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日?时间,早上8点不见不散
你追星吗?提到追星?,你会想到什么?
在大众语境里,“追星”行为常被冠以一些负面标签:接机、疯狂应援、黑粉...还有最近的坤伦超话之争。
但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从郭富城时代到蔡徐坤时代,粉丝们的初心从未变过??
?
「留白」EP14
? 点击收听 ?
主播丨流白
提到追星这个话题,相信大家对不久前,周杰伦和蔡徐坤的超话之争仍然记忆犹新。
当第一批中老年粉丝,迷茫地点进周杰伦超话时,一定没有料到,这场起源于反讽和戏谑的行为艺术,最后真的变成了咬牙较劲的battle。
当真正地深入了解这些追星文化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对追星的力量完全一无所知。
今年7月央视财经报道,中国目前的追星族超过了5亿人,其中四成人表示,愿意每月为“爱豆”花费100-500元。
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将突破千亿人民币。
虽然我追过星,身边也有很多追星族,但是看到5亿人追出千亿市场时,我的表情管理已经有点失控。
于是我找到身边的一位专业追星人士,提出了我的疑惑,花钱追星到底图什么?
?
一封饭圈女孩的信
我啥也不图,因为只有啥都不图,才不会焦虑。不图他记住你,不图在现场看见他,甚至不图他有多红。
真正追星了才知道,真情实感的追星确实很伤人。不知道哪一秒会迸发热情,也不知道哪一秒喜欢就会消失。这一切不过是一个人毫无保留自导自演的感情。
每个粉丝都经常对偶像说 “加油”。但这句 “加油”,其实也是对自己说的。
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向前的动力。一起为了各自的理想而努力,这种并肩前行的感觉更使我满足和快乐。
?
现在的蔡徐坤是当年的郭富城
这个世界上,永远有20岁的年轻人,和他们的偶像。
前不久,@良岑 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他说,现在的蔡徐坤其实就是30年前的郭富城。
这两位偶像我都不太熟,但是他们就像是两个时代的标志,每个经历过流行文化洗礼的人都会有所耳闻。
郭富城时代的追星族们,买来精美的笔记本,里面整整齐齐抄着歌词,做剪贴画,剪下偶像的媒体报道。
1992年的春晚,30岁的的蔡明登上春晚演绎了一个叛逆的追星少女,四大天王的海报贴满墙头,说话都直接引用歌词。小品中的父亲和奶奶满头问号:“这都是哪来的人,怎么就被你当神仙似的供起来了”。
到了蔡徐坤时代,粉丝们依然疯狂,只是当初的墙头海报变成了微博投票、打榜。
发端于韩国追星族的“应援文化”,已经成为95后粉丝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群体性行为。几乎每个韩国明星在网络上都有大大小小无数个应援站,粉丝们会通过网络自发组成一个个站子,通过集体的力量,共同为偶像的一切事务“提供援助”——充满狂热,却又井然有序。
去年年底,GQ报道的一篇《三流站姐回忆录》传遍网络,许多人第一次真正地了解了追星文化。
那些曾经被春晚官方吐槽的追星族们,如今都已成了父母,不知道看到自己的孩子花钱追星,是否也能体谅当年长辈们的心境?
其实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偶像,也有不同的追星文化。当一个时代褪去,那些曾经的偶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步退出舞台,的确很正常。但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回过头再回望那个时代,以及重审那些延绵至今、历久弥新的精神。
▊▊
#独白#
从“中老年粉丝”当年的疯狂,到现在年轻人粉丝的疯狂,其实追星心理中那些集体无意识的狂欢和自我投射都一脉相承。
在大众语境里,“追星”行为常被冠以一些负面标签,而其实那颗我们追逐的“星”,用他的故事、他的态度将“偶像的力量”重新定义,成为现代人的精神支柱。
这些偶像和关于他们的记忆,随着时间沉淀,等待着再次被唤醒,安慰每个人心中那个年轻的自己?
@waitseen
“我追逐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这颗满怀期待的心啊。”
@青城山下白蔡京
我追tfboys最疯狂的事儿大概就是嫁到了重庆吧
@小夏夏
年轻时追东团也一样的热烈疯狂,但那时候除了投票买砖买周边,倒不像现在这么混乱,同时我也收获了许多许多的好朋友。到现在从圈里到现实,聊的不再都是偶像八卦,更多是家长里短的琐事,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我们是很亲近的人哈哈,现在想想也是特别神奇的饭圈经历啊。一切都是缘分??
@dram
如今追星的幸福感在于,追星时我可以允许自己在这时是无脑的疯狂的不顾一切的,而一旦跳出这个圈,我是现实的理智的。追星模式可以多样化,追的星甚至也可以质量低下,因为这是情感需求,无关乎我的理性需求。
?
收听方式
- 网易云音乐 -
扫描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收听银盐电台
?
今 日 互 动
为了偶像,
你做过什么疯狂的事?
欢迎留言分享你和偶像的故事,
下一期,我们再会~
Fin.
银盐电台 | 旅行的正确打开方式
银盐电台 | 我们收藏了一片温柔,想和你分享
银盐电台 | 成年人的愉悦感,其实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