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硅及其相关衍生物在涂料行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提升涂料附着力、耐候性、防沉降能力以及增强触变性等方面成效显著,广泛应用于建筑涂料、水性涂料、丙烯酸树脂漆等多种类型涂料。
一、二氧化硅类型与涂料体系的适配情况
(一)气相二氧化硅
-
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 UV 光固化漆(像 UV 木器漆、UV 塑料涂料)、工业厚浆涂料以及粉末涂料。
-
性能优势:具备极强的触变性,防流挂和防沉降效果十分突出。例如,HL - 200 型号的气相二氧化硅,添加 1.5%就能使 UV 塑料涂料粘度提升 675%。同时,其耐磨性表现优异,当 HL - 200 添加量为 2%时,UV 木器漆的耐磨性可提升 54.3%。
-
成本影响:气相二氧化硅单价相对较高,处于 300 - 800 元/kg 的区间,不过其添加量较低,一般在 0.5% - 3%,综合成本处于可控范围。
(二)沉淀法二氧化硅
-
应用领域:常用于建筑涂料以及中低端工业涂料。
-
性能优势:成本较低,每公斤价格在 10 - 30 元,不过需要较高的添加量,通常为 3% - 10%。其消光效果相较于气相法更为出色。
-
局限性:沉淀法二氧化硅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宽,导致在流变控制方面的精度较低。
(三)气凝胶二氧化硅
-
特殊应用:主要应用于防火涂料以及高温设备防护涂层。
-
成本问题:由于其制备工艺极为复杂,成本高达万元/kg,所以仅适用于高附加值领域。
二、二氧化硅对涂料性能的改善作用
(一)流变性与施工性能优化
气相二氧化硅凭借其表面的羟基能够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从而赋予涂料良好的触变性。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涂料粘度降低,便于施工操作;而在静置状态下,涂料又能恢复增稠状态,有效防止流挂和厚边现象的产生。沉淀法二氧化硅则能够增强涂料的稳定性,防止颜料出现沉降情况,进而延长涂料的储存期限。
(二)抗结块与分散性提升
超细二氧化硅作为外添加剂,能够吸附在粉末涂料表面,形成类似“滚珠”的效应,提高粉末涂料的流动性以及抗结块能力。气相二氧化硅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可以缩短颜料在涂料中的分散时间,提升颜料的均匀性。
(三)功能性增强
-
消光效果:二氧化硅微颗粒能够通过漫反射作用降低涂层的光泽度,实现从哑光到半哑光的多种效果。
-
机械性能:有助于提高涂层的硬度、耐磨性以及耐候性,从而延长涂料的使用寿命。
-
光学性能:二氧化硅的紫外散射作用能够增强涂料的抗老化能力,同时还能保持涂料的透明度。
(四)特殊应用场景
-
船舶漆等厚浆涂料需要依赖气相二氧化硅的触变性来保证施工时能够达到所需的厚度。
-
在地坪漆中,二氧化硅可用于改善涂料的流平性以及抗刮擦性。
-
不同类型的二氧化硅(气相法/沉淀法)需要根据涂料体系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择。例如,气相法更适合对流变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涂料体系,而沉淀法在消光效果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平衡方面更具优势。
三、成本与性能平衡的策略建议
(一)高端涂料(如汽车漆、UV 漆)
对于高端涂料而言,优先选择气相二氧化硅。虽然其单价较高,但能够显著提升涂料的性能,例如可使涂料的耐磨性翻倍,从长远来看,有助于降低综合成本。
(二)中低端涂料(如建筑涂料)
在中低端涂料领域,沉淀法二氧化硅的性价比更高。可以通过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例如使用 KH - 570 改性剂)来提升其与涂料体系的相容性,从而在保证一定性能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
(三)特殊功能需求(防火/隔热)
当涂料有防火、隔热等特殊功能需求时,气凝胶二氧化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由于其成本高昂,需要综合评估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确保投入产出比的合理性。
总体而言,二氧化硅在涂料行业通过提升涂料性能,间接实现了综合成本的降低。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充分考虑原料价格与工艺投入之间的平衡,根据涂料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合理选择二氧化硅的类型,以实现成本与性能的最优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