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医师报” 关注我们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张广有,基层医疗设备何时不再“尘封”? [617].医师报,2019-10-17(04)”
前不久,笔者到西藏走访胸痛中心建设事宜,看到不少医院得到北京、广东、四川等地的三甲医院的对口援建,很多基层医院的诊疗设备、门诊病房、药物保障、科室力量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医院的服务水平基本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医疗需要。但是,当笔者与一些卫健委和医院领导深入交流时,他们反馈了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不少援藏的单位为当地医院捐赠了很多先进的诊疗设备,帮助西藏开展了很多新技术,在短期内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医院的诊疗水平。然而,当援藏的专家走了后,由于当地医院缺少会使用的医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加之患者数量有限,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就被当地医院用防尘布包裹后长期搁置在仓库里。因得不到定期的保养,不少设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
当地卫健委一位领导表示,医疗设备闲置的主要原因是没人会用,所以,他希望援藏的专家和医院多帮忙指导开展一些学得会、用得着的临床实用技术,或者帮忙选派一些藏区的医务人员到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进修、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
笔者注意到,西藏基层医院医疗设备闲置的问题并非个例。2017年2月,原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就针对“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闲置的问题”进行了回应。但在2018年5月江西省庐山市医疗保险局发布的《关于乡村医疗机构医保基金支出分析及乡村医疗实况调查报告》中显示:有的卫生院B超、心电图、X光机医疗设备尘封好久甚至是锈迹斑斑,医疗设备闲置、医护人员技术荒废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提醒我们: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时,不能仅关注建了多少大楼?买了多少新设备?增加了多少病床?而应把目光放在全院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方面。然而,提升基层医护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并非易事。一位广州援藏的专家向笔者倒苦水:在广州,低年资医生经常围着专家转,希望能向专家学到一招半式的技术或经验;在西藏,则是援藏专家围着当地的医生转,有人教却没人积极学。深刻反思后,专家认为,应该对基层和边远地区医院进行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的深入改革,打破“大锅饭”的思想,从加大技术岗位人才培养、提高医务人员绩效待遇等措施入手,提高当地医生学习、进修新技术的积极性。同时,当地的医生要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一切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努力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学好、用好先进的医疗设备,做一名基层百姓心中的合格医生。
我们经常喊口号: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这是援藏以及基层医疗帮扶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坦率地说,花钱送设备、建大楼容易快速出政绩,而抓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绩效考核费力且短期难以见效。但是,健康中国行动的总体规划要想落实,我们就不能只爱花钱不爱攻坚克难,无论是基层医生还是帮扶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都应该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人才培养和业务能力提升方面,这才能避免基层医疗设备“尘封”悲剧的频频发生。
《医师报》10月17日04版
往期回顾
? 主席专访 | 曾小峰 :十年发展,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迎来发展黄金时期
? 这位久居海外30多年的华人医生不得了,他就是...
? 大咖谈ERS 2019 | 真实世界研究:早诊断或能为慢阻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 第五届 《医师报》医学家峰会(2020)来啦!
? 医界丰碑 | 以苦为乐 风湿大咖谈小梦想大情怀
? 大咖谈ERS 2019 | 吸入治疗:如何更好地管理慢阻肺患者
? 医师报自导自演微电影|饮食有道,如此肾好!
?【视频】2019医师报:致敬生命 致敬医者
?【视频】2018医师报:为梦插翅 化茧成
编辑:昕亚 审核:熊文爽 宗俊琳
目前3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