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蜜蜂病害防治体系的基本原则 !

蜜蜂病害防治体系的基本原则 !

阅读量:3662225 2019-10-22



在自然界,蜜蜂和其他动物一样,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能够形成其种群的生物学特性,能够对周围的环境因素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并与其生物种群保持着一定的消长关系,而当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并且这个变化的作用超过该蜜蜂已固有的适应范围,那么蜜蜂的正常代谢作用就会遭到干扰和破坏,引起生理上、组织上和生态上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也就是产生疾病。
蜜蜂的病害和敌害,是危害养蜂生产的大敌,是发展养蜂生产的重要障碍。不仅造成蜜蜂体质衰弱和死亡,削弱蜂群群势,甚至导致蜂群覆灭和垮场,而且严重影响蜂产品产量和质量。因此,加强蜜蜂病敌害的认识和研究,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蜜蜂病敌害防治,保证蜜蜂健康,维持蜂群健康强盛,提高蜂产品品质,是促进我国蜂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有力保证。
1蜜蜂病害防治体系的基本原则
1.1“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蜜蜂个体小,生命力弱,免疫功能不如高等动物健全,很容易感染病,并且一旦染病,患病个体就很难治愈,蜜蜂又是喜高度密集的群体生活,蜂群内极少蜜蜂感病,就能使整群蜂感病。另外,养蜂生产时间性很强,如果蜜蜂出现病害,错过蜜源,就会给生产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在蜜蜂病害防治上,应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1.2综合防治的原则
蜜蜂病害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条件,蜜蜂品种及蜂群状况等因素关系非常密切。因此,在防治蜜蜂病害中,应采取选育抗病品种、加强饲养管理和蜂群卫生保健,结合药物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和保护蜂产品质量。
1.3重点防治与全年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蜜蜂病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薄弱环节。因此,在防治蜜蜂病害中要抓住重点,在发病季节和蜜蜂病害发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防治,结合全年控制将蜜蜂病害控制在较低水平上。如大小蜂螨防治,必须抓住断子期进行重点防治,再结合全年控制性防治,减小和消除大小蜂螨的危害。
1.4隔离与封锁防治的原则
隔离病群和可疑感染的蜂群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在传染病流行时,应首先查明蜂群的感染程度,然后将蜂群分为健康群、病群和疑似病群。病群应集中隔离于蜂场的2km之外,进行消毒和治疗。养蜂员要减少在蜂场与隔离区两地来回活动的次数,隔离区内的蜂具与杂物未经彻底消毒处理,不可带回蜂场;未发现任何症状,但与病群曾有过密切接触的蜂群,属于疑似病群。这类蜂群有可能处在潜伏期,并有排菌、排毒的危险,有条件的也应隔离,密切观察,根据该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经过一定时间,不发病的可取消限制。当暴发某种传染病时,应对疫区进行封锁。
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内,疫区内的蜂群不能离开疫区,而疫区外的蜂群也不得进入疫区。其目的是把传染病控制在封锁区内,尽快消灭。封锁区内的病群要进行治疗,对污染的蜂具、杂物、饲料要严格消毒,蜂尸和各种垃圾要焚烧或深埋。根据该病潜伏期的长短,从最后一群蜂发病算起,超过该病潜伏期的时间,再未出现蜂群发病,经过全面消毒后,即可解除封锁。解除封锁后有些耐过的蜂群在一定时间内为带菌(毒)者,仍在排菌(毒)。因此,这些蜂群最好先不调回安全区,观察1个月左右。
1.5防治用药确保蜂产品安全的原则
随着人们回归自然、崇尚天然的要求不断加强,药物残留和残留管理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尤其是天然的蜂产品,目前的监控指标已包括抗菌素、农药、兽药以及可能影响人们健康的其他有害有毒物质。所以,在蜜蜂用药中要严格执行停药期,一般要求在主要采蜜前一个月内不得使用防病药物,以防止蜂产品中的药物残留污染。同时在防治中还要注意对症施药,切忌乱用药,以免影响蜂病防治效果。
(来源:《甘肃畜牧兽医》2017年 第7期 | 李旭涛 周天旭 李文琛   甘肃省蜂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新型不锈钢连续喷雾器,方便实用 !

感谢关注,欢迎分享!
精 彩 回 顾● 蜂蜜配生姜,脸上不长斑!!!
● 常被蜂蜇的人有时也会过敏 !! !
● 北方冬季蜜蜂养殖的管理 !
● 蜜蜂白垩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 !
● 【视频】蜜蜂,熊蜂,草莓的好搭档 !!
● 十月全国蜂群买卖信息发布平台 !(中旬)
● 九月全国蜂产品供应信息留言平台 !
● 养蜂专用纯棉加厚覆布20张批发装!!!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蜂具商城”!↓↓↓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