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入汉宫湖北兴山县明妃村,三面环水,水光潋滟;一面环山,山青如黛。这是王昭君的故乡。王昭君吸山水之灵气,出落得汉元帝宫中,为掖庭待诏。 十七岁的王昭君天生丽质,皇帝的女人,他可没有胆量动,可他敢动那些女人的钱包。
画像那天,王昭君施了个淡淡妆,头上盘了个端端的螺髻头,一枝玉簪斜插在上,身穿月白色绕襟深衣,一条嫩绿假带将腰束成一握,手腕上戴一对碧玉手镯。见过很多美人的画家毛延寿,实在惊羡王昭君的美丽绝伦。他深信,目前皇帝所享用的美色中,没有一个比得上王昭君。动笔前,毛延寿向王昭君自我吹嘘道:“世上各色人等,没有我这枝笔画不了的!传神写照,栩栩如生,笔到即成,他人完全可以按图索人。”王昭君明白他的意思,可没有搭理他。
下笔之时,毛延寿在心里曾涌出过丝丝同情,希望王昭君放下架子,对他尊重一些,向他有所表示,以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些许满足,那样,他就不会昧着良心下笔。于是,他又拐弯抹角地说道:“王宫人,你脸上有一点,如果你大方一点,我会在适当的地方给你一点!”王昭君平静地说:“我不可能有一点,你有权给一点。”毛延寿恼羞成怒,便把那点该点到秋水上的丹青,点到了秋水下的脸上。他暗自惋惜:“可惜!可惜!”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画像上的丧夫落泪痣时,以为她是个不吉的女人,便将画像扔在了一边。王昭君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此后,三年多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宫女。
在后宫,为后为妃的高高在上,富贵冲天,宫女则命贱命薄、如蚁如纸。自己入宫已有些年头了,只因拒绝了画师的索贿,至今未能出永巷一步,仍是一个宫女。书烛银台旁,宫槐月光下,她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永巷离皇帝的寢殿并不遥远,每天玉辇经过,丝弦管响,每夜歌舞不绝。她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咫尺天涯!什么是那种不堪的境地了!那是令人万般无奈,柔肠寸断,悲怨似海的境地。永巷内不断有宫人发疯和自杀的消息传来。
“远嫁匈奴即能保大汉和匈奴安居乐业,”想到边境兵荒马乱、妻离子散的场景,王昭君心跳加速,“不枉我知书达理,不弃我天生丽质,我要远嫁匈奴为民造福。”
当呼韩邪单于牵着王昭君的纤纤素手出现在定婚仪式上的时候,汉元帝眼前顿时一亮。一位美人,两道黛眉轻颦微蹙,稍露一丝幽怨;一头秀发云鬟雾鬓,更显万种风情。她的出现,“使汉宫为之生色”,汉元帝脸色立即变青。他不停地在心里自问:“后宫怎么还有这样绝色的女子?我为何还不曾临幸呢?”他强打起精神,主持完仪式。
汉元帝回到内宫,立即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找出王昭君的画像细细端详。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而粉颊秀靥之上,何曾有什么黑痣,完全是无中生有!汉元帝一气之下,将毛延寿推出斩首。
有诗为证:曾闻汉王斩画师,何由画师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在去匈奴前,王昭君请求回家看望亲人。汉元帝对这位无缘临幸的美人,充满了爱怜,特旨恩准了她的请求。王嫱自请和亲的壮举在家乡迅速传开。听说她省亲回来,人们在香溪夹岸十里,迎接昭君回家。王昭君站在绮罗绵缎装饰的画舫上,含着热泪,一路向乡亲们致意。父母亲见到昭君,悲喜交加。见面即为永别,父母心中如刀绞!女儿出塞去结两国友好,又令双亲感到莫大的欣慰。
王昭君离开家乡那天,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登上江中的龙舟,王昭君抱起心爱的琵琶,弹起哀婉动人的别离曲。岸边盛开的桃花宛是她的知音。曲声中,桃花纷纷飘下,有的落在龙船上,有的飘到她身上。看到渐离渐远的故乡与亲人,看到纷飞的花瓣,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王昭君不禁潸然泪下,泪水洒落在桃花瓣上,又漂入江中。那些沾满昭君泪水的桃花瓣纷纷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鱼,追随龙舟游动。有位船工随手摸起一条小鱼献给昭君,昭君深情地赐给它们一个美丽的名字——桃花鱼。
奉旨入胡步出殿门前,昭君驻足慢慢回首一望,眉头微蹙,脸上露出哀怨的神情。这一瞥,竦动左右,大殿之上,所有的人都被哀怨的美丽所震慑。这哀怨是对元帝的,令元帝更是揪心悔恨,悔恨生生错过了国色天香。
王昭君面向未央宫拜别了天子,带着一种异样的感情,看了最后一眼熟悉而又陌生的长安宫阙,怀抱着琵琶上马而去。当护卫的仪仗浩浩荡荡经过长安大街时,沿途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一年后,老迈的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时年24岁。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王位,依照匈奴的习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轻的单于对王昭君百般疼爱,夫妻生活恩爱甜蜜。昭君接连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汉成帝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美丽的女子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年仅35岁。“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王昭君留下的永远是一个背影!“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昭君留给人们的还有悲苦!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昭君16岁被选入宫为宫女;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请求和亲,昭君自愿应诏远嫁匈奴;两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昭君依照匈奴风俗改嫁新单于(呼韩邪与前妃水阏氏之子)。
昭君出塞,曾牵连到一人,就是西汉元帝的宫廷画师毛延寿,并为后世留下一段历史公案:
汉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朝廷征集天下美女,当时南郡秭归(今湖北省)王昭君入选其中。从全国征集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逐一亲视,便由宫廷画师画成肖像以供御览。宫女们为早日得到皇帝宠幸,争相向画师行贿,以求将自己画得更美些。王昭君生性耿直,不肯行贿,所以被画师毛延寿丑化,并在肖像面颊被点一颗丧夫落泪痣。五年后,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呼韩邪携贡品来长安朝拜,提出和亲的请求,汉元帝同意,王昭君遂自请愿嫁出塞。依照朝礼,汉元帝召见即将成为匈奴王后的宫女,方知天下竟有如此绝色佳人,随即追究画师毛延寿,并一怒将其杀之。
前几年,CCTV第八套播放过一部历史故事电视连续剧《昭君出塞》,观众的反响一片愤怒和质疑,认为是对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恣意篡改。而观众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剧中王昭君与毛延寿之间那种不明不白的关系。
所谓历史公案,不过是一段野史;至于电视剧,没看过,也就不好妄加评论。
那么,王昭君与毛延寿到底有什么关系?王昭君又为何要出塞远嫁匈奴呢?
王昭君是个悲剧人物,她的命运完全是因性格使然,并不像史说的那样,为了什么国家利益,做出一番伟大的决定。王昭君不愿做宫女,也不想当什么王妃,但又不能抗拒,因为这样会株连她的整个家族,所以只能屈从。毛延寿深知王昭君的苦衷,出于同情,便采取丑化的办法使王昭君能够避免被宠幸。因为到了一定年龄,老宫女将被淘汰出宫。
闲居
【原文】
闲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
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
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窠。
野径无人翦,疏窗入薜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闲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
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
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窠。
野径无人翦,疏窗入薜萝。
注释
①退迹:辞官回家。理:按道理。
②薜萝: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 野林木或屋壁之上。
【作品鉴赏】
《闲居》描绘了闲居的自在生活,表达了诗人沉醉在自然景物之中的超脱心境
“闲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运用了对比手法,这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闲居与退迹的心境区别。闲居的真意在于远离尘世烦恼;辞官回家而心系朝廷、俗世、名利等并非真正的闲居,这样的人内心是难以平静的。细雨蒙蒙,虫儿应声出穴;寒气袭来,鸟儿自会移动家巢。野径荒芜,无人翦饰;葛藤缠绕,透进疏窗。描绘了闲居的自在生活,表达了诗人沉醉在自然景物之中的超脱心境。
作者介绍延寿
延寿(公元904~975年),唐末五代时僧人。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俗姓王,讳延寿,字冲元。浙江余杭人。年十六,曾献《齐天赋》于吴越王钱镠。后曾为余杭库吏,又迁华亭镇将,督纳军需。他因为自幼信佛,戒杀放生,文穆王钱元瓘时,大师作税务官,见鱼虾飞禽等,辄买放生,自己薪俸用完,即用官钱买之放生。后被告发,当坐死罪,押赴市曹处斩。文穆王派人视之,指令监刑人,若见犯人惧怕,即杀之;否则放之。
大师临刑镇静自若,面无戚容云:“我于库钱毫无私用,尽买放生,莫知其数。今死,径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亦乐乎?”文穆王闻而便将大师免刑释放。文穆王钦佩其胆识,便将永明延寿大师免刑释放。被释放后,永明延寿大师投明州翠岩禅师出家,次参天台德韶国师,发明心要。受法嗣,为法眼宗嫡孙。
中文名
延寿大师
别 名
本名王延寿,字充元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余杭
出生日期
904年
逝世日期
975年
职 业
僧人
信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净宗六祖、法眼宗三祖
代表作品
《宗镜录》、《万善同归集》六卷、《四料简》
时 代
唐末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