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佛学讲座十四讲表》
雪庐居士 编著
慧律法师 搜集
台湾·高雄·文殊讲堂
慧律法师 主讲
时间:1989年11月
介 言
第一讲 先明佛义
第二讲 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
第三讲 消除几种误会
第四讲 人生当前之所受(观受是苦)
第五讲 人生三际之抉秘(十二因缘)
第六讲 宇宙有情概况
第七讲 宇宙器界概况
第八讲 内容设施梗概
第九讲 方便五乘解脱
第十讲 五戒十善
1
23
六十七页前面。
【㈠五逆:⑴弑父、⑵弑母、⑶弑阿罗汉、⑷破和合僧、⑸出佛身血;】弑阿罗汉就是这个不太可能,证阿罗汉果了你把他杀了,那这个麻烦大了,杀一个发菩提心的凡夫就不得了了,何况是杀阿罗汉呢?破和合僧为什么讲逆罪呢?僧团的合作才可以续佛的慧命,你这个人不修行品德恶劣,你又在那边大妄语挑拨离间,这个就破和合僧不得了了,这个僧团里面你要不修行可以出去,但是千万不能挑拨离间,你这个挑拨离间让僧团分裂那就不得了了,还有在家居士你要注意听,不能讲三宝的过错,你讲三宝的过错让一切众生继续毁谤三宝,你的罪绝对是无间地狱的,我们要赞叹三宝的无量的功德,不能说三宝有一点点过失,然后就大加地宣传,大加地毁谤、攻击,你这一出去外面的人就讲你看他是研读班A班的,他都在讲自己师父不好,自己的佛法不好,你看那还用讲吗?你这一句让他传出去以后不得了了,他拿你一句来当作攻击的对象就不得了,这个伤害佛教伤害得太重了,
所以我们做一个在家居士,我们应该尽量赞叹三宝,令一切众生深信,那这样无量功德,众生有毁谤三宝的,我们要赶快纠正他,我们一定要赶快纠正他,不管怎么样子我们为了怕他下地狱,想尽办法要劝告他不要毁谤三宝,这个破和合僧的罪是很重的。出佛身血那佛也不在世了,那么就今天来讲的对佛像乱丢、乱放、用斧头砍断,纸放火把它烧掉,当然这是指没有坏掉的,譬如说我们印好的放在那个地方,那么要是说太坏了真的是破旧,那么这个纸都已经是不能拜了,佛菩萨的面全非也看不清楚了,那么我们以恭敬心火化这个没有罪,佛在世碰到佛,佛流一滴血,那你就是绝对要下无间地狱的。那么佛不在世了那就以师父作代表,以法师作代表,因为法师弘扬佛法,法就代表法佛,有法的地方就有佛。你今天杀师也是一样犯逆罪。【㈡】所以底下有一个【七逆:⑹弑和尚、】和尚翻译成中文叫做力生,能让你的道力生起来叫做和尚,力量生出来叫做力生,和尚,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叫做力生,能够让你的道力生起来的(叫)力生。杀和尚,出家十年,结夏安居十夏名和尚位。
【⑺弑阿阇黎。】阿阇黎翻译成中文叫亲教师,是你亲近的师父而且要会教导你的,没有教导你的也不叫做阿阇黎,亲教师,就是你既亲近他又教导你的才够资格名阿阇黎,依照佛的戒律来讲五年阇黎位十年和尚位。那么因为有这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杀和尚,杀阿阇黎,有这个【因。】结果就五无间罪。【五无间狱:⑴趣果】无间【、】直接跑到地狱去绝对没有间断,这一口气断,另外一个果报马上现前,就是说太坏了。【⑵受苦无间、】你跑到这个地狱里面去受这个苦没有间断,【⑶时】间也是没有间断【、⑷命】也是没有间断【、⑸形】也是没有间断,充满了整个地狱这个形【果。】
【五逆七逆是造业之因,五无间狱是受苦之果。】
(14)十善——不犯十恶,则谓之十善。(15)口业——又曰语业,三业之一。谓口之所作,即一切之言语也。(16)恶口——骂詈恼人之言。(17)两舌——谓言语反覆,掉弄是非也。(18)绮语——一切合淫意不正之言词也。凡涉于闺阁者,皆谓之绮语。诸位翻开六十八页,六十八页的
【十恶:】因为我们前面都已经大概有讲过了。十恶:【杀生、偷盗、邪淫——身业;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口业;贪欲、嗔恚、愚痴——意业。】
【止恶:】加一个“不”字,如果我们能够【若能放生、不杀】生【;】又能够放生那就非常好。【不盗】又可以【布施;不淫】持戒【梵行;不妄语,诚实语;不绮语,质直语;】质直语就是有话直说,不要影射黄色的东西。【不两舌,和诤语;】就是没有斗诤。【不恶口,】我们改变起来就变成【柔软语;不贪,不净观;不嗔,慈悲观;不痴。因缘观。】一切自性本空缘起无自性,所以无一法可得。【是名行十善法。】【十恶,是鬼畜地狱业因。十善,是天人修罗业因。止恶,即不造恶,亦不行善,可谓人道业因。再行放生等者,即名行十善,是天道业因。】天道因。
六十九页的中间。【业:—成立的分类—故思业、不故思业】不故思业。
故思业就是可以控制整个人的,他有能力产生思想,就像我们电脑里面的开关,叫故思业,他有能力思考一件事情那当然是【意业;】不故思业就是没有能力思考像【口业、身业。】所以口业跟身业一定是跟着意业的控制,你内心讨厌他,你就骂他,或是拿东西杀死他,拿这个武器杀死他,你内心有爱意你才跟他行淫,这个身跟口的业都是由意念去控制住的。【价值的分类——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业就是非善也非恶叫做无记业。【对照的分类——共业、不共业。】共业,每一个地方都是共业,每一个地方都是不共业,譬如说这个世间大家共业,可是他住在美国我住在台湾不共业,住在台湾是共业可是每一个人的福报不一样,所以每一个人又是共业里面的不共业,虽然大家都是人的不共业,可是却是一种共业,你是人我也是人,做人的共业,可是每一个人的思想不一样,又是不共业,所以在每一个角度来讲都是共业,在每一个角度来讲都有不共业。
【时间的分类——⑴顺现法受业、】就是现在马上要受果报,【⑵顺次生受业、】就是来世,【⑶顺次后受业——】那么就是第三生以后。简单讲现法受业就是今生今世,次生受业叫来世,顺次后那就是第三生才受这个果报,这个叫【定业;】。那么【⑷顺不定受业】呢?那往后的日子,你现在造这个恶因什么时候起来就不晓得了,【不定业。】
【性质的分类——福业、非福业、不动业。】福业那是善,非福业当然就是恶,不动业就是修定的意思,譬如像四禅、八定这个叫不动业,不动业就是心不起心,不动念,第六意识暂时伏住叫做不动业,那么就是上二界才是不动业,上二界就是色界、无色界有定力的地方名为不动业。好,诸位看底下。
【业因】,这个业因有【善、恶、无记。】画一个圆圈这个就果报里面一点一点就是因,就是储存在我们第八意识里面,有善业、有恶业、有无记业。什么叫等流呢?等流就是说你造什么因得什么果,造什么因得什么果叫【等流果】,造善有【善性、】造恶有【恶性、】造无记有【无记性。异熟果(无记性)】,什么叫异熟果呢?经过一段日子以后成熟了,就像这个水洒下去以后,这个种子由春天播种,到秋冬慢慢地收成叫做异熟果,经过了一段日子而成熟叫做异熟果,所以善有善因,恶有恶因,那么果就是无记,无记就是不能讲善也不能讲恶,当他在受果报的时候不能讲善也不能讲恶。【善、恶业因。】
附:忏悔十法相对比较表
我们【作恶:】大体上是底下这十个,因为你【⑴由爱见故】由这个私心,见就是认为自己最了不起,这个造恶,那么我们的修善的【⑩知法空寂断恶修善。】知道一切法无自性缘起性空归于寂灭,所以我们不应该造恶,应该修善,一切法无常不可追执。【⑵内计我人】在内在里面,内计我人简单讲就是优越感跟自尊心特别重的人,叫做内计我人,肯定自己有真正的自我,优越感跟自尊心特别地强烈,所以没有人跟他合得起来,这些恶不好的。我们要【⑨念十方佛能救拔我。】是个大智慧的人我们算不了什么,只有佛陀的智慧才能救度我们。【⑶外加恶友。——】这个坏的朋友一牵就牵去了,所以你常常来讲堂帮忙发心,你所碰到的都是善的因缘,【⑧随喜他善。】在讲堂里面看的是佛像、是法师们,听的是佛法、是劝善之语、听的是诵经、清净的梵呗,哪一点都是很好的,在这里你没有造业的机会。
【⑷不修善法。——⑦修善。】就是不修善法就造恶。
【⑸广造众恶。——⑥断恶。】【⑹恶心遍布,昼夜相续。】就是我们这个恨、忌妒、不满、可恶没有办法断除,所以我们要【⑤发菩提心,断相续心。】发菩提心就是发这个觉悟,一切法缘起无自性当体即空,无所著,内无所住外无所惑,内外一如名为自性。【⑺覆讳过失】就是隐藏自己的过失,【④发露忏悔。】那么我奉劝诸位多拜八十八佛,或是多念《楞严咒》、《十小咒》,多念《大悲咒》,这个也是求忏悔的一种,灭除过恶的一种。【⑻不畏恶道。——③起大怖畏。】就是说我们拼命地杀人、放火、杀、盗、淫、妄什么都来,然后不恐怖,我们现在学佛的人要起恐怖心,我们小小的因都可能造成我们将来很痛苦的果报。
【⑼无惭无愧】就是我们没有惭愧心不行,我们要发惭愧心,【②生重渐愧。】
【⑽拨无因果。——①深信因果】,所以我们要【修善。】我们要修善。
【大乘三忏:】【㈠作法忏——法华方等、】《法华经》,方等就是大乘经,【般若,各有事仪要制期限。】他们有拜忏,所以我们现在的人都是拜忏,什么大悲忏等等这些忏。【㈡取相忏——方等十二梦王、菩萨戒见光见花等。】就是拜佛拜到见佛、见光、见花。【㈢无生忏——】那就最高超的【端坐念实相。】实相无所念,方便名念实相。何为实相呢?于内在里面不生一念,若有所念即是自性清净妙有,于一切境界知其生灭法,生灭自归生灭于我了不相干,我有所见见皆清净,我有所闻闻皆清净,何以故?能令见清净、闻清净,不动生灭之念,不执著生灭之相是名最极清净实相。那么我们眼睛看的来去自有来去,眼自性本无动,眼睛看一切东西生灭当体即空,你不起心不动念万法无咎,谁也拿你没有办法,你拼命地自我意识分别,那你自己苦了自己,困扰了自己。所以彻悟本性的人,他内不可能烦恼,外也不可能迷惑,谁也伤害不了他,除了他自己伤害了自己。
作法忏的底下。【⑴——灭违戒罪起三恶之业障报障。】取相就是【⑵灭犯定罪起人道之业障报障。】那么什么叫做三恶之业报呢?三恶那么这就是身、口、意,身、口、意一起来,我们作法好好地求忏悔。取相,我们犯了这个戒律,我们在人道里面多拜佛持咒念佛,到后来梦中有感应。所以作法忏、取相忏这是【助。】
那么无生忏就是端坐念实相,这根本就不必忏,为什么?因为一切当体即空,无生即是无灭,无生无灭即是真忏悔,所有一切三界唯心所造,亦为回归到唯心所观照,观照到无念可得,念念消归自性,自性本具足有清净念,每一个念头都是本性。所以作法忏、取相忏这是“助”。【⑶——灭犯慧罪起三界之业障报障。】无生忏是【正。】所以我们将来要讲大乘法《六祖坛经》,那么就一定要讲无生法,你不讲无生法,烦恼得不得了。
【小乘三忏:㈠作法——经藏轻重俱许忏,律不许重,但许忏轻。㈡取相——阿含犯欲,作蛇口想即灭。】就是说我们的淫欲心太重,譬如说男孩子,男孩子淫心太重,那么你要跟女人行淫的时候,就观想说那是个响尾蛇的口,那么我把它放进去,就像放到响尾蛇的嘴巴里面会咬断的,女孩子淫心太重就观想一条蛇跑到我的体内来,了无乐趣可得,那么即灭罪这个叫取相忏。作蛇口想,虵口就是蛇的意思,那是一种毒,毒的一种动物像蛇一样的。那么就是【助】行,到最后就是【㈢无生——析法空观——正。】它本来就没有你忏什么呢?本来就没有,你自己内心里面,所以说我们一个人做错事情一直在责备自己,这个也不是一个修行人,你一天犯了错,然后就偏偏:我是怎么样子,我是如何地差,我没有救了,师父你也不必劝告我,就等死。这种人……所以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狂妄的人有救,狂妄的人就表示他有才干,然后你要叫他多谦虚一点就好,狂妄的人没有问题。自卑的人没有救。我很烂我只有念小学,我甚至没有念书,我的业障深重,师父你不知道我以前赌博,把妈妈的钱偷得不剩,我女众一个接一个。
像有一个,以前有一个人来到我这个地方,又不敢进来,后来我请她进来,到我的客厅来坐一坐,我说你为什么不敢进来,你有什么事情吗?因为她那个指甲涂得很红,然后化妆得很妖艳。她说:我看到师父这样清净,我觉得我很不清净。我说你有什么事?哪一点不清净?她说我上班的。我说我也上班,你上那个班我上佛班,你赚钱,我也赚钱,没有差别,一样的。她说:我是觉得我身体很不清净,然后我一直很自卑,我一直不敢进来,我知道佛陀一定不会原谅我的。我说:你怎么知道,我都会原谅你,佛陀不原谅你?她哭泣,她发现佛门很慈悲,佛教很慈悲,我说:在佛陀的眼光里面讲没有一个救不了的,没有一个不可救的,你不要这样难过。她听师父讲的时候,她很高兴还供养了三仟块,因为她拿了一个红包放在桌上,我有偷看三仟,按照道理来讲这个钱是不能接收的对不对?可是我一样接收它,所以我很慈悲,我很慈悲。
我是不会说你再去赚,赚了更多再来供养,我是不会这样说,她拿来我不收下也不好意思,真的不好意思。你不给她结缘,她今生今世就没有缘了,那就麻烦了,所以这个自卑就没有救了。狂妄没有关系,太过于自己承认是错误,承认错误就好,大家都会犯错哪一个人不会犯错呢?我又不是圣人我也会犯错,对不对?哪一个人都会犯错,不须要这样子,这样子一直自责、痛苦,没有这个必要。
【事理三忏:㈠事——作法、取相。㈡理——取相、无生。】【事是助忏,理是正忏。】那么,(事)【如洗加皂荚等。】这个是肥皂的意思。以前是一种植物,就像我们现在的肥皂一样的,洗加皂荚,这个可能这样念。你们查查辞典看看。那么理是正忏,【如洗纯用清水。】那么作法忏跟取相忏【小乘唯忏。】那么无生忏、作法忏、取相忏【大乘圆忏】。那么身、口、意你什么都可以忏,意思就是:【身业——杀、盗、淫。口业——妄言、绮言、两舌、恶口。——七支。】你只要有心都可以忏,大乘没有众生不可以救的。
【意业——贪、嗔、痴——三毒。——即名身口意十恶罪。】我认为世间没有圣人,因为我们会犯,所以释加牟尼佛才制这个戒律,如果我们永远不会犯,释加牟尼佛不会制这个戒律,所以犯戒、犯错是很平凡的,原谅才是超凡的,希望诸位不要难过,也不要认为说佛讲的这个戒律讲得这么严,以后我们受五戒又不敢来受,不要这样子,只要你好好地修行,初发心是善良的,我相信佛陀都会原谅你的,初发心是善良的,你是无意地也不想伤害众生,那么是无心的,我认为这个没有问题。
(19)漏——烦恼之异名也。漏为流注漏泄之义,三界之有情,由眼耳等六疮门,日夜流注漏泄烦恼而不止,故名漏。又烦恼现行,使心连注流散而不绝,故名漏。烦恼如漏器漏舍也。又漏失之义,烦恼漏失正道,故名。又烦恼使人漏落于生死,故名。(20)二漏——㈠有漏。有烦恼之法,或为增长烦恼缘之法,谓之有漏。一切世间之事体,尽为有漏法。㈡无漏。离烦恼之清净法,及不为增长他烦恼缘之法,谓之无漏。离烦恼之出世间事体,尽为无漏法。(21)著相——心情缠绵于事物而不离,谓之著。著相即执著于相而不离也。(22)福——吉事如富贵寿考统称曰福。(23)离相——言一切有,不执相也。(24)障——烦恼之异名。烦恼能障碍圣道,故名障。
—— 未完待续 ——
精彩回顾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第一集 经前提示 3-11
《大专佛学十四讲表》第十讲 五戒十善 10-3
慧律法雨 | 拜佛并非崇拜偶像(63)
茅蓬语录 中册 | 宽容的眼神 16
大方广佛华严经 1至4集
正法眼藏(二)全集
师父的精彩片语 第一期 全集 (图文集)
《临终备览》慧律法师讲述·编撰 全集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全集
『觉悟语电台 觉悟人生』 全集
『觉悟语电台 般若人生』全集
觉悟语电台 人生系列丛书 | 幸福人生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