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反复口腔溃疡,月经前加重,伴口渴或口干、多饮、多尿,典型的瘀血、虚劳里急、胸胁苦满、悸动腹证,用方包括甘草泻心汤、五苓散、苓桂术甘汤、桂枝茯苓丸、桂枝加芍药汤、四逆散等。
简要经方医案:
张某,女,39岁,初诊日期:2019年10月5日
身高:160cm,体重:55kg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20余年。
口腔溃疡20年来反复发作,月经前症状加重,表现为即将愈合已经不痛的口疮,再次出现疼痛症状或新发口疮,口干、多饮,口不渴、不苦,小便数。
月经量少、血块多、周期正常2年。
脉沉缓弦,舌尖红苔腻舌底苍白有水色。
腹诊:右侧“里急”,肚脐左侧及上部“悸动”,肚脐以下“压痛”,上脘穴周围有“震水音”。
腹诊图: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nIyQTSPcvTmcdpR4kkZfWyGEHeHH4KzzraZoMQwrNJG3ju2kJS9WKQhKZOkWfDC7OicAHAlickibQhVrzaIrFRgA/640?wx_fmt=jpeg)
初诊处方:
处方1 甘草泻心汤方:
生甘草2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
干姜10克,人参10克,大枣12克
清半夏10克
4剂
处方2 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桂枝茯苓丸、芍药甘草汤合方
茯苓15克,苍术12克,桂枝10克
炙甘草10克,猪苓10克,泽泻15克
桃仁12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
白芍10克
3剂
两方交替服用
2019年10月12日复诊:
临床症状变化不大,口干、口渴,多饮,腰酸,脉沉滑有力,舌底苍水色。
腹诊变化较初诊出现了做腹诊时整个腹部“咕噜、咕噜”水声。
余无明显变化。
腹诊图: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nIyQTSPcvTmcdpR4kkZfWyGEHeHH4KzkQbGrNyMGY87qWv9ozPjKyRPHiag3gmKRT7ewzWN8zv3Hxt22gltWbA/640?wx_fmt=jpeg)
五苓散与苓桂术甘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茯苓丸合方,并重用生甘草
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
苍术1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
生姜10克,炙甘草10克,甘草20克
大枣10克,桃仁12克,赤芍10克
牡丹皮10克
7剂
2019年10月22日复诊
舌面的溃疡已经愈合,月经来前本来有的咽部的溃疡、舌面的溃疡也没有出现疼痛加重。
月经量较前增多,血块减少。
现症状:口渴、多饮、多尿,手足温,大便正常。
脉沉滑有力,舌苔白略腻,舌底苍白。
腹诊:右侧“胸胁苦满”,肚脐左侧和肚脐上面“悸动”。
腹诊图: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nIyQTSPcvTmcdpR4kkZfWyGEHeHH4KzVxxe2lrIm5Zibgd6SpIsn5WVnFJGOGJ0KSYR4Fb6jTxfxxWgoQjWl1w/640?wx_fmt=jpeg)
五苓散、桂枝加芍药汤、苓桂术甘汤、四逆散合方
处方:
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
苍术1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
生姜10克,甘草20克,大枣10克
炙甘草10克,柴胡15克,枳实10克
7剂
继续调理。
通过本例患者,思考以下问题:
1、甘草泻心汤为治疗口疮溃疡的专方?
有方证的出现,方能有效,初诊无效即是证明,个人以为方证以心下痞满为核心吧。
2、五零散的应用:口干、口渴、多饮、尿频,无明显寒性症状者,可以作为用方的主证。
3、腹诊在本病例中的价值:肚脐以下的“压痛”为活血剂的应用,提供了证据;“里急”(腹直肌痉挛)的出现,也是芍药剂的适应证;第3诊四逆散的应用,以“胸胁苦满”为用方依据;去桃仁、牡丹皮,因为腹诊没有了“压痛”这一瘀血证。
4、关于甘草应用的问题
甘草泻心汤方中甘草用量较大,在《伤寒论》中用的是炙甘草,在《金匮要略》治疗口腔溃疡的时候用的是生甘草,我们生甘草和炙甘草一起用,且生甘草用量比较重;再者,甘草汉朝怎么炙说法都不一样,有一种观点就是用开水焯了以后再烤干,显然和今天的蜜制是不一样的;第三甘草这个药物本身有修复粘膜的作用,有激素一样的作用,这个也可能是其中有效的原因之一;第四甘草可以缓急急迫症状,缓解急性疼痛或挛急等症状,也可以缓解药力,比如调胃承气汤用甘草。
如果要对病案进行回顾性六经-八纲-方证分析,有点难,因为用方的思路当时就是腹诊+方证的思路。
让我们共同努力,实事求是,始终理会《伤寒论》,深研仲景医学,做一代经方传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nIyQTSPcvTVjv6w1fTpkQRzvUbWHphXuGPpxyIFAPSia5vn74H8LTKBrkHSHD1BSzY5Xu853fFUmPwSUMtKxEw/640?wx_fmt=jpeg)
马培锋
副主任中医师 副教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三层次人才,中国农工民主党员,中国卒中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LnIyQTSPcvQwGFrFicoH26WKdh2drV9Jr9mmGZiachzxDnib8Trrd0shNrvJtmm3UUmcpGQFuibQoqH4W333eAUMxw/640?wx_fmt=png)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温热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王清任学术思想研究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浊毒症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副组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胡希恕经方医学沧州传承基地负责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nIyQTSPcvTVjv6w1fTpkQRzvUbWHphXp4za4RZ4LjFHP38DffTREstRIhbBWDOnvLO8wln7bdAbfEgibmhSZzg/640?wx_fmt=jpeg)
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张仲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建立“经方人”微信公众号、“胡希恕经方医学传承群”,多次为学生、乡村医生讲解经方,传播仲景医学,推广经方应用。中医师承指导老师,沧州市首届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nIyQTSPcvSvH5Zz1Vtk4MFnAXFtS77ohRA8zA3wz91orE4wqN8eYB1oE6XbUviaoyTsbb7zLK4Q9Cic9zxuxkZQ/640?wx_fmt=jpeg)
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在研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一项,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著作2部,发明专利1项。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nIyQTSPcvS58d1JzEruhqcWbWhNQWKjZprPoTuoBrpPEGPk8mKKkKVgTbqlQtnbwSfdF7uqlzNxyoFATR6Wvg/640?wx_fmt=jpeg)
专业特长:应用经方、针灸及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中风、失眠、头痛、癫痫、面瘫、帕金森病、脑脊髓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咳嗽、妇科疾病等。
联系电话:18031783310(微信号同)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或相关书籍,文章中已有说明,为了交流,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声明:本文系笔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