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诗意中国68|李白:千百年后,有谁还记得你飘逸的身影?

诗意中国68|李白:千百年后,有谁还记得你飘逸的身影?

阅读量:3666940 2019-10-22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品读好诗词,就到“诗词世界”公众号
买卖二手书,请关注“回流鱼”公众号

作者:叶寒   主播:刘炜
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原创
百期经典“诗意中国”百期经典文化传播“诗意中国”系列,由湖北之声与“诗词世界”联合出品。
FM104.6湖北之声《炜炜道来》分享艺术领域有趣的一切。每天13:00--14:00播出。


公元762年,采石矶,明月皎皎。一叶小舟静静地飘荡于江面,不时有船桨轻划,溅起水花纷纷。
李白倚在船舷上,手中的酒壶已见了底,空空荡荡,醉意终究深了。
今夜的他似乎豪情大发,重又回到了青壮年时的李白,回到了那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不羁的李白。
他想起了少年时意气风发的自己,“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他想起了得长安诏书入京时激情洋溢的自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想起了玄宗皇帝亲自为他调羹、高力士为他脱靴,无上荣光时的自己;
他想起了长安赐金放还时,豪情不减的自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乃至他想起了长流夜郎、突遭大赦时欣喜若狂的自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他想起了许多许多,这一生,他曾恣情恣意地活过。
哪怕仕途一直坎坷,哪怕理想始终无着,他想,他不后悔。如果可以再来一世,他仍会如一只大鹏般,奋飞九天。

这样想着,他不禁对着明月高歌道: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临终歌》
他俯下身子,看着水中的明月,离他似乎只有咫尺。那样澄澈,那样通透,那样玉润冰清的天地间的存在,纤尘不染,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理想的化身。
心旌摇曳中,他慢慢伸出了手,探出了身子,近了,近了......终于,他揽住了那轮明月,像揽住了心爱的珍宝。
船身突然剧烈地动了一下,迷迷糊糊的船家一抬头,忽然瞪大了眼睛,他竟然看到了,看到了人世间最难以置信的场面:
李白一袭月白色的长袍,正怀抱着明月,坐在一头白鲸上,向着天上飞去......
耳边仿佛还能听到他朗朗的笑声,一点点远了,远去。
李白之死,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0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那是唐天宝元年(742),此时已42岁的李白,终于得到了来自长安的应召。
少年时便立下“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抱负的李白,欣喜不已,他满心以为自己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终于到了。
他畅快地回到了南陵家中,与妻女告别,并写下了一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诗作中满是得以施展抱负、为国尽忠的狂喜,那种昂扬自信、踌躇满志,借着尾句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有人也许会问了,既然李白那样渴望跻身仕途,为什么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而正是这个答案,让李白所以成为李白。
“近者逸人李白,自峨嵋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
因为强烈的自信乃至自负,因为不屑于走科举入仕之路,因为希望凭借着惊艳的才华,直抵卿相,一鸣惊人。
李白是盛唐时代的产物,在李白的身上,最为淋漓地诠释了盛唐精神的本质:自信昂扬。
无论是他的理想与豪气,还是苦闷与忧伤,都恢弘阔大,洋溢着胸襟气度。

来到长安后,李白住在招贤馆中,等待玄宗的召见。
闲来无事,李白便在长安城中四处游逛。一天,他到紫极宫游玩,恰巧遇见了太子宾客贺知章。
两人一拍即合,越聊越投机,索性来到一家酒馆小酌。
当贺知章看完李白的《蜀道难》,不禁连连惊叹道:“好,太好了!这首诗真可谓是天地为之惊,鬼神为之泣啊!”
看完诗,他又仔细看看李白,大笑道:“这样绝妙的诗,也只有你这样不同凡夫的人可以写出来了,你莫不是天上的太白星下凡?”
“李谪仙”的称号也便由此传开。
在贺知章的大力举荐下,没几日,唐玄宗就亲自召见了李白。
看着金銮殿上气宇轩昂、容貌非凡的李白,唐玄宗高兴道:
“世人都只知道汉武帝有司马相如,从此以后,也会知晓朕有李太白了!”
他朱笔一挥,从此李白成了“翰林侍诏”,随时等待皇帝召见。
这个职位虽官职不高,然而在当时文人心目中,已是无上的荣耀。
李白有些飘飘然了,他想,如今的我可以经常面见皇帝,我实现报国之志的日子必不远了。
这是李白生命中最高潮的一段,一如大鹏振翅,九霄震荡。
0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翰林院里,李白时时等着玄宗的召见,陈述自己的治国良方。
然而那时的唐玄宗,已不再有缔造开元盛世时的豪情壮志,相比繁缛国事,他更愿意沉溺享乐。
如果李白能再早一些地遇见唐玄宗,后世或许会流传一段贤君名臣的佳话。
但现实的残酷就是,没有如果。
于是,哪怕李白有再卓绝的才华,也只化作了为皇帝助兴的一首首冶艳华美的歌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清平调》三首李白内心愈是苦闷,行为就愈是狂傲不羁。
对如高力士一般把持朝政的奸佞小人,李白丝毫不放在眼里。

有一次,李白奉召为玄宗起草诏文。那时的他已喝得有些酩酊大醉了,正欲下笔,突然看到了玄宗身侧一脸谄媚的高力士。
李白心想:我须得好好教训教训他。念及此,他立刻启奏玄宗说:“臣的这身装束,很影响我的发挥。”
玄宗于是说:“爱卿可以随便一些。”
李白于是摘掉了帽子,又脱下了皮袄,正欲抬脚上御榻,又突然停了下来。
只见,他抬了抬脚,对旁边的高力士说:
“劳驾,请帮忙把靴子脱下来!”
高力士心中恼怒不已,可是在皇帝面前,他又不敢翻脸,只得帮李白脱下了靴子。
李白教训了高力士,心中畅快极了,笔走龙蛇间,诏书便完成了。但遭受此等奇耻大辱的高力士,又岂会善罢甘休?
他对杨贵妃说:
“娘娘,您觉得李白为您写的《清平调》怎么样?”
杨贵妃道:
“写得当然好了,李白把我比作汉朝时的美女赵飞燕呢!”
高力士冷笑道:
“娘娘可知赵飞燕是娼家出身?可知她的悲惨结局?李白这是拐着弯儿在骂娘娘呢。”
杨贵妃听后大怒,从此常在玄宗面前搬弄李白的是非,再加上高力士等人的排斥,李白渐渐萌生了去意。
他心中暗暗问自己:
玄宗亲手调羹又如何,能让高力士脱靴又如何?我李白难道是在意那点恩宠吗?我难道是想成为如高力士那般的宠臣吗?
不!我要的是“尽节报明主”、“相携卧白云”,我要的是天地为之震,日月为之惊。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既然长安不容我,那我就离开长安;既然世事不容我,那我就远离世事。
人世多歧路,唯我“达亦不足贵,穷也不足悲”。

03幸甚至哉,我们的民族有一个李白
自这一年(744)秋冬之际,李白与杜甫短暂相遇又分离后,李白便前往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授道箓,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从此遨游名山大川,寻访隐士高人,炼丹游仙。
儒与道,构成李白思想里的两端。他既渴望“济苍生”、“安社稷”,又崇尚道家,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是李白一生的政治理想。
因此,当“大道不行”时,他便很自然地选择忘怀世事。一直到安史之乱的到来,中原板荡,生灵涂炭,国难将李白从神仙境界里重又拉了回来。

李白随着百姓一路南逃,途中,时时有消息传来:哪里又被攻破,哪里又是一片哀鸿遍野。
“归心落何处?日没(mo)大江西”,他虽避居庐山深处,心中却常如巨浪滔天,想到人民的苦难,想到故国的凋敝,夜不能寐。
正当他感慨报国无门时,永王李璘找到了他,邀他入幕府,共同平定叛乱,一清中原。
也许是报国心切,也许只是太天真了,李白激动地加入了幕府,却不知自己已经陷入了玄宗和肃宗父子、李亨和李璘兄弟之间的权力争夺的漩涡。
在永王兵败后,李白也被以“附逆作乱”的罪名投入浔阳监狱。
一个最向往自由的人,却突然失去了自由,李白心中的苦涩与悲痛可想而知。在狱中,他写下了数首抗议与控诉的诗歌,得到了当时正义之士的同情。
最终在他们的奔走救援下,李白得以出狱。以此为代价,却是长流夜郎。
一路经江夏,上三峡,站在白帝城头,李白忽然百感交集,他想到自己的一生竟是与大唐的国运紧密相连:
王朝的灿烂,他与有荣焉;国难的深重,他亦悲从中来。
原来李白不只是李白,他还是大唐的李白,也是时代的李白。
乃至如今我们可以更确切地说,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李白。

濮存昕曾朗诵《假如没有李白》:
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 死后千百年,慕而争者无数。是故无处不是其生之地 无时不是其生之年他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陇西人亦是山东人,亦是会稽人亦是浔阳人,亦是夜郎人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幸甚至哉,我们的历史有一个李白。幸甚至哉,我们的心中有一个李白!
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早已幻化为我们民族最光彩、最灿烂的一个文化符号,长驻于我们的灵魂深处。
参考文献王祥《中国文学史话——隋唐五代卷》王定璋《李白文化意义的现代审视》夏萌《论李白安徽诗作的盛唐精神》
  往期经典  
01 |“国学大师”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
02 | 卅年一梦不曾醒,都作红楼戏里人
03 | 芒种:一收一种,是岁月的恒常与宽厚
04 | 粽香深处,是丝丝缕缕的人生滋味
05 | 古人“高考”那些事儿:漫漫科举路
06 | 在古代,怎样才能高中状元?
07 | 那些“高考”落榜的古人们
08 | 六月,梦一场荼蘼花事
09 | 曹植:命运馈赠了才华,却一生颠沛流离
10 | 屠呦呦:青蒿一握,她让我们懂得何为中国脊梁11|1000年前,古人用这些方法预测地震!12 | 87版《红楼梦》:一梦三十余载,再回首芳华依旧!13 | 枝梢葱茏着的,是人生的新绿14 | 中华本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15|毕业季:青春散场,要笑着说再见16 | 纳兰容若:一生太短,一瞬好长17 | 古龙:酒与寂寞,懂得的人才会懂18 | 徐志摩:悄悄地你走了,正如你悄悄地来19|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20|魏晋文学极简史: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21 | 《楚辞》的力量:虽九死其犹未悔22|小暑:藏伏,是一种人生智慧23|唐妆之美,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自信!24|古琴:泠泠七弦,诉尽人世沧桑25|巾帼英雄花木兰:一个从乐府诗走进迪士尼电影的中国符号26|李商隐:在薄情的人世间,深情地活着27|西游记: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双膝颤抖仍然往前走28|余光中: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29|大暑:生命的快乐,就是能量淋漓尽致的发挥30|一代才女李清照:如花绚烂,如花飘零31|《诗经》里,藏着你理想中爱情的所有模样32|《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33 |《古诗十九首》:五言之冠冕,乱世之悲歌34|大师林语堂:过得通透,才能活得快乐35|李煜:乐既沈酣痛亦深,真情无改是词心36|立秋:秋天来了,又想好好生活了......37|《浮生六记》:我在悲欣交集处等你38|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39|寂寞人间五百年:婉约词宗秦少游40|爱吃、爱笑、爱妻、爱子,一个你所不知道的鲁迅41|孟浩然: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找到真正的自己42|唐五代词极简史: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43|宰相词人晏殊:哪有什么富贵闲人,我只是沉而不痛、苦而不悲44|欧阳修:百世之文豪,千古一醉翁45|“张三影”张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46|《聊斋志异》:笔歌墨舞写痴情,狐妖鬼魅画苍生47|浪子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48|流浪诗人艾青:我用我嘶哑的喉咙歌唱49|中国神话志怪大赏:这里藏着中国文学的根50|世纪末的苍凉丽影:张爱玲的倾城往事51|旷世奇才苏轼: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52|北宋词极简史: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53|南宋词极简史: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54|“贺鬼头”贺铸:没有好看的皮囊,但我的灵魂足够有趣55|才子姜夔:我的词很冷,可我的心是暖的57|陶渊明:“静穆悠远”是我的诗,“金刚怒目”才是我的人58|王勃:如流星划过夜空,绚烂了整个苍穹59 国庆特别篇|抗战爱国群像:这盛世,如你所愿!60|“诗中圣哲”杜甫: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笔底波澜61|爱国诗人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62|寒露: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63|陈子昂:孤独的人是最有力量的人64|初唐诗极简史:春花初绽,春水初生65|盛唐诗极简史:春花灿烂,春水浩荡66|王维:一片冰心在玉壶67|寂寂寒江明月心:诗家夫子王昌龄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叶寒,音频版由FM104.6湖北之声《炜炜道来》节目汇编制作播出。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转载授权请加编辑微信H1834394409,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


收听更多好课,请点击阅读原文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