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诉源治理,从源头化解纠纷和实现网络空间信用再造,10月23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召开首个区块链智能合约司法应用新闻发布会,正式上线区块链智能合约司法应用。
据介绍,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是一个持续迭代升级的发展进程。自2018年9月上线后,催生出网络作家村上链保护网络知识产权、西湖龙井诉源助推乡村战略、5G+区块链+执行助推解决执行难等应用场景,特别是在2019年5月长三角主要领导人峰会上发布了长三角司法链,进一步扩大了司法区块链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截至10月22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存证总量突破19.8亿条。此次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是司法区块链的“2.0版”。通过打造网络行为“自愿签约—自动履行—履行不能智能立案—智能审判—智能执行”的全流程闭环,设计司法治理机制和纠纷兜底处置助推智能合约的执行效率,高效处理少数违约行为,减少人为因素干预和不可控因素干扰,构建互联网时代下新的契约签署及履行形态,真正实现了网络数据和网络行为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全方位协作。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王江桥介绍说:“杭州互联网法院将联合链上节点,努力实现在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的范围内实现智能合约的部署应用,确保电子数据安全流转,引导网络主体行为规范,健全网络纠纷化解途径。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应用贯穿了网络行为从发生到纠纷解决的全过程,应用代码算法率先揭开了未来互联网空间行为逻辑和行为规则的面纱,在一个万物互联、万链互通的时代,探索信用生态系统级的诉源治理新模式。”据悉,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让构建人与人彼此互联互信的网络空间成为了可能。以合同的履行为例,传统合同签订后,其履行完全依托于当事人的个人信用,倘若一方违约,则另一方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证据和维权,违法成本低,维权周期长、成本高。智能合约是把合同的条款编制成一套计算机代码,在交易各方签署后自动运行。一旦约定条件达成,则立即触发相应的结果。整个事务和状态的处理都由司法链底层内置的智能合约系统自动完成,全程透明、不可篡改。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了从生成智能合约、完成实人认证并签约、合同原文及智能合约上传至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自动运行、合约无法执行后转入多元调解流程、纳入信用惩奖联合机制、立案、审判、执行的全流程智能化。从司法区块链上较为重要的节点来看,我国唯一的法定时间来源于国家授时中心,常用的人脸识别技术来源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长三角司法链的相关法院均可对证据进行核验。同时,国内一些大型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CA机构、第三方存证机构也均已接入。当智能合约上链开始执行后,如果当事人违约,则进入纠纷多元化解程序,调解机构介入,相关调解数据进入司法区块链存证,并可在诉讼阶段推送到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如果调解不成,则进入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流程,通过智能立案、智能审理、智能执行系统高效审理案件,快速处理纠纷。司法链智能合约形成了嵌套部署、信用奖惩、多方协同、司法救济为一体的集合化功能体系。嵌套部署能力。司法链不仅电子合同的内容以及整个签署流程上链,还将智能合约的代码以及每一步执行过程上链。这种“明文+代码”嵌套部署的形式既可以保障当事人对签约内容进行审核确认,又可以通过司法链对电子合同的内容和对应代码进行校验,双重机制保障了当事人的权益不受减损。信用奖惩能力。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还具有“信用黑名单”和“信用白名单”能力,目前已经在网络服务和网络金融领域运行。当事人一旦触发智能合约设置的红线,将被自动纳入“信用黑名单”,黑名单用户将被限制或禁止使用信用联盟成员提供的相关服务。白名单用户则可获得更低的签约门槛以及专属优惠价格。通过打造跨区域、跨行业、跨层级的司法链信用联盟,让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在司法链上存储、流转,达到根本上改变网络治理和倡导网络空间的诚信社会价值。多方协同能力。通过智能合约打造一条安全可靠的契约锁,实现链上节点的处理事务上的可信协同。一方面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孤岛、价值深井,实现业务互联,数据互通;另一方面打造安全评估机制,实现齐抓共管、多方参与,共同对智能合约进行安全审计,鉴定合约是否存在编写错误、隐私泄露、合约故障等风险。司法救济能力。对于因履行智能合约产生的纠纷,我院配套推出了纠纷处理的“三智模式”,即智能立案、智能审理、智能执行。智能立案系统将对电子合同、代码内容、合约执行进度等进行核验,符合立案条件则进入司法程序。智能审判系统自动提取案件的风控点,辅助生成包含判决主文的裁判文书。智能执行系统协同相关机构在线对被执行人的银行、房屋、车辆、证券等财产进行查控,失信被执行人将被自动纳入司法链信用惩戒黑名单。
来源:WEMONEY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ifengWEMONEY
爆料、合作请发送至公众邮箱:wemoney@ifeng.com
与你分享金融领域大小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