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协办的“第五届中国跨文化传播论坛”在山东新闻大厦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媒介科学与跨文化创新传播”,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论坛。
开幕式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德胜主持,开幕式第一项由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致辞。张永兵副书记指出,百年山大,文史见长。新闻传播学院作为山大文科的一支新生军,自2016年独立建院以来取得了较快发展,此次主办“第五届中国跨文化传播论坛”是新闻传播学院对标国内一流新闻传播院系与研究机构,进一步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窗口,拓宽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契机。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王德胜主持开幕式活动
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致辞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章晓英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感谢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本次论坛,为广大学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平台。在后全球化时代,推进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外国语大学将与山东大学一同在跨文化传播研究实践领域延续精彩,开创未来。
北京外国语大学章晓英教授致辞
上午主旨发言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明洋主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关世杰教授发表题为“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世界共享性初探”的主旨演讲,他提出中国核心价值观在海外九国中具有共享性,应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础中的组成部分。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宁继鸣教授的演讲题目为“观念、实践与范式重构:国际传播中的社会组织”,他指出要用国际通用的语言解释中国的实践,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操作层面可复制的传播理论,形成实践蕴含的价值和理论共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姜飞教授主要围绕国际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新特征和新趋势进行了探讨;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杨琳通过“传承与传播:丝绸之路文化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构建”这一主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张志安教授作题为“短视频平台媒体与跨文化传播”的主旨发言,从短视频平台兴起的原因、内容生产与技术符码、城市跨文化传播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阐述。
嘉宾主旨发言(上半场)环节
下半场主旨发言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邱凌主持。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石磊教授发表题为“消费主义与新媒体”的主旨演讲,认为新的媒介可以带来消费的新体验、推动消费的理性回归,同时也可以带来消费逻辑的转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杨魁教授谈了自己对“后真相时代”传媒哲学建构的思考;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国强教授的演讲题目为“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跨文化传播”,他提出要承认误解的普遍性,相信理解的可能性,消解文化相对主义和中心主义,反思前见盲区,拓宽视域融合;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徐兆寿教授作题为“中国文化传播力的提升与可能——以丝绸之路为方法”的主旨发言,认为丝绸之路是一种思想资源,丝绸之路学正在形成,但同时要警惕绝对的丝绸之路方法论;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戴元初教授作题为“化解还是强化?——网络共同语对文化折扣的影响研究”的主旨发言,认为旧部落边界的消弭化解了某些文化折扣,而新部落边界的形成强化了某些文化折扣。
嘉宾主旨发言(下半场)环节
下午三组分论坛同步召开,分论坛一由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臧丽娜教授主持,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与《新闻记者》主编刘鹏担任点评。来自山东大学、广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的十余位学者、学子围绕儒学跨文化传播进行相关议题的演讲及讨论。
分论坛一点评人点评
分论坛二由《新闻爱好者》副主编施宇主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发行研究》副主编李建红与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欧亚担任点评。来自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十余位学者、学子围绕“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等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分论坛二讨论现场
分论坛三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国强主持,大众报业集团《青年记者》主编赵国华与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传播》执行主编王眉担任点评人。来自暨南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的十余位学者、学子从多方面提出对媒介环境、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跨文化传播等问题的相关思考。点评结束之后,各位学者开展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学者们互相碰撞思维火花,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分论坛三分享现场
本次论坛围绕文化、传播、历史等多个角度对“跨文化传播”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诠释,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血液,也为更好的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传播论坛将由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
文 | 李月莲 潘江涛 刘鑫
图 | 方誉杰 邢楚凡
编 |刘美秀 李晓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