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102岁仍未老》
故事梗概(二)
朗读者:汇声
达特利说:“我这辈子从没有死过,记住,只要活着,就不能死去。”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巴布,因为巴布最大的心结还没解开,那就是巴布的儿子——阿莫。巴布像所有老父亲一样,辛辛苦苦积攒了一辈子的钱,把儿子送到美国去读书,结果儿子却毫无感恩之心,在国外一待就是几十年,多年来一直对巴布不闻不问。自从阿莫去美国,巴布的妻子便得了阿尔兹海默症,即老年痴呆。妻子整日心心念念能等到儿子回来看她一眼,结果阿莫以各种理由拒绝回国,直到妻子忘记所有人,只记得阿莫一个,阿莫依然没有回来看望过她。
三十年后儿子终于回来了,却不是良心发现回来尽孝,只是为了分财产。如果阿莫回来,那达特利之前所做的一切全都会白费,一切都将回到原点,巴布依然无法真正的改变。达特利重新给巴布派了一个新的任务,和阿莫断绝关系,把这个白眼狼儿子赶出去。达特利坐在客厅一页一页的给巴布读着阿莫这些年寄来的信件,信的内容全都是索要金钱和敷衍巴布的假话。达特利就是想让巴布看清楚阿莫并不是真正地回心转意,并不值得他再为其全力付出。一面是儿子,一面是父亲,巴布陷入难以抉择的困境中,甚至和父亲达特利大吵了一架。达特利对巴布说:“要是儿子成长为一个混蛋,就忘掉他吧,只记得他的童年就好。”短短一句话,却让人沉思良久。多少父母,因为“血缘”这两个字,就宁愿牺牲掉自己全部的人生,却忘了,父母和子女本就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一味地牺牲自我,一味地委屈自己,将人生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的辜负。爱人者必先自爱,错了,就要有及时止损的勇气。
而这所有对巴布的“疯狂改造”,是因为达特利之前被检查出得了脑瘤。达特利想用余生的几个月,改变75岁儿子的刻板思想,赶走儿子内心积攒多年的阴霾,让儿子能重新找回自我,能够每一分每一秒都鲜活的存在过,所以才策划了这一系列。
而得知父亲的苦心后,巴布终于幡然醒悟。在阿莫回来的那天,巴布赶到机场,当着所有人的面痛骂阿莫,之前都是阿莫用“请你理解我”来当借口搪塞巴布。这次,巴布终于能够狠下心和阿莫断绝关系。人生的幸福只掌握在自己手里,与年龄无关,与子女无关,幸福的关键就是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达特里离开的那天,他告诉巴布,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阿莫。人不管到了什么岁数,都要好好的活着。“年岁有加,并非垂老,情趣丢失,方堕暮年”。这个道理世上又有多少人能懂,在人人惧怕衰老的时代,多少人因为衰老而自我放弃,多少人在丧失掉生活热爱的那一刻便已经死了,又有多少人又只是在假装生活的行尸走肉?余生该怎么过才能不辜负精彩,该如何断舍离才能算活着?这是我们终身要学习的一堂课。
卡耐基曾说过: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只要对生活还保持着热忱和追求,你就永远还是一个发光发热的少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