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公司新闻    白炭黑干法改性工艺详解

白炭黑干法改性工艺详解

阅读量:1011 img

一、工艺原理 干法改性通过机械力或气相反应,在无水或低溶剂条件下实现白炭黑表面功能化。其核心机制包括: 机械力活化:高速混合产生的剪切力打开白炭黑团聚体,暴露表面羟基(-OH),为化学接枝提供活性位点。 化学接枝:硅烷偶联剂(如Si69)的烷氧基与-OH反应,形成硅氧烷键(Si-O-Si),实现疏水化改性。 改性目标: 疏水化:接触角>110°,提升耐水性。 降低DBP吸油值:≤200 mL/100g,改善分散性。 增强相容性:界面结合能提升45%,提高与聚合物的结合力。 关键控制点: 温度:110℃为临界值,过高导致改性剂分解,过低反应不完全。 剪切速率:≥3500 rpm为团聚体解聚阈值,确保均匀改性。 时间:1.5-2.5小时,反应转化率>90%。 二、设备选型 高速混合机: 适用场景:小批量生产或实验室研究。 优势:操作灵活,适用于多种改性剂。 限制:产能有限,难以实现连续化生产。 流化床反应器: 适用场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优势:气固接触充分,反应效率高,可实现连续化操作。 关键参数: 气流速度:0.5-1.5 m/s,确保颗粒流化状态。 温度控制:±2℃精度,避免局部过热。 球磨机: 适用场景:超细粒径白炭黑的改性。 优势:通过高能碰撞实现表面剥离和形貌调控。 限制:能耗较高,设备磨损需定期维护。 三、改性剂选择 硅烷偶联剂: 代表产品:Si69(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 作用机制:烷氧基水解生成硅醇,与白炭黑表面-OH反应,形成共价键。 用量:3-5 wt%(基于白炭黑质量)。 硅油: 代表产品:二甲基硅油。 作用机制: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键合,降低表面能,提升疏水性。 适用场景:需快速改性的场景,但长期稳定性较差。 丙烯酸类聚合物: 代表产品:聚丙烯酸酯。 作用机制:通过自由基聚合在白炭黑表面形成聚合物层,增强与有机基体的相容性。 优势:可设计功能化基团,拓展应用领域。 四、工艺特点与优势 高纯度产品: 二氧化硅纯度可达99%以上,适用于电子封装等高端领域。 超细粒径: 产品粒径通常在10-20纳米范围,比表面积高(150-300 m²/g),增强补强效果。 低能耗: 相比湿法工艺,无需大量水和溶剂,减少干燥和后处理能耗。 工艺简单: 后处理工序较少,易于与气相白炭黑生产线集成,实现规模化生产。 性能优势: 补强性能:在硅橡胶中,拉伸强度提升30-50%。 介电性能:介电常数稳定(3.5-4.0),适用于高频电子材料。 耐水性能:吸水率降低至0.5%以下,延长材料使用寿命。 五、应用领域 橡胶工业: 硅橡胶补强:提升拉伸强度(10-15 MPa)和撕裂强度(30-50 kN/m)。 轮胎应用:降低滚动阻力20-30%,提高抗湿滑性。 涂料行业: 增稠剂:调节涂料粘度(50-150 KU),改善流平性。 消光剂:控制光泽度(10-60%),提升涂层质感。 塑料工业: 增强填料:在PP中,弯曲模量提升50-80%,热变形温度提高20-30℃。 透明改性:保持透光率>90%,适用于光学级材料。 功能陶瓷: 机械性能:断裂韧性提升30-50%,抗热震性增强。 热稳定性:热导率降低至0.5-1.0 W/(m·K),适用于隔热材料。 电子封装: 有机硅环氧树脂:密封性能提升,吸水率降低至0.1%以下。 导热填料:热导率提高至1.0-2.0 W/(m·K),满足散热需求。 六、技术发展趋势 工艺优化: 开发低温改性技术(<100℃),减少能耗。 实现反应器内温度、气流速度的实时监控与自动调节。 产品改性: 引入多功能改性剂(如氟硅烷),赋予白炭黑自清洁、防污性能。 开发梯度改性技术,实现表面疏水、内部亲水的核壳结构。 环保改进: 采用闭环系统,回收未反应改性剂,减少VOC排放。 开发水性改性剂,替代有机溶剂,降低环境污染。 规模化生产: 建设万吨级生产线,降低单位成本(<5000元/吨)。 开发模块化设备,适应不同产能需求。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