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公司新闻    国产气相白炭黑:技术突围,迈向高端新征程

国产气相白炭黑:技术突围,迈向高端新征程

阅读量:1004 img

近年来,国产气相白炭黑在技术创新领域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的三大跨越,在高端应用领域取得诸多突破。

技术突破成果斐然。在合成技术上,新安化工开发的绿氢燃烧系统实现天然气100%替代,成本降低38%,碳排放归零;宜昌汇富三维燃烧器阵列使粒径CV值接近国际领先水平;中科院超临界CO₂除杂技术达到光伏/芯片应用标准。表面改性方面,联瑞新材硼酸酯偶联剂规避国际专利封锁,聚乙二醇接枝中试成功,干法脱酸技术氯回收率极高。高端应用上,宜昌汇富低α粒子技术通过中芯国际14nm认证;宁德时代与联瑞新材合作提升固态电池循环寿命;中科硅材产品对接光刻胶需求。

市场前景一片光明。政策大力支持,国家新材料专项补贴电子级产品30%退税,半导体材料攻关基金年投入超50亿元。需求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芯片封装、生物医药等领域需求量在2025 - 2030年预测大幅上升,国产化目标明确。竞争格局中,国际巨头如Evonik在7nm芯片材料领域垄断,而国产龙头宜昌汇富、创新势力联瑞新材等奋起直追。

高端应用进展显著。芯片封装领域,宜昌汇富低α粒子技术应用于5G基站封装,联瑞新材球形硅微粉在HBM3E封装中表现出色。光刻胶流变剂技术上,清华大学聚碲氧烷光刻胶满足7nm及以下制程需求,中科硅材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且价格优势明显。生物医药载体创新成果突出,疫苗佐剂载药量高、靶向效率提升,V15气相白炭黑实现肿瘤靶向递送,抑制率提高。

然而,未来发展仍面临挑战。光刻胶流变剂需进一步提升工艺精度,将CV值降至2.5%;生物医药载体临床转化率有待从<1%提升至20%以上;氢燃料电池领域需开发高性能质子膜材料。同时,存在卡脖子风险,如光刻胶分散设备被日本垄断、生物医用专利多被Cabot覆盖。

面对机遇与挑战,国产气相白炭黑产业需组建2000 +专利防御池,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主导RCEP标准制定,构建“专利 - 标准 - 产能”铁三角,在芯片封装、光刻胶、生物医药等高端领域持续深耕,抢占全球话语权,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