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034 img
在全球制造业朝着低碳化、高端化加速转型的大背景下,材料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白炭黑,这一曾经的传统工业填料,如今正通过功能化改性实现华丽转身,升级为关键功能材料,在众多新兴领域绽放出独特光芒。
白炭黑的功能化,是借助物理、化学等手段对其表面进行改性或修饰,赋予其原本不具备的特性,从而精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其核心目标在于改善表面性能、增强与基体材料的相容性,进而拓展功能范围,为各行业带来创新解决方案。
硅烷偶联剂改性是白炭黑改性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硅烷偶联剂分子结构独特,一端含有能与白炭黑表面羟基发生反应的基团,如烷氧基;另一端则带有能与有机基体(像橡胶、塑料)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结合的基团,例如氨基、环氧基、巯基等。
以采用氨基硅烷偶联剂(如 KH - 550)对沉淀法白炭黑进行改性为例,硅烷偶联剂的烷氧基与白炭黑表面羟基迅速反应,形成稳定的共价键,而氨基则可与橡胶分子链巧妙作用。这一过程显著提升了白炭黑在橡胶中的分散性,使橡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等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增强,同时还降低了橡胶的滚动阻力。正因如此,这种改性后的白炭黑常被用于轮胎橡胶的补强,为提升轮胎性能立下汗马功劳。
表面活性剂改性利用了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二醇等)的两亲性特点,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作用使其吸附在白炭黑表面。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与白炭黑表面羟基紧密结合,疏水基团则向外伸展,巧妙地将白炭黑表面的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有效减少了白炭黑颗粒间的团聚现象,显著改善了其在有机体系中的分散性。
在涂料体系中,添加经表面活性剂改性的白炭黑,如同为涂料注入了“稳定剂”,可有效防止涂料分层、沉降,大幅提升涂料的储存稳定性和施工性能。在农化领域,这一改性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 50%草铵膦可溶粒剂配方中添加 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改性的白炭黑,药剂崩解时间从 185 秒大幅缩短至 118 秒,同时成粒性也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化学方法在白炭黑表面接枝聚合有机聚合物链,能够使白炭黑兼具无机材料的稳定性和有机聚合物的柔韧性、相容性,创造出性能卓越的新型复合材料。
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接枝到白炭黑表面,可形成白炭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粒子。这种复合粒子在 PMMA 塑料基体中展现出极佳的相容性,不仅能提升塑料的刚性和耐热性,还能改善其加工流动性,为高性能塑料制品的制备提供了理想材料。在新能源领域,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白炭黑表面接枝 PMMA 链,可有效改善其与锂电池隔膜树脂的相容性,成功解决了分散性差的技术瓶颈,为锂电池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将白炭黑与其他功能性材料(如金属氧化物、纳米碳材料等)进行复合,能够赋予其全新的功能,开拓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将白炭黑与纳米二氧化钛(TiO₂)复合,充分利用了白炭黑的高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使其成为负载 TiO₂粒子的理想载体,制备出具有光催化性能的复合白炭黑。这种复合白炭黑在空气净化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在光照条件下,它能有效降解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清新的室内环境。
白炭黑与石墨烯复合,可制备出导电白炭黑。将其添加到橡胶中,能够赋予橡胶导电性能,为防静电轮胎、导电输送带等产品的制造提供了关键材料,满足了特定行业对导电橡胶的迫切需求。
在光伏领域,白炭黑与环氧树脂复合后填充光伏胶膜,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使胶膜黄变指数(YI)降低 40%,寿命延长至 30 年,有效提升了光伏组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白炭黑通过精准的表面功能化改性调控,不断突破性能边界,在绿色轮胎、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白炭黑功能化材料必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制造业的低碳化、高端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