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寄托了古人一份优雅的情怀。
古时文人雅士,名媛香闺中,多摆放有精致香炉,抚琴、品茗、读书时一缕青烟在伴,袅绕闲情......令人顿觉清新雅致。
明代中晚期,两宋名窑至明初宣窑制作的各式香炉已成为珍贵的文玩,不用作日常焚香。
《焚香七要》“香炉”条:“官哥定窑,岂可用之?平日,炉以宣铜、潘铜、彝炉、乳炉,如茶杯式大者,终日可用。”
因此以素雅器形见长的黄铜炉,成为香炉的主流。明人文震亨《长物志》中也提到香炉“惟宣铜彝炉稍在者,最为适用”。
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中,对清幽雅致的环境营造,常这样描写:“宣铜炉内焚着香,案上摆着几部古书,壁上挂着一床锦囊古琴,兼之玉箫、象管,甚是幽雅洁净。”
明代铜炉,一次向宋代炉文化的致敬。
明宣德三年宣德皇帝命令吕震利用暹逻国王刺家霭进贡的数万斤红铜开炉,与金银等数十种贵金属一同铸造,制作彝器。
样式参照皇宫内藏的数百件宋代名窑(定、汝、官、哥、均)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进行设计。由于这些彝器中以炉具最多,故称“宣德炉”,此后未再生产。
宣炉制造,繁复异常,先需炼铜,《宣德彝器图谱》中提到,“多数宣炉系经十二次提炼,另也有十炼与八炼者。”
项子京在《宣炉博论》中提到:“凡铜经炼五、六次则俱珠光宝色,有若良金矣。宣庙遂敕工匠必十二炼,每斤得其精者才四两耳,故其所铸鼎彝特为美妙。”
由于精炼,使铜质更精纯。明炉多薄壁,底部稍厚,器型看似轻渺,入手之后却很沉重。
炼制宣德炉时要加入一些贵重金属,使其色泽极为美观,可呈现出复杂色彩,如朱砂斑、茄皮紫、甘蔗红、栗壳色、秋梨白、蟹壳青、熟梨、藏经、秋葵、茶叶末等六十多种颜色。
明《帝京景物略》载:“宣炉色五等,谓栗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而以藏经纸色为最。”
明末文学家冒辟疆认为:“宣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爇火久,灿烂善变”。
宣德炉中有一部分以阿拉伯文做装饰,这与信仰伊斯兰教的明武宗朱厚照有很大关系。
正德年间与伊斯兰地区的交流普遍,因此在宣德炉的纹饰中,有一部分吸取了伊斯兰艺术中的花草纹、几何文、及书写经文的设计。
早期古兰经的制作常以珍贵的羔羊皮染黑做为封皮,铜炉在制作时也模仿皮革的质感。炉色有如光滑的浅栗色皮革,花框内则仿古兰经封皮。
最初,宣德炉是深藏宫禁的御用品,一些主管铸造的官员们为了获利,曾将解散了的铸造工匠们重新召集起来,按当年铸造工艺进行仿制并抛售到民间。
后来,民间仿制宣德炉之风大盛,工艺技术也不断提高,使得真伪难辨。在明清各代也衍生出不少私家堂名款的佳铸。
明清铜炉象征当时宫廷美学的文化品味,从而使“宣炉”成为明清社会生活中一个常驻的文化符号。
? 宝相花熏炉 ?
? 螭龙耳簋式炉 ?
? 鋬耳压经炉 ?
? 冲天耳三足炉 ?
? 局部鎏金八吉祥三足鼎 ?
? 带座鋬耳压经炉 ?
? 带座蚰龙耳簋式炉 ?
? 蚰龙耳簋式炉 ?
? 双凤耳圈足炉 ?
? 太平有象四足熏炉 ?
? 嵌银丝马槽炉 ?
? 洗式炉 ?
君子佩玉,文人博古,铜炉取玉之温润,谦谦和悦;常置案头,焚香一柱,秉烛夜读,红袖添香,实乃文房清玩之雅器。
往期精彩原创视频回顾
天下收藏丨金石传拓,古风石韵,传承传拓技艺,重振金石文化
天下收藏丨“茶”香不怕巷子深,在隐秘的巷子尽头竟然还有这样静谧的所在
天下收藏丨寻一间茶室,偷得浮生半日闲
天下收藏丨潍坊这家国风十足的小小四合院 十笏园闹市中传承传统四四席文化
天下收藏丨一处恬静,一俏佳人,书香习习,诗歌潆绕
天下收藏丨笔情墨趣写我心——安士胜
天下收藏丨走进梁连生的艺术世界
(以上图文内容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天下收藏集团微信公众平台,现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文章,欢迎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