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基础,多方共话肺癌精准治疗之路(下)
阅读量:3651306
2019-10-21
肺癌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治疗一直受到世界范围内关注,而如何抗击肺癌也是医学工作者孜孜不倦探索的课题。“精准治疗”概念的提出,对肿瘤患者意义重大,目前来讲,肺癌精准治疗的主要前提是精准检测,即通过基因突变的检测,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2019年9月14日,由扬州市抗癌协会、苏北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苏北人民医院肺癌联合诊疗中心主办的第六届扬州肺癌高峰论坛在扬州顺利召开。会议期间,国内多位肺癌领域专家接受采访,对肺癌精准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表了看法。
周彩存教授、宋勇教授采访视频
上海市肺科医院 周彩存教授
ALK融合基因突变NSCLC患者的靶向治疗从“第一代”靶向药物克唑替尼,发展至今“三代”靶向治疗药物“同堂”。药物疗效已越来越好,患者疾病进展逐步得到控制,获得了更为可观的生存获益。对于既往令临床医生也“肃然起敬”的肺癌脑转移患者,药物的“升级”也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相应获益。不仅如此,不断“进化”的靶向药物,安全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至此,对于ALK阳性晚期肺癌患者,临床面对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靶向治疗后出现耐药如何应对。这要求临床医生进一步明确发生耐药情况的分子机制,通过组织活检、血浆检测等方式找到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在确保精准前提下,从容应对ALK阳性晚期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耐药问题。
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宋勇教授
近年来,肿瘤治疗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欲达精准,精准诊断与治疗二者缺一不可,且精准治疗应建立在精准诊断的基础上。其实,我国肺癌精准诊断经历了快速发展,从一代测序到二代测序,相较于欧美地区,我国在检测技术等方面均显示出不弱于甚至优于欧美等地区的效果,但仍要注意不断完善和规范精准诊断相关技术的实施。此外,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也更加有助于我国检测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
严格意义上来讲,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是从肺癌靶向治疗开始的。在上述背景下,肺癌精准治疗确实取得了很多值得称赞的进展。经过多年发展,肺癌精准治疗继续呈“争相竞放”之势。首先对于重要的肺癌驱动基因突变,相应靶向治疗药物已经研发到第三代。药物的“繁荣”,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另外,随着对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耐药机制的不断探索,这一阶段的治疗也逐渐成为被关注的热点,且针对一些罕见驱动基因突变,也已经取得一定治疗进展。不仅如此,肺癌免疫治疗进展同样可圈可点,但相较于靶向治疗,欲使免疫治疗更加精准,仍需我们付出更多努力。但总体来讲,肺癌治疗大踏步走在前列,为其他瘤种的精准治疗做出了好的榜样。
周清教授、常建华教授采访视频
广东省人民医院 周清教授
肺癌治疗主要根据有无驱动基因突变进行区分,对于驱动基因野生型肺癌患者,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可见,抗血管生成是肺癌治疗领域重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其他治疗方式,如EGFR-TKI的联合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期待其结果公布为EGFR突变阳性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再次革新肺癌治疗格局。
此外,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大背景下,抗血管生成联合其他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也有望成为新的“拍档”。已有研究使我们看到,抗血管生成药物与不同治疗方式组合,均可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因此,相信未来以抗血管生成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无论在驱动基因阳性还是阴性患者中,均可获得更好表现。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常建华教授
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基础,我国肺癌的精准诊断可谓已经走在所有实体瘤前列,但仍需“大浪淘沙”。近十余年,在肺癌治疗多种驱动基因的指导下,肺癌靶向治疗发展如火如荼,已愈发精准。而免疫治疗的出现,则更进一步助推了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NSCLC的治疗方面,随着转化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罕见驱动基因被进一步发现,相应靶向治疗探索也逐渐取得重要成果,为患者带来了更多获益。但仍需注意的是,针对罕见突变的治疗我们需努力完善之处也还有很多。
如今,肺癌的治疗理念、格局已不可同日而语。对此,我国药监部门也给予了足够关注,如将针对罕见突变的治疗药物纳入了快速审批等一系列措施。相信未来,肺癌治疗将呈多学科、多手段有机结合的纵横之势。在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本土药物的不断涌现,我国学者也将在国际上发出越来越多铿锵有力的肺癌治疗之“声”,真正改变肺癌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更长时间的生存期获益。
史美祺教授、王立峰教授、徐兴祥教授采访视频
江苏省肿瘤医院 史美祺教授
随着肺癌治疗从化疗、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的“进击”,肺癌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已经获得了显著提高。其中,免疫治疗可以说是肺癌治疗中受到最多关注的热点话题。从目前得到的数据来看,颇受瞩目的免疫治疗也确为既往令临床医生束手无策的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可能,让我们距离将肺癌变成慢性疾病的伟大目标更近一步。已有研究表明,对于PD-L1高表达且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NSCLC肺癌患者,免疫治疗可使这部分患者获得高达30%的5年生存率。
另外,在不同类型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中,靶向治疗也在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未来,相信随着免疫治疗相关药物的不断进步、对免疫治疗优势人群的探索、多种手段联合治疗的尝试,肺癌治疗仍充满了很多可能性,治疗方式的不断突破也必将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王立峰教授
精准治疗已是恶性肿瘤治疗中被越来越多提及的概念,但精准治疗之门可以说是以肺癌治疗为钥匙。从肺癌内科治疗来讲,对于驱动基因阳性这部分患者,如何克服靶向治疗的耐药,使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无疑是当前最受关注的问题,此外,多种手段的联合治疗也在近年的探索中,显示出可进一步提升肺癌治疗效果的趋势。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突破,让我们看到了使患者长期生存的希望。但优势人群的选择、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治疗方案的优化等问题仍需我们进一步探索。如何使更多患者从治疗中获益,进一步提升免疫治疗的疗效也是医务工作者要不断前行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已有数据表明,免疫联合化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已获得药品监管部门的初步认可。
苏北人民医院 徐兴祥教授
将肺癌治疗关口前移,早诊早筛对于肺癌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改善患者生存、挽救患者生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鉴于此,我们希望能够用精准手段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多数患者可通过筛查发现早期肺癌,从而得到较好预后和理想的生存时间。
免疫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其应用时机、优势人群以及联合方案等,都在探索中。其中,免疫治疗与化疗、靶向治疗等联合治疗的探讨比较多,但与放疗联合治疗的相关内容,相对比较少,仍需进行更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