供了各显身手的机会,而且通过覆盖面积最大的广播,把吕剧艺术和近年来涌现的有才华、有成就的一大批中青年演员介绍到千家万户中去。它增进了广大听众和我们的联系,加深了广大听众对吕剧事业一代新人的了解,使我们从中看到社会各界人士对吕剧的厚爱和支持。这不仅是参赛演员的光荣,也是整个剧种的光荣,是对所有吕剧工作者的鼓舞和鞭策!”
全剧欣赏《朱元璋招亲》
全剧欣赏《山高水长》
连 载 往 期
吕剧文化史(1)盐碱滩飞出鸭兰鸟
吕剧文化史(2)厚积薄发挺进城市
吕剧文化史(3)人民艺术重获新生
吕剧文化史(4)挺进上海与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