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湄潭 · 浙大广场和浙大西迁陈列馆

湄潭 · 浙大广场和浙大西迁陈列馆

阅读量:3872748 2019-10-28


↑↑↑点击蓝字关注订阅号,随时了解最新资讯。
浙大广场
浙大广场和浙江大学有关系,抗战期间浙大迁移到这里,那时候校长是竺可桢。现在广场一带看上去很有历史韵味,周边还有小学和文庙等,是湄潭除了茶文化外,最有文化气象的一张名片。1937年秋,日军炮火弥漫中华半壁河山。迫于战势,浙大被迫西。760多名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先后在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青岩等地辗转迁徒,流亡办学。经过25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浙大师生历尽千辛万苦,于1940年初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定居办学。
浙大西迁陈列馆
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设置在贵州省的三大文庙之一湄潭文庙内,是全国仅有的以西迁办学内容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1990年7月21日,“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在文庙揭幕。陈列馆共有分布在东西庑和钟鼓楼的六个展厅,分别为“漫漫西迁路”、“遵湄办学史”、“竺公风德颂”、“求是群芳谱”、“今日求实园”、“湄杭情谊深”。
在风景秀丽的湄潭城东回龙山下,座落一处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群,那就是湄潭文庙。湄潭文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在回龙山面西的五级平台上,从上至下,依次布局崇圣寺、大成殿、钟鼓楼、东西原、大成门、棂星门、月池、状元桥等建筑。明天启二年和清咸丰九年,文庙曾两次毁于兵乱,又两度重修。直到光绪四年,城乡民众募捐上添外饰金,方使其“画栋雕梁,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本世纪四十年代前,这里设民教馆,后为国民党县党部及县参议会所踞,1940年春至1946年秋,在抗日战争中西迁黔北办学的浙大西迁,农学院校部设于此,在此办学达七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棂星门以下改建成湄潭县府大楼,大成门以上辟作职工宿舍。八十年代中,一些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的淅大老校友来湄故地重游时,建议修复文庙,建立浙大西迁办学纪念馆,此意见得到省县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立即拨出专款开展文庙维修工程。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来湄视察时曾给以关怀和鼓励。


图为浙大西迁陈列馆,当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主题活动来到浙大西迁陈列馆参观,该陈列馆设置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文庙内,是全国仅有的以西迁办学内容为主题的专题陈列馆。

图为浙大西迁路线图,1937年秋,在抗日战争中西迁的浙江大学,在校长竺可桢的率领下,穿越江南六省,先后停留在浙江西天目山、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青岩等地,行程五千多里历时两年多,于1940年初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三地,并在此定居办学七年。

图为西迁路上的浙大师生,西迁路上,船只用来运送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浙大师生均徒步赶路。

图为浙大宜山标营校舍被炸后的情形,在宜山,浙大师生除遭受疟疾病患伤害,还遭受日军飞机连续多次轰炸。1939年2月5日,地处宜山标营的浙大校舍,遭受日军18架飞机猛烈轰炸,投下燃烧弹、爆裂弹达118枚之多。

图为浙江大学校歌及今译,浙江大学校歌创作于1938年,由著名国学家马一浮作词,著名作曲家应尚能谱曲。歌词虽然是文言文,读起来有些拗口,但寓意深刻,很能体现浙江大学追求的求是精神。
美丽茶园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是全国首批农村土地改革试验区,允许村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权证可抵押贷款、融资、入市交易、出让、转赠、继承,价值潜力巨大。


       共享美丽茶园
              尊享生态健康
                     分享政利红策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点击“阅读原文”登录一亩茶园社区论坛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