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太美了!清华美院高材生设计的《中国日报》封面,竟获报刊界奥斯卡!

太美了!清华美院高材生设计的《中国日报》封面,竟获报刊界奥斯卡!

阅读量:3835404 2019-10-27


从未想过,
中国风报纸竟然会美得如此惊艳!


最近,《中国日报》欧洲版的版面设计,
在各大网站突然爆红起来。
仔细一看,
浪漫唯美的插画设计,
简洁大气的排版形式,
与我们印象中那些灰扑扑又毫无设计美感
的传统报纸,简直天壤之别。

撇开内容不说,
单论这颜值,
就给人一种高端洋气的感觉。



难怪网友见了纷纷盛赞:
“美哭了,就像掉进了一个绮丽的梦境。”
“这种报纸如此精美,就算不看内容为了插画也会去买吧!”
“这是什么神仙设计,太美了!”
“配色不错,满满的中国风”......


连《中国日报》欧洲版的编辑也忍不住夸赞:
这份报纸与欧洲其他同类报刊相比,辨识度非常高。

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媒体渠道之一,
如此精美绝伦的报纸,
不仅让全世界领略到浓浓的中国风魅力,
将沉淀千年的中式美学,
做了全新演绎,
而且大大颠覆了以往我们对于报纸的认识,
赋予它前所未有的新格调。

比如:在一篇有关工业化的文章里,
他们放弃使用呆板又冷冰冰的机械配图,
而是巧妙地将齿轮和零件“幻化”为一只只
翩翩欲飞的蝴蝶,
从而使整个画面更具视觉吸引力。

充满“铜臭味儿”的发财树,
不但显得清新脱俗,
而且结合青花瓷元素展现出独一无二的
迷人气质,
浪漫、诗意悄然而生。

“中国外汇储备降至30亿”,
如此严峻的金融态势,
竟以一缸荷花与锦鲤为表现主题,
营造出“清风荷香漫,锦鲤池中游”的
唯美意境,
看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科技改变世界的同时,
还能与传统文化和谐共存吗?
这幅别具一格的插画设计,
似乎以诙谐有趣的形式发出了灵魂的拷问。

地球仪上镶满了中式刺绣,
被仙鹤祥云、菊花风荷紧紧包围,
一辆高铁呼啸而出:
当中国高铁在“全球化”的路上变得势不可挡,
那么畅游世界村还会远吗?

保护大象,拒绝盗猎,
每个象牙制品的背后,
都是大象鲜活生命的丧失,
所以它们理应像花朵一样,
受到人类的精心呵护。

回家的心情,
是一种置身于百花丛般的喜悦。

未来的医疗机构,
除了治病救人,
还要让每一位病人尽情享受春天般的温暖。

在这个审美缺失的时代,
我们常常被扭曲的“中国风”给吓到,
而上面这些将中式意韵与现代审美
融合起来的插画设计,
却令人眼前一亮。


这些设计无疑是一张绝佳的名片,
让《中国日报》国际版成为了
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那么,到底是谁设计出如此惊艳的报纸,
让中国风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震惊世人呢?
这些别出心裁的插画设计,
正是出于《中国日报》的美术部之手。

他们的主编叫做李旻,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由她和她的校友,
宋晨、马雪阳一同绘制。
李旻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美术编辑,
她创作的一件反映现代人生活、工作状态的
写实漫画作品——
《微信控》,
曾拿下了中国新闻奖漫画三等奖。

而另一位主创宋晨,
同样在报社里创作出无数优秀的作品,
其中先后有四百余张设计图,
被放在清华官网的首页上进行展示。

2000年的时候,
初出茅庐的李旻有幸被招入报社,
只不过那时,
《中国日报》还没有非用插画不可的惯例,
因为“插画作为文字的附属,
主要用来临时填充空白,
或者作为无足轻重的装饰品”,
很少会留出大幅版面用于展示,
所以插画的功能与价值往往被人忽略了。

直到2007年,
报刊版面设计经过重新调整,
需要更多图片来丰富整个画面,协调比例,
这才为插画提供了一个施展的舞台。
不过,所有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初次尝试、不断摸索,
到最后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
整个美术团队要经历长时间的学习、积累与磨合。
一开始,
由于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参考,
李旻的画风主要是模仿西方漫画,
倾向于创作一系列比较夸张、幽默的作品,
来激发读者对于严肃的新闻类主题
的阅读兴趣。

2010年早期《中国日报》
后来,为了精进自己的绘画水平,
她还在故宫博物院报班学习工笔画,
并受到传统绘画的影响,
更加注重勾线细节,
在掌握线条运行规律的基础上,
进行了各种线条变化的练习。
在此期间,她又和宋晨一起尝试过剪纸风、
商业插图风等其他类型,
但都属于不成体系的摸索阶段,
持续时间并不长久。

早期《中国日报》
直到2017年,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
她被华裔插画师倪传婧登上
福布斯艺术榜单的中国风绘画深深吸引,
这才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认识到中国元素还能以这般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

于是,她从工笔画和倪传婧的画风中汲取灵感,
并与团队一起不断地研究、探索,
最终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这之后,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
又充满设计美感的《中国日报》头版插图陆续推出,
不仅一举刷新了人们对于传统报纸
的刻板印象,
而且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式风格的别样魅力。


更令人惊喜的是,
这一系列具有中国视觉审美特点的创意版画,
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创刊理念,
也恰好不谋而合。
再次定版的报纸一经发行,
连外国网友也被其高颜值深深折服,
在网上留言大加称赞。

凭借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版面设计,
《中国日报》欧洲版终于在一次又一次努力中,
被更多人所看到,
甚至斩获报刊界的奥斯卡——
“最佳国际报纸奖”。
这下子,中国报纸彻底火了!



与此同时,
头版插画的大告成功,
还激发了另一主创马雪阳的创作灵感。

她决定另辟蹊径,
将大量枯燥无味的商业数据和新闻,
与趣味插画做了完美融合,
从而让无聊的报表看起来更具美感和吸引力,
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来提高大家
对于商业数据版块的阅读兴趣。

在这个团队中,
罗杰等其他创作人员也十分优秀,
不仅心怀梦想,脚踏实地,
而且以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服务于《中国日报》,
频频将各种全国性的漫画大奖揽入怀中。

照理说,
在《中国日报》欧洲版扬名海外的时候,
我们国内网友应该引以为傲才是,
然而,网上还出现了一部分不和谐的论调——
“这不是审美在线么?瞧不起国内P民么?”
“国民不配审美吗?”


其实,随着审美潮流的变化与更迭,
我们国内像国际版那样拥有高颜值的报纸,
并不在少数,
有些甚至还获得过国际新闻设计协会大奖(SND),
被誉为新闻设计界的“普利策奖”。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那些国内的优秀报刊,又会呈现出什么样子呢?
早在2010年,
《辽宁日报》的《东北虎》贺岁长卷,
就用中国特色的国画形式,
将东北虎的习性、特征及其一生做成日历加以展示,
获得了当年的报刊设计了金奖。

自2008年开始连续参赛10年的《新京报》,
更是凭借优秀设计获奖无数,
10年期间,
次次榜上有名。

2014年《新京报》旅游版面优秀奖
2016年,他们的人物特刊,
将不同的人脸部位拼接组合在一起,
可谓匠心独运。
分开来看,其实是6位不同明星脸上
最具辨识度的部位组合。


与之类似的插画设计,
还有这张奥斯卡获奖影片——《月光男孩》的海报,
让这个黑人男孩看起来,
有多忧郁就有多忧郁。

另外,还有关于进化论的《误种起源》;

汶川地震《逝者》周刊;

获得2013年最佳专题设计奖的
《书评周刊》;

以及摘得2014年特别新闻类优秀奖的
《新艺术》人物专栏,
都让人惊喜不已。

可以说,中国报纸的主题、插画、排版、
字体设计等,
一直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着。
而报纸的画风呈现更是不拘一格、创意无穷,
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只是,由于受到时间、环境、内容因素的
种种限制,
设计师可能无法展示全部的才华,
在编辑过程的条条框框中,
放弃了自由创作和表达的欲望。

不过,无论如何,
我们都应该对中国设计抱有期待,
相信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
会以这些周刊为契机和端口,
在未来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资料参考:艺非凡、你丫才美工
来源:网络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