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良师法则「7」—— 你的价值只由自性决定

良师法则「7」—— 你的价值只由自性决定

阅读量:3620065 2019-10-21


文章 | 节选自小飞虫分享录音    编号 | 441-7
图片 | 网络·侵删    编辑 | 程喆
* 文章中的类似(圣灵/基督/上主/救恩/天国)等等,都非宗教术语。具体深刻涵义读者请参看《奇迹课程/教师指南~名词解释》。
接上文:放下独特性的教学
· 01 ·
别人的想法由你定义
第三句:As long as you dispute this everything you do will be fearful, particularly any situation that lends itself to the belief in superiority and inferiority. 3 只要你对此还有异议,那么,不论做什么,你都会战战兢兢,尤其当你面对任何可能激起优越感或自卑感的环境。【奇迹课程 T-4.I.7:3】 
课程说:如果你不明白这一点,即不明白你的价值是由自性决定的,你认为你的价值是由别人眼中的你决定的,那么不管你做什么你都会战战兢兢;
尤其当你面对任何会激起你优越感或者自卑感的环境,就更会战战兢兢。
你看这句话简直是大实话!
所以我跟大家说吧,《奇迹课程》是超心理学,它讲的这个叫大白话、事实。人人都是这样,你不管做什么,如果你很紧张,你一定是在乎别人怎么看你。
那这个怎么破呢?
很好破,其实这个地方我们被小我骗了,你在乎的不是别人怎么看你。别人怎么看你,是小我告诉你的,是你的念头告诉你的。
这个地方我给大家一个黄金原则,请大家记住,黄金原则是这样的: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当你觉得别人怎么想你的时候,一定是你在这样想你!
因为这个想它来自觉知,觉知只在当下,而你一想别人怎么想你,不是过去就是未来,而过去未来又是你从当下营造的。
所以你只要想「别人过去怎么想你、怎么说你,未来会怎么说你」,就是你在自编自导自演!
——你在你的心中先定义别人,再定义别人的想法,再定义自己,再定义别人的想法对自己有什么作用。
这个东西你一旦看清你就知道了:你一旦在乎别人的想法,你就活在幻相中,你就活在思维的迷思中。
第四句:Teachers must be patient and repeat their lessons until they are learned.  4 教师必须耐性十足地重复所教的课程,直到学生学会为止。【奇迹课程 T-4.I.7:4】 
所以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地重复他所教的东西,直到学生学会为止,这才是一个好老师!什么意思呢?我用两句话总结,叫做「重复有理,啰嗦无罪」。
在上节分享中,还有同学说:「怎么那么啰嗦。」后来我们神奇小编就编了一个《大话西游》的唐僧啰嗦版的这个东西,就是「啰嗦是门艺术」的一段小视频,没看过的可以去看一看。 (? 啰嗦的艺术 ?)
就是这个啰嗦是必要的,但是啰嗦得最好要有点艺术,不要重复啰嗦。
一句话听不懂,你说十遍他还是听不懂,你换个方法说行不行?就是要有灵气的啰嗦就好。
·02·
形式上无法判断别人
第六句:Again, nothing you do or think or wish or make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your worth. 6 容我再重复一次,你的所行、所思、所愿或所造,都不足以评定你的价值。【奇迹课程 T-4.I.7:6】
我再说一遍,你的所行、所思、所愿、所造,都不能评定你的价值。
这就是我们一再说的「形式上无法判断别人」。你一旦明白这一点,对你来说是一种great release(巨大的释放),即对你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释放和解脱。
你一旦明白你的所行、所思、所愿、所造都不能定你的价值,你就解脱了。你至少在人这个层次上已经解脱了,你就自由了。
但你怎么能做到呢?我告诉大家一个秘诀:
你不用任何形式判断别人,你才能自由。你只要用任何形式来判断别人,你只要绑定别人,绑定你眼中的别人,你就是不自由的。
所以那些每天批判别人的人,他是最不自由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课程说了:你想自由吗?你先给予自由。你都不给自由,你怎么能拿到自由呢?形式无法判断。
再说一遍:形式无法判断。这句话佛法说吗?佛法天天说(B兄也老啰嗦了,不要认为J兄啰嗦、小飞虫啰嗦,B兄也是很啰嗦的一个人)。
B兄在佛经上有多少次说过「不要着相」?多少次?——每本经书都跟「不要着相」有关。
什么叫「不要着相」?
「不要着相」就是不要用形式来判断,一回事。只是古代人惜字如金,古代人字用得少。所以他也啰嗦,但他用很少的字啰嗦。
小飞虫也啰嗦,但是用长篇大幅来啰嗦。所以字少啰嗦,字多啰嗦,都是啰嗦,不要区别它们,表意,大家明白它的内涵就行。
这个同学补充得非常好,古代人为什么要惜字如金?因为纸贵啊。现在为什么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一是内存便宜,二是有录音啊,所以我们现代人就可以把话展开了说。
这个解释非常好!这个解释了为什么每次看到佛经正想展开的时候它不说了——因为纸贵。
我后来还有个想法,我甚至怀疑B兄也是滔滔不绝、很啰嗦的,就是因为翻译佛经那帮家伙嫌纸贵,把他的话总结了。
因为你看《心经》一个法会,如果B兄就说了那么几句话,你照着读一遍、你照着唱一遍,几分钟?有人读过《心经》吗?你用正常语速读一遍几分钟?五分钟吧。
大家能想象B兄把各大菩萨、罗汉聚在一起,古代没交通工具,这帮人跋山涉水终于聚在一起了,B兄坐下来讲道,「开法会了」,五分钟讲完了,「散会!」——不合理啊!
他也不用文言文,B兄说梵语,人家是印度人,文言文是中文翻译。不合理啊!
所以很有可能是B兄啰里啰嗦,说了四、五个小时的分享被记下来,然后翻译的人觉得纸张很贵,他觉得「不行啊,我要总结一下」,他就做了一个总结,它把一个很长的意思浓缩成一两句话。这个是很有可能的。
后来我又想这个问题也很怪,我说:「是哪个家伙翻译佛经,翻译得那么惜字如金的?你多说几个字会要你的命啊!」
大家猜是谁翻译的?大家知道谁是翻译佛经最多的人?
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家伙——唐僧,玄奘。玄奘是中国翻译佛经最多的人,他回来以后唐太宗支持他,给他了个翻译团队,国家出钱出力,给他一个天大的图书馆,他后半生都是翻译佛经的。
所以大家想一下,一个传说中最啰嗦的人,却用最惜字如金的方式把佛经翻译出来,为什么?那就是给国家节约纸张嘛,因为那个时候纸贵啊,他得节约纸张。
所以这也是唐僧的慈悲。他虽说是个很啰嗦的人,却为了为国家节省成本,用浓缩的方式翻译佛经,导致现在佛经的歧义很多。
一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找到一百个老和尚,可以有一百个解释。
到底啥意思谁也不知道,除非把唐僧抓出来问:「当时你这么翻译到底啥意思?到底什么是色,什么是空?你是啥意思?」
现在好了,我现在要讲的东西你不清楚,就反复听,一个小时不懂,听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听不懂,三个小时;三千个小时录音都听不懂,咋办?接着听,再过几年又有三千个小时了,听到你懂为止。
所以大家要感恩这个时代。古代的纸还不能擦写,你写个东西上去还擦不掉,还得一直留着。
当然这个东西也是为大家通行考虑,你若写个经书出来,你要离开长安城搬运到一个地方,你那要多少马车才能拖啊!大家知道謦竹难书有多重吗?
现在一本《奇迹课程》你拿竹简去写,你一个马车都拖不下,很重的。
我这么说,是在搞笑的同时告诉大家:
不要着文字相!你读书千万不要着文字。
·03·
记住能提醒你的
我们从小读书的方式,就是被要求死记硬背,这就养成了知识分子这种咬文嚼字的老学究习性。
用这种习性来学习灵性知识,对经典就会抓着不放,你说的一个字跟佛经不同就是谤佛。
就像西方你一个字跟《圣经》不同,就是违经。这就把自己给憋死了嘛,对不对?但这也不怨,我们从小就这么学的。
请问大家:你小时候考语文的时候,如果一个填空题,你填错一个字是给你一半的分、还是全扣?让你去背语文书一段话,你错一个字全扣啊,没分啊!错一个字就没分,那不是跟白记一样?
我当时一想:「奶奶的!我辛辛苦苦背个东西,背错一个字就没分,我背了干嘛?」所以后来我学语文就不背了,我就问老师:「我一句话都不背扣几分?」
他说:「一百分的卷子一句话都不背,你至少丢十分。」我说:「好,对我来说语文卷子90分是满分,不是一百分,因为我也拿不了一百分,我永远不背。」
我就不背了,唉呀!一下子解脱了。每当上早自习、晚自习,看到周围的同学开始朗朗背书的时候,我就开始想看小说就看小说,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就有同学说:「你不背啊?要考试了你还不背啊!」我说:「背它干嘛?背下来也就十分,还得全答对,错一个字还没分,我背它干嘛?还在我脑袋里面装那么多东西!」所以我就不背了嘛。
什么都不要背!当然了,除了个别经典句子,就是如果你在听我分享你觉得个别句子。
比如说刚才在群里面看到有人说上一节分享有一个句子「学习要从形上到形下,实修要从形下到形上」这句话好。
你看像这样的话你觉得很妙,是妙语,这一句话能带出很多内涵,能提醒你很多东西,那么请你花一点点脑容量把它记下来。
就像以前我说的:
365课你一遍一遍地练,你至少把标题记下来,这样小我骗你的时候,你能拿出其中一课的标题,用正知正见把它抵回去。
经典就是这样,这就是勾勾画画的意思。《奇迹课程》的话其实我也没背,现在我脑袋里面有一本活的《奇迹课程》,虽说我都没背但我知道它讲过什么。
我说的话可能跟《奇迹课程》原文不一致,而且很可能跟若水版的翻译对不上号,但我讲的这些话绝对在原文中能找到。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到目前为止我的正文分享中,大家有没有发现我讲的跟正文内容是一致的?有的东西可能我讲那节讲到了,但正文还没到,到后面正文讲的跟我讲的是一致的。
这是怎么达到的?
我也不是说真的把一本书都背下来了,这就是当你的这个 thought system(思维模式)跟J兄保持一致的时候,你就会出现一种知己知彼。
你就会像他肚子里面的蛔虫一样,或者他像你肚子里面的蛔虫一样,就会有一种心心相印。
所以你看《奇迹课程》就越看越亲切,你觉得这个书的作者就坐在你旁边跟你读,你根本不觉得你在读一本60年代写好的书,你感觉他就是站在你身边对着你耳朵在说,很亲切的。它就是本真书,活书。
所以有句话叫「真人看真书,假人看假书」。
因为你用真心看,你读到的是真心;
你用妄心看,读到的是自我的诠释。
·04·
你的价值不由你决定
第八句:Your ego is never at stake because God did not create it.8 你的小我从来就不是问题,因为上主从未创造过它。【奇迹课程 T-4.I.7:8】
就是说你不要为改善你的小我、在乎你的小我、改进你的小我去操心了,它不是问题。就是说觉醒和小我无关,如果你去修小我,只能修成神圣自我。
所以你是什么性格就是什么性格了,你就这样了!你妈都改变不了你,你以为你能改变你吗?你这个人就这样了,「三岁看到老」你就这样了!
像小飞虫是个处女座,就喜欢唠唠叨叨,喜欢精益求精,就这样了!我也不需要跟别人学,别人也不需要非得跟我学。你就这样,你就允许你是这个样子,因为你的小我不是个问题。
第十句:Any confusion on this point is delusional, and no form of devotion is possible as long as this delusion lasts.10 你若对此仍然感到迷惑,表示你已落入了幻境;这个幻觉一日不除,任何精进与虔诚都是枉然的。【奇迹课程 T-4.I.7:10】
你只要还不知道你的自我价值跟你自己怎么认为、别人怎么认为(当然,别人怎么认为也是你自己怎么认为)无关,你就一定会落入幻境。
这一个幻觉一日不除,你任何的精进、任何虔诚的修行都是枉然。
这句话可以送给全世界所有灵修者。不管你修什么、你把它叫什么;
如果你还在认为——你决定你的价值,
你还在修的是——你眼中这个人;
不管你多努力、你磕多少个响头、你念了多少遍经、你上了多少工作坊、拜了多少老师、花了多少钱、365课走了几遍,课程用一个词说是什么?—— 白修!枉然。
修行不能白修,一定要先明白修什么,再去修;不明白就修,你花那么多的时间,这真的是很枉然的。
这真的是有苦说不出啊!我亲眼见到一些兄弟,当初跟我一起走向这条修行之路的,现在还在那个白修状态。
有的兄弟修了30年、40年,一点不夸张!他以为他修了很多,但是他一点变化都没有,还是以前的他;
因为他搞错了,他在修什么?
他在定义自己是什么。
每次见到他,他都说他修到什么境界了,然后定义给我看,他到什么什么境界,说根据佛经怎么怎么的描绘,我现在已经是第几果罗汉的果位了,再努力一把就能达到什么九地菩萨、八地菩萨……怎么怎么的了。
这哪是修行啊?这在自我定义!
《奇迹课程》开篇就说「幻相不分层次」——你别跟我说你在第几维度、第几密度,你修到第几罗汉、第几菩萨的,幻相不分层次,根本都是幻。
只要有层次、有对比的都是幻。但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这些修行者他不敢戳破这个呢?因为还是恐惧,他怕白修。
他怕他那么努力、学了那么多、吃了那么多苦,最后白修。
所以学习其实跟修行是一回事。修行啊,学习啊,就是要敢于不断改变。
未完待续……?
PS:  每周六上午10:00,小飞虫奇迹分享开启。下载手机 APP YY | 直播间 频道号:56263608,或者浏览器输入网址:yy.com/56263608 听小飞虫讲解心法《奇迹课程》。
◎相关文章◎
看清小我,这个恐惧从哪里来
分享平安的初心
何为真实的富足
修行要敢于改变
敞开内心,放下自我保护放下独特性的教学点击文末左下角 阅读原文或者直接长按识别 二维码图片 跳转网易电台,收听小飞虫奇迹分享完整录音,文字校编难免疏漏,以上录音文字仅供参考,完整内容请移步录音,切莫断章取义。
虫虫特工队
小编:呵呵呵呵呵呵,松个大绑……无论谁做过多“坏”的事,冒出一个多“邪恶”的想法或愿望,造了多大的“孽”或“业”(这些也都只是我们的想法),因他的身份or自性,他的价值不会有丝毫贬损。
感谢本文助力特工?
校对 | 瑞秋 / 哎呀呀   合成 | 歆歆然
分稿 | 冬小六   录音剪辑 | 周芊珏
协调 | 雨轩 / 歆歆然 / 伯利恒之星 / 小石头
小飞虫妙趣横生 讲解奇迹课程
深入浅出 究竟透彻
公众号:acim-j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