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1013 img
在材料领域,白色的二氧化硅粉体有个广为人知的俗名——白炭黑。你知道它为何会获得这样的称呼吗?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得先了解与白炭黑名称来源紧密相关的炭黑。
早在3000多年前,人类就已掌握了烧烟制墨的技术,不过在漫长的岁月里,炭黑的生产技术发展极为缓慢。直到1872年,世界上才首次实现了炭黑工业的规模生产,“炭黑”这一术语也应运而生,这标志着近代炭黑工业的开端。
1912年,英国人莫特有了重大发现,他发现炭黑对橡胶具有显著的补强作用,尤其是能大幅提高轮胎的耐磨性能。这一发现让炭黑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它也逐渐成为橡胶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产炭黑所需的能源材料变得十分紧缺。为了应对这一困境,德国开始采用沉淀法生产白色二氧化硅,并将其作为炭黑的替代品应用于橡胶工业。白炭黑在橡胶工业中发挥的补强作用与炭黑类似,又因其外观呈白色,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白色炭黑”,后来简称为“白炭黑”。
20世纪三十年代中叶,德国、苏联、美国等国家就开始对白炭黑进行研制和规模生产。到了四十年代末,白炭黑正式进入工业生产阶段。到八十年代,全球白炭黑的总生产能力达到了70 - 80万吨/年。
我国白炭黑产业起步较晚,六十年代才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八十年代时,国内只有两家千吨级的工厂,年产量总共仅5000 - 6000吨。而且当时的产品存在品种少、质量差、能耗高等问题,尚未形成系列化生产。
尽管“白炭黑”这一名称最初是源于替代炭黑的需求,但如今它已演变成对一类功能性二氧化硅粉体的统称,涵盖了沉淀法、气相法等多种制备工艺所生产的产品。
白炭黑的用途极为广泛,不同产品有着各自特定的应用场景。
白炭黑作为一种功能性物质,凭借其独特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以及多样化的用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