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019年全区德育暨教学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区教育和体育局分管负责人作了全区德育和教学工作报告。报告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为题,回顾了全区德育和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未来三年全区德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新基础教育”研究,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要突出课堂主阵地作用,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管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深刻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师资基础。具体就是,增强对教育整体性的认识,做到“三个读懂”,实施“五大工程”。
一年来,全区教育牢牢把握“创建更加均衡、更加优质、更具特色、更具活力的临淄教育”总目标,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六位一体”统筹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推进教育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新基础教育”研究强劲突破,
学校治理水平整体优化。
聚力“新基础教育”研究策略创新,推进学校试验品质提升,“新基础教育”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太公小学三所核心试验校高标准通过“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期评估。学校育人价值提升、思维方式的变革推动了学校整体转型;教师关注“课堂互动与生成”,关注“育人价值提升”已经成为教学的常态追求;直面问题、反思重建,追求基于实证、实践和实效的浓厚教研文化已经形成;学生个体生命特质的张扬,学生整体生命样态的变化和综合能力明显提升。各学校深刻领会“新基础教育”理念精髓,实施文化治校战略,整体构建了以学校核心理念为引领的、具有独特气质的学校精神文化体系,用精神文化统领学校价值观重建,“成事成人”的核心价值追求回归常态,学校治理水平整体提升。实验小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育高素质教师,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深刻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全学科全覆盖构建学科能力多元评价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遄台中学在教师的主动性上想办法,深挖制度改革的内驱力;在德育的实效性上做文章,坚定立德树人的导向性;在教学的高效性上出实招,狠抓核心素养的精准度;在教育科研的有效性上下真功,落实研以致用的科学性,实实在在抓教学,安安静静做教育,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临淄中学实施精细化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机制的激励引导作用,激发教师教学潜能,激活学生生命成长激情,打造精致教育,创造了教育质量高位提升的新辉煌。
德育课程改革特色凸显,
协同育人水平全面提升。
不断深化德育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构建“四位一体”德育工作体系,组建科研人才库,形成项目研究共同体,提升德育课程内涵;细化德育常规,强化行为养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夯实德育根基;优化德育实施策略,擦亮德育品牌,深化育人模式改革,“三全”育人“大德育”格局初步形成。我们落实家庭教育协调推进机制,深化家庭教育队伍培养机制,优化家庭教育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家庭教育课程研发机制,完善家庭教育评价引领机制,全面提升了“家校社”协同共育水平。1所学校被评为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10所学校被确定为淄博市德育一体化试点学校,4所学校被评为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8所学校被评为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6所学校获淄博市优秀家长学校称号。
学校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全区教学水平高位走强。
深化学科团队建设,构建“区片校”立体研训体系,深化“十二年教研一体化”研究,组织优课、优质课评选、学科素养大赛等活动,提升教师教育实践智慧。聚焦“新基础教育”理念实践转化,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区教学水平高位走强。300余节优课在省市评选中获奖,7项教育科研成果获淄博市第七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获奖数量均居全市之首。实验小学、临淄一中、金茵小学申报的《小学生学科能力多元评价实践研究》、《初中学段齐文化传承创新的行动研究》、《小学和悦阅读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被确定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立项中,中小学课题共立项24项,金茵小学《“童心悦读”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成功立项,成为山东省全国立项的两项课题之一,实现了临淄区国家级课题立项“零突破”。
育人体系构建丰富完善,
全区学生素养持续提高。
着眼学生素养全面提高,推动学校构建特色育人课程体系,推动全区学生生动活泼发展。我们实施科研引领、创新驱动战略,开发全科阅读课程,实施立体阅读,深化“十二年读书工程”阅读素养评价机制研究,引领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在淄博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读书节活动评选中,有80余件作品获奖,150名学生被评为“淄博市阅读明星”。我们深化艺体科技项目化管理,持续推进校园足球试点区建设,不断发展“特色学校+足球联赛+十佳足球少年评选+国际研学”校园足球普及推广布局,提升足球育人功能,引领校园足球向更高层次发展。我区新增24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4所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1所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雪宫中学女篮勇夺全国初中篮球联赛亚军、山东省冠军,实验中学女足勇夺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室内五人制足球赛第三名。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区被教育部授予优秀组织奖。在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中,索亚敏老师的作品获大会专项奖--中鸣科学奖,高忠青和周道营老师的作品获金奖。我们深化“齐文化+”研学课程实施,构建“基地+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劳动实践基地网络,实现劳动实践活动全覆盖。齐文化博物院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全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作品大赛中,37件作品获奖,我区获优秀组织奖。
做到“三个读懂”
一是读懂“五育并举”的内涵。“德智体美劳”五育各有其独特功能,既相对独立、不可替代,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实施“五育融合”,提高教育实效。“五育并举”并不意味着“五育并列”。德育和智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具基础性。德育解决的是人发展的社会价值方向的问题,而智育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智力基础。智育是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必要前提,没有智育的支撑,就难以高质量进行,反之,智育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二是读懂德育和智育的协调一致性。德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渗透于教育的全过程。智育是德育的载体,实施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叶澜教授看来,学科、书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育人的资源与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教书与育人不是两件事,是一件事的不同方面。德育为智育提供兴趣与动力,同时德育也是智育的价值归属。
三是读懂育人质量的内涵。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质量观,坚持立德树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坚持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突出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教学质量是教师的神圣使命;教育改革创新的终极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实施“五大工程”
实施“新基础教育”研究升级工程,全面提升全区教育品质。
01
内化“新基础教育”理念,探索育人质量提升的“临淄方案”。要发挥“新基础教育”试验的整体变革功能,通过凝练先进的育人理念、优化育人课程体系、推进课堂教学变革、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统筹协同育人合力等措施,形成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新格局。要将“新基础教育”理念融入课堂、融入育人全过程,在“新基础教育”理念实践转化中推进教育创新,在教育创新中发现育人质量提升的密码,探索出一条育人质量提升的“临淄方案”。
创新“新基础教育”实践路径,形成教育品质提升的“临淄经验”。制定第二个《“新基础教育”试验研究三年发展规划》,统领全区“新基础教育”扎根性研究,整体推进再出发;成立“新基础教育”研究院,整合优质资源,推进研究从“全、实、深”走向“精、特、美”,建设新优质学校。核心试验校要以“新基础教育”试验普查验收为契机,聚焦领导与管理,强化管理机制变革,强化学校文化理念与‘新基础教育’的融通。聚焦全员卷入,实施骨干带动策略,分类差序推进全员全学科卷入“新基础教育”试验。聚焦问题解决,加强理论学习与分享,强化学科之间的互动融通,强化研究成果的积累,强化校长自身的反思和重建,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基础教育”实践路径。召开全区“新基础教育”课堂观摩现场会,全面检阅和展示三所核心试验学校的“新基础教育”课堂研究成果。发挥核心试验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新基础教育”“3+12+N”研究新机制,探索区内学校合作共长机理,实现问题同研,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推动全区教育品质再提升,形成教育品质提升的“临淄经验”。
实施德育实效提升工程,全力优化全区育人生态。
02
突出学科育人功能,深挖学科育人价值。要深刻挖掘学科蕴含在课程、教材和具体教学内容中独特、不可替代的生命价值或育人价值,推动课堂教学从教书走向育人,从知识传递走向生命价值的挖掘与提升,提升学科育人实效。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全开足开好思政课,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改革思政课堂教学,深挖思政课堂的价值引领功能;构建校内外融合立体化育人思政大课堂,引导学生在广袤的社会大课堂中,实现知行合一。
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细化各学段德育目标,创新德育实践实施途径,构建中小学德育工作新体系。深挖“区域德育品牌矩阵建设”内涵,优化德育队伍培养机制,全面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落实落地。发挥德育品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实施“养成教育示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学校”三年创建工作。以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试验区创建为引领,在深度阅读和交互学习基础上,深入推进“互联网+家校共育”。优化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实施百名家庭教育讲师素质提升工程,扎实开展家庭教育特色活动。以家长学校规范化、品牌化、专业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师资、课程、平台等建设力度,培育家校共育特色学校,整体提升“家校社专业协作共生体”育人实效,全力优化育人生态。
实施教学改革创新工程,全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03
聚焦“绿色质量”提升,深化十二年教学一体化研究。重视学段衔接教育,从学习、习惯、兴趣、心理等方面入手,举办主题研究活动,推进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有效衔接。要对小学、初中、高中教学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小学要重视学科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初中要重视学科基础和能力的培养,全学科全覆盖构建学科能力多元评价体系。高中要抓住课程改革契机,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以研究提升育人质量。学校开展好学生生涯规划研究,教师要强化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的研究,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高中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以精细管理、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提升育人质量。高中学校准确定位,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评价研究,做好尖子生培养,边缘生转化和艺体特长生培养。高中要研究好新形势下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等工作,确保2020年高考质量新飞跃。
构建“互动生成式”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学校课堂教学现状,梳理问题、深化研究、实践创新,形成学校课堂改革长效机制。实施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深化“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落实“新基础教育”课堂“五还”要求和“五实”标准,探索并逐步建立与先进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互动生成”式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学工作整体变革。自创研究节点,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骨干教师课堂展示、教师分层课堂达标等活动,让教师在展示自我中感悟“生命·实践”的魅力。
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校长、校干要明确教学质量提升的责任主体,提升教学顶层设计能力,重视和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宏观决策、中观管理和微观坚守,切实保障教学的“中心”地位。树立鲜明的教学导向和科学的质量观,修订《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和《临淄区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细则》,引领全区教学工作良性发展;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管理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机制的激励引导作用,激发校干、班主任、学科责任人、任课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全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全面落实《临淄区义务教育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施意见》要求,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和学校育人质量;学校要深化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主动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机制,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
实施育人体系优化工程,全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04
突出机制创新,助力“十二年读书工程”品质提升。深化“十二年读书工程”推进机制研究,实施科研引领,创新驱动,落实“六个一百”阅读课程建设,强化“周月季”读书计划落实,突出整本书阅读和读写一体实践,推进全科阅读和立体阅读;深化阅读指导课研究与实践,创新三大活动品牌组织形式,全面展示读书成果;促进评价科学化、多元化,推介学校读书成果,营造书香飘逸的学校文化,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突出校园足球试点区内涵建设,激活体育综合育人功能。整体推动校园足球教学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系、支撑体系建设,做到教学更好、训练更好、竞赛更好、保障更好,在不断完善优化临淄区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校层面足球联赛质量。继续深化国内外足球交流活动,进一步吸纳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支持,激活校园足球发展活力。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六字方针,以课堂为主渠道教会学生基本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学生养成课外体育锻炼良好习惯,通过举办运动会、体育节及各种体育赛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突出“大美育”格局构建,激活美育熏陶化育功能。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充分发挥美育渗透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扎实做好艺术素质测评及中小学校艺术自评工作,继续优化艺术项目化管理,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开好艺术节、办好素质展演、完善校外美育基地,进一步盘活家、校、社美育资源,形成以“一校一精品、一校一基地”的特色大美育格局。
突出“齐文化+”研学课程优化,激活劳动教育实践创新功能。成立研学实践研究中心,打造研学实践共同体,拓展校内外研学实践基地,培育研学实践示范学校,探索研学实践一卡通评价体系,完善“齐文化+”协同实践育人机制;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挖齐文化资源,开发特色研学校本课程,建立研学课程资源库,搭建“齐文化+”研学实践课程平台;做实校内劳动实践教育,优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劳动实践的综合育人功能;发挥区青少年科技馆的引领示范作用,完善学校科技节、科学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整体推进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05
创新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有效把握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实施全员培训,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深化“学科责任人团队、专家团队、核心团队、青年教师团队”教研团队建设,构建“立体化”研训体系,架构网络视频交互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实现学科研训常态化,开展“互联网+”项目培训,构建基于移动终端的市区联动网络培训系统,打造智慧学习中心,提升全区研训水平;校长要明确,培训是最好的管理,学校就是“研究中心”,校干就是“培训师”。校长要主动承担起教师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推动学校校本研训常态化,推进“教学、教研、科研一体化”培训,落实“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素质一体化”发展,让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在培养提高学生素质中提升专业素养。开展优质课评选、学科素养大赛、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科研带头人评选等活动,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展示平台,引领教师迈向“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发展之路。
健全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提升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青年教师培养,是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学校要根据青年教师特点,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方案,突出基本功培训,重视青年教师育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培训。实施“青蓝工程”,引领青年教师制定专业发展目标,通过教学新秀评选、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武等方式,积极创建青年教师成长展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