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在中国做投资理财一定要看懂“中国特色”之(股票、固定收益理财)

在中国做投资理财一定要看懂“中国特色”之(股票、固定收益理财)

阅读量:3653534 2019-10-22


一、中国特色——股市
中国股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它最突出的中国特色有三个:一是牛短熊长,波动性强;二是换手率高,投机性强;三是政策影响明显,随机性强。其实这些只是你看到的表象,在这些表象背后,是因为A股的基因和任何一个市场都不一样。这种中国特色的股市基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从发行制度看,目前实行IPO核准制,新股发行节奏由政府把控,定价存在双轨制。股票的发行制度主要有三种,审批制、核准制和注册制。我国股市建立之初,实行审批制,比如一年发行300亿元股票,这块蛋糕由各省、部委审批和分配,企业搞不到指标就无法上市;2001年开始启动核准制,新股上市先由证券中介机构对企业能否发行股票作出判断,再由证监会里面的发审委对发行人是否合规进行审查,发审委有权直接否决发行申请,也就是说证监会掌握着新股发行的生杀大权;而注册制是成熟股票市场普遍采用的,上市公司按要求提交材料,至于真实与否由市场自己评判。美国实行彻底的注册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来满足投融资需求。实际上,这样的高效率、低成本、市场化机制,极大的降低了公司的身价和稀缺性,也使定价更为合理,美国投资者对新股公司态度十分谨慎。而在中国却完全不一样。
在发行数量上,政府主导着新股发行的节奏。在过去,IPO上市排队时间很长,甚至要等好几年,这样使很多优质公司望而却步,绕道境外上市,而剩下的很多公司则在排队中行了形成了堰塞湖。后来,新股发行节奏加快,一周6、7家,堰塞湖问题逐渐解决了,但也对当时的股市资金进行了很大的抽血。目前,IPO新股上市标准趋严,新股少了,不过质量也高了很多。
在定价机制上,新股发行的定价存在双轨制。现行的新股定价是询价定价的,简单说,就是打算上市的公司和承销商证券公司一起,找来几十家机构投资者,问问他们愿意出多少钱买新发行的股票。这种方式,中小投资者无缘参与,新股发行的价格不是由全体投资者通过自由申购确定的;而且政策也会对定价有很多限制,不是由参加询价的机构自由报价确定的。也就是说,IPO新股的定价不是真正的市场定价,而是一种体现了管理层的定价指令和定价意图的半官方定价。这样就与二级市场完全由自由交易产生的最终定价形成了双轨制。目前,A股新股的定价一般都被限定在市盈率22倍左右,但二级市场却不这么认为,所以新股上市后会迎来连续好几个涨停板,也因此打新股受到很多人的热衷。
第二,从交易制度看,A股缺乏做空机制。A股在交易制度设计上鼓励做多,抑制做空。做多就是看涨,买股票,低买高卖赚差价;做空就是看跌,先借股票在高位卖出,然后再低位买进归还。目前A股在做空机制上设计较为缺乏,这也是因为目前A股市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者风险控制水平还不够成熟,可能还不足以驾驭卖空机制下的股价下跌。但股市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价格发现,只鼓励看涨,却限制看跌,很大程度上也使市场失去了自我平衡,价值回归的能力,市场在看好时容易急涨,在看跌时也容易恐慌急跌,而不是有涨有跌缓慢进行。目前A股市场仅有的卖空方式是融资融券中的融券,但在实际操上却也是融资容易融券难。
第三,A股交易限制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设有涨跌停板和T+1。涨跌停板是指当天的股票收盘价相比上一个交易日而言,涨跌幅度最多是10%,也就是昨天100元的股票,今天收盘最多涨10元或跌10元。而T+1是指是当日买进的股票,必须要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实际上,这也是为了保护投资者,避免股市过热或者过度恐慌,抑制频繁买卖的投机行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价格的实现,在国内做空工具缺乏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大面积的停牌和流动性丧失。比如某公司突然陷入危机中,股价理论上应该跌25%,但因为限制当天只能跌10%,所以公司就可以紧急停牌,然后拖时间想对策等。而若情况相反,股价最多只涨到涨停板10%处,其他人想买也买不了,造成了流动性的丧失。
第四,从退市制度看,标准不够完善,惩罚力度较弱。首先,退市方面。A股市场共有3500多家上市公司,从1999年到现在,退市的公司还不到100家。目前A股的退市制度偏重财务类指标,忽略市场类指标,而财务指标实际上更容易被粉饰,目前A股退市的公司近1/2都是因为净利润连续3年或4年亏损。而相比之下,美国的退市标准就严格很多,同时也引入了很多市场类指标,如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美元,股东人数低于400人等。
其次,处罚力度也普遍较轻。当面临违规与否的权衡时,如果违规收益远大于违规成本,即使造假几个亿也只是谴责及略微处罚下,那试问大家会如何选择呢?比如前段时间,长生生物的假疫苗事件,最终罚款91亿元,是迄今最大的罚单。而美国的强生在之前的爽身粉涉癌事件后,却直接面临近300亿元的赔偿。
第五,从分红机制看,缺乏有效的现金分红机制,推动了投机行为。因为没有相应的措施和分红环境,A股上市公司大多是吝啬的“铁公鸡”,很少进行现金分红。现金分红和低买高卖赚取差价是投资者获得回报的两种主要方式,没了现金分红,对投资者来说就只有低买高卖这一个途径,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投资者长期持股信心。而美国的分红机制就较为完善,公司可以通过红利政策向市场传递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比如,标普500指数的成分股一直坚持连续稳定的分红,根据彭博的数据,它们会在今年未来几个月支付1200亿美元的股息,刷新了新的季度数据。
第六,从资金结构看,中国股市散户占比较大,缺乏长线资金。中国股市的活跃投资者主要是散户,因此,短视、过度自大、羊群效应等非理性特征非常明显。截止2017年底,A股投资者构成中,散户占比高达42%,在短视投机风潮下,甚至还有很多机构投资者操作时也有散户化倾向了。而在美国,散户只有不到10%,机构投资者占比近90%,是长期投资的主力,其中最主要的是私人养老金和保险资金等等。而这些,正是目前中国股市所缺乏的。
第七,从监管机制看,中国股市内在机制不完善,监管干预相对较多。中国股市内在机制还不完善,只有正反馈而没有负反馈,也就是之前说的缺乏做空机制。这样,在股市上涨时,大家都可以赚钱,形成财富效应和不断跟风效应,容易形成过热,管理层不得不加以抑制;而在股市下跌羊群效应下,大众恐慌性卖出股票时,容易造成股灾,这时又会出现高层喊话、降息降准、引入救市资金等。总之,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一方面要提醒自己保证独立判断,不要被过热或恐慌的情绪所操纵,另一方面救市本身也代表政策底,可能是个较好的投资时点。
小结:我们必须了解的A股在制度层面的七大基因:第一,发行制度是核准制,新股发行节奏政府把控,定价存在双轨制。第二,交易制度中缺乏做空机制;第三,交易制度中有涨跌停板和T+1的限制。第四,退市制度上,退市标准不够完善,惩罚力度较弱。第五,分红机制看,缺乏有效的现金分红机制。第六,资金结构中,散户占比大,缺乏长线资金。第七,监管机制上,监管干预相对较多,对市场影响极大。不过,从最近内部和外部的需要加快金融业开放、制度改革的加速推进来看,这一些情况正在得到改善。投资者在这样特色的股市中,听消息、追涨杀跌、短线操作等只能沦为大海中随波起伏的孤舟,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穿越牛熊周期,到达成功的彼岸。
? ———————分割线———————
? ? ? ? ? ? ? ? ?
第二、中国特色——固定收益理财(银行理财、信托)
?
“中国特色”约定收益投资品种,市场规模合计超50万亿
?
银行理财和信托是中国特色的约定收益产品,也是财富管理产品中规模最大的产品类别,截至2017年6月末,银行理财规模达到28.4万亿,信托总规模达到23.1万亿,二者合计规模51.5万亿;其中,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的理财产品和集合信托规模分别为17.3万亿和8.5万亿,合计近26万亿。银行理财投资门槛低,安全性高,而信托又进一步给资金量更大的客户提供了更高收益,在我国过去的隐性刚兑背景下,此类约定收益投资品种风险低、收益稳定,受到投资者的广泛青睐。2007年面向个人投资者的银行理财产品与集合信托合计规模约0.7万亿,与居民储蓄存款的体量比例仅为0.04:1,十年后的2017年,这一比例已大幅提高到0.4:1。
银行理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财富管理产品类别,同时投资门槛较低,成为普通大众广泛参与的约定收益投资品种。2004年,光大银行陆续推出了我国首款外币理财产品和首款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2005年,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也相继正式施行,从此我国商业银行正式拉开了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的序幕。十多年间,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近三年来理财产品平均每月发行规模超过13万亿,投资起点最低5万元,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储蓄存款之外的低风险理财新选择。截至2017年6月末,银行理财规模余额已达到28.4万亿,除了面向机构和金融同业的产品之外,主要面向居民客户的理财产品规模达到17.3万亿。
信托产品是我国另一种重要的约定收益理财产品,更适合资金量更大的高净值客户投资。2007年,银监会发布了《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信托业发展方向得以明确,开始高速扩张,2007~2010三年间规模大幅增长了450%。2012年,信托超过保险业,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部门。截至2017年6月末,信托资产规模已达到23.1万亿,其中主要供个人客户投资的集合信托规模达到8.5万亿。
固收产品蓬勃发展的三大动力:经济增长、期限错配、刚性兑付
?
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作为社会融资的重要资金来源,支持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蓬勃增长的融资需求,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推动固收产品发展的首要动力。与此同时,“影子银行”资金池期限错配模式和中国过去的隐性刚兑,也进一步使得约定收益产品成为投资者心目中高灵活性、高安全性的投资品种,广受投资者青睐,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约定收益市场规模的迅速积累。
资金池模式?隐性刚兑,进一步提高投资灵活性和安全性
除了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之外,期限错配等结构设计和中国过去的隐性刚兑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约定收益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并推动了固收理财规模的增长。银行理财在资金端采用期限错配的资金池管理模式,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了期限短、灵活性高的投资标的;而我国理财市场成立初期,出于稳定金融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考虑而逐步产生的隐性刚兑现象,也使得约定收益产品在过去十年间成为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品种。
中国特色约定收益模式逐步积累风险,受到监管和大众关注
?
资金池?刚性兑付模式下,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的风险也逐步积累。隐性刚兑高安全性的表面之下,实际是将承担风险的角色由原本分散的客户逐渐集中到了银行和信托自身,信用风险正在金融机构体系内不断累积。从银行不良率来看,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目前在1.7%左右,而历史上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之前,银行不良率曾上升至较高水平。而信托方面,截至2016年底,68家信托公司净资产约4675亿元,资产管理规模约20万亿,简单匡算,信托公司净资产只能支撑约2.3%的违约率。企业违约风险一旦上升,银行和信托可能承担较大的风险隐患。近两年来信托兑付风险事件也频频出现,从2015年的河北融投、佳兆业等案件,到2016年国民信托“渤钢系”产品兑付问题,信托刚兑背景下的实质风险也在逐步暴露。
资管新规
2017年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资管行业统一监管新规终于现身。其中关于实行产品净值化管理、明确打破刚兑、规范资金池、消除多层嵌套、限制通道业务、严控非标投资的期限错配、统一杠杆率等要求,都将对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产生较大影响,资管行业金融生态可能将就此重塑。到2019年下半年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相继设立、理财产品的净值管理。信托业务的收缩,风险进一步得到防范。不过固收理财收领域产品的管理仍旧任重道远。
结束语:中国特色下的投资理财环境,各有利弊。认识它才更有利于我们做好各项投资理财决策。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