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塑料是指在通用塑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稀PVC、聚苯乙烯PS、ABS)和工程塑料(如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醚PPO)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性,使其具有阻燃、抗冲、高韧性、易加工性等更加优越性能的塑料。改性塑料的应用覆盖了家电、汽车、办公设备、电子电气等传统行业和轨道交通、精密仪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
塑料加工改性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包括填充、共混、增强、阻燃、共聚、交联等。目前,最常用的改性方法是填充、共混、增强等物理方法。填充改性是在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加入无机填料或有机填料,使塑料制品的原料成本降低达到增量的目的,或使塑料制品的性能有明显改变;共混改性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塑料、橡胶、添加剂等进行搅拌在一起,最后通过熔融挤出,达到改变原材料的性能并使其具备特殊的塑料性能;增强改性是通过加入玻璃纤维、碳纤维、云母粉等纤维状或片状填料来达到增加塑料刚性及强度的目的。
根据改性后的功能不同,改性塑料可分为阻燃树脂类、增强增韧树脂类、玻纤增强热塑性塑料、塑料合金类、功能色母类等。各个种类按不同材质又可以进行细分,并且由于各自的性能差异,应用领域也各有不同。
我国改性塑料主要产品分类、应用及其主要生产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行业发展历史经验来看,衡量一个国家塑料工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塑钢比,即塑料与钢材的用量比例,目前我国仅为3.:7左右,距离发达国家如美国7:3,德国的6:4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我国汽车工业领域平均塑料用量远低与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
塑料对钢的替代过程要求塑料的刚性、韧性、抗冲击强度都要逐渐提升,部分关键性能指标要达到低端高强度钢水平,除部分工程塑料以外,其他的单一的塑料材质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因此通过塑料的改性工艺,将强塑料的特性就成为了塑钢比提升的重要手段。
此外,改性塑料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改性工艺与配方是行业核心竞争力,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汽车轻量化推进,我国改性塑料行业产需都有较大规模增长,改性设备和改性技术不断成熟,改性塑料工业体系也逐步完善,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改性塑料出口国。
近几年我国改性塑料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从2010年的684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1106万吨,行业需求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18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需求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2018年中国改性塑料需求量约为1189万吨,同比增长7.1%,增速小幅回落。
2010-2018年中国改性塑料需求量走势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从改性塑料的领域来看,行业需求占比最大的为家电领域,空调、冰箱、洗衣机、电热水壶等领域的稳定增长,出口增加使得家电领域对改性塑料的需求增长稳定,2018年我国家电领域的改性塑料需求约为481万吨,占比达到40.7%,在汽车领域,虽然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产销回落,但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较快,单车平均用量有所上升,汽车领域需求增长相对平稳,增速有所回落,2018年中国汽车领域改性塑料的需求量约434万吨,占比达到36.8%,占比小幅下降。
2018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下游需求量占比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衡量改性塑料行业发展的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是改性化率,及改性塑料产量占初级形态塑料产量比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初级形态塑料与塑料制品产量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是由于行业发展已经相对成熟。
2010-2016年,我国初级形态塑料总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从4432.61万吨上升至8307.81万吨,2016年同比增长6.4%,而2018年相对于2016年,产量仅增长了250万吨2017到2018年产量增速均在1%左右。增速大幅放缓。
2010-2018年中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塑料产量增速放缓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成熟期,另外一方面也是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所致,近几年我国改性塑料产量与改性化率也大幅提升。我国改性塑料产量由2010年的718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1849万吨;改性化率由2010年的16.2%增长到2017年的21.6%,首次突破20%。
2010-2018年我国改性塑料产量与改性化率走势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城镇化率提升,家电领域对改性塑料的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小幅增长,中国的汽车行业也逐步进入成熟期,产销增速预计将保持在2~3%左右,但仍要面临一段时期的调整期,但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汽车行业的单车平均用量将会显著上升,预计未来两年汽车领域的改性塑料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可能会有小幅下降,但从长期来看,未来几年汽车领域的需求量将保持在4~5%左右增速。总体而言,改性塑料需求将保持相对较为稳定的速度增长,行业具有极佳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