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条件:
A、政治前提:1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B、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D、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
E、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内燃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汽车、飞机);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3)化学工业的发展:
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钢铁工业:
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钢铁时代”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生产力领域:
促进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二)生产关系领域:
垄断组织的出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1、垄断组织出现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在整个工业生产结构中,重化工业取代纺织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重化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加强。
(3)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2、垄断组织出现
一方面,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另一方面,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类似于结盟)
主要表现:大垄断企业和大财团出现:各种大王、跨国公司
基本形式:托拉斯、辛迪加、卡特尔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影响
A、经济上,垄断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表现出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它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B、政治上,控制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
C、对外关系上,垄断组织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发展起来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世界市场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