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本周,美国海军的舰队航空力量虽然没有发生实际变化,却被来自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高官的一句话迎头泼了一盆冷水。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如何尽可能增强美国海军水面作战力量的核心,确实是让美国海军头疼的一件事;与此同时,叙利亚北部的军事危机看起来以惊人的速度获得了“和解”,但在这背后各方势力暗藏的心思,毫无疑问将会成为近东地区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重要“暗线”之一。
航母,更多的航母
10月22日,美国海军学院新闻网报道了一个令美军颇为揪心的消息: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的司令汤姆·摩尔中将在国会听证会上承认,尽管美国海军正尽力而为,但“福特”号航母的首次部署行动很不仅已经不可能按照原计划在2018年进行,甚至还有可能推迟到2024年。
尽管2017年理论上就已经“服役”,但“福特”号迟迟不能服役的洋相确实不小
这长达五年的拖延,其中既有“福特”号在服役之后试航期间暴露出的不少问题,包括电磁弹射器的可靠性,蒸汽轮机的故障,全新的武器升降机无法使用等等,另一方面则在于国会和美国国防部要求“福特”号在正式进行部署前必须先进行航母全舰抗冲击测试,以更好地检验“福特”级上各种新技术在冲击下的可靠性,并对相关设计进行改进调整。
抗冲击测试对于美国海军的水面舰艇来说算是一门“必修课”,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海军就开始进行“全船抗冲击试验”,以检验舰艇的生存性设计是否满足承受附近水下爆炸的能力。接受测试的水面舰艇通常要受到来自舰艇附近水下爆炸物(可能是水雷,也可能是特制当量的爆炸物)产生的冲击波的直接冲击,并检测在此之后舰艇上主要结构以及各类设备所受到的损害情况,以便美军能够对同型号舰艇的相关结构进行增强,或者在后续舰艇的建造中运用相关的改进设计。
1987年,尼米兹级航母才进行了抗冲击试验
美国海军诸如“尼米兹”级航母、“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等现役主战舰艇都进行过相关试验。美军为了确保进度已经拖延的“福特”号能够少耽误事儿,一度希望将该级舰的全舰抗冲击测试推迟到二号舰“肯尼迪”号服役后进行。虽然这在美国历史上也不乏先例,但强硬的国防部和国会还是否决了这一转圜方案,让“福特”号的服役延迟雪上加霜。
按照相关法案,美国海军需要有至少11艘航母,但在2017年“企业”号退役后,“福特”号服役之前,美国已经到了需要国会通过豁免法案来面对无法回避的短暂“10艘航母”时代的境地。但即使在“福特”号服役之后,由于该舰目前迟迟不能进行实际部署,等于该舰的实际战斗能力在2025年之前基本也指望不上,这也意味着美国海军实际上的“10艘航母”时代从2017年开始,没准要持续8年才有可能结束。
届时,世界上是否会重现“三航母国家”也未可知
就在这几年中,剩下的10艘“尼米兹”级航母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仅在目前,美国海军就不得不同时面对好几件有关航母整备的麻烦: “杜鲁门”号航母打击大队的护航舰艇从8月开始就已经出海执行部署任务,但预定同时出发的“杜鲁门”号航母却由于应急电力系统的问题迟迟无法出发,其部署行动已经推迟了至少两个多月;而“布什”号航空母舰目前正在进行为期两年的维修保养工作;“艾森豪威尔”号虽然刚刚完成了维护,但仍然处于出厂之后的人员设备磨合阶段,至少2-3个月内无法形成可靠的战斗力;由于缺少能够出海的航母,“林肯”号又不得不延长其原定的海上部署时间,导致其使用效率下降,回港后的维护时间也要延长……尽管美军有11艘航空母舰,但目前这个时间点上,能够在海上随时听候调遣的,其实只有超期执勤的“林肯”和西太平洋的“里根”号两艘航母。
由于“里根”号常驻西太,“林肯”就成了眼下美国海军的“救命稻草”
由于美国海军可用航母数量的减少,美国航母在全球的部署在近年来也逐渐呈现“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情况。虽然“里根”号航母常驻西太地区,但由于需要进行日常的维修补给,加上各类必须的训练活动,一年之内能够出海部署的时间也只剩半年左右,剩下的时间美国海军必须从印度洋水域调来航母“救场”,或者让返回美国西海岸以及从西海岸出发的航母在西太平洋“滞留”一阵以显示存在感。
但即使这样,美国航母在西太平洋的“空窗期”时间也越来越长。2018年,西太平洋的美国海军虽然有“卡尔·文森”和“罗斯福”号反复帮衬,但在西太平洋地区还是有70天的时间没有部署状态的航母。这其中2018年1月有22天,5月有28天,12月有20天,每一次的时间长度都足以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2019年到现在为止的10个月里,整个1月份,3月中下旬连着整个4月,以及9月上旬,加起来已经有超过80天的时间,在西太平洋上没有处于部署状态的美国航母了。
这样长的时间窗口明显有利于各种大型战役的事实
也正是因此,尽管美国海军对于让两栖攻击舰“客串”航母的举措一贯不太热心,担心国会议员或者媒体舆论发现其成本上的优势之后会动摇大型航母在美国海军中的地位。但现在却“很诚实”地进行有关两栖攻击舰与F-35B进行组合的尝试。10月初的时候,美国海军“美国”号就曾经被拍摄到搭载了海军陆战队第122战斗攻击机中队的至少13架F-35B战机在海上进行训练。
“美国”号是美国海军目前仅有的两艘取消了船坞,以航空作战为中心的两栖攻击舰,舰上的机库空间和航空燃油、弹药储备量都要比普通的两栖攻击舰更大,因此更能发挥其战斗机群的战斗能力——毕竟F-35B目前还是实际上少数几款现役的五代机之一,其本身的性能就能压倒大多数国家的航母舰载机甚至岸基战斗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两栖攻击舰作为航母时在舰体设计上的不足。虽然这样的“客串航母”毫无疑问缺少诸如舰载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关键性的配套型战机,如果没有来自周边的岸基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的支援,最多只能当成一艘轻型航母,无法完全匹配其满载排水量4万吨的吨位。不过即使这样,部署了F-35B的两栖攻击舰也已经被美国海军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加以运用。从去年3月开始,美国海军“黄蜂”号两栖攻击舰就已经搭载多架F-35B战机部署到西太平洋水域。
太平洋上的两栖攻击舰现在也成了重要的装备补充
如此一来,今年1月、3月、6月,都有搭载F-35B战机的“黄蜂”号两栖攻击舰在西太平洋执行巡航任务,今年2月,同样有F-35B的“埃塞克斯”号两栖攻击舰在这一海域过境,如果把这些都勉强算作“航空母舰”,则之前那80多天的“欠账”现在就只有40天左右,且其中只有一次长达19天的整段空白,有可能为假想敌所利用。
尽管可以确信,“福特”级目前所遇到的各种麻烦都不大像是伤筋动骨的根本性缺陷,而更多只是美国新型航母服役之初在技术和使用上不成熟带来的烦恼,但这样的烦恼引发美国海军战斗力的下降却是实打实的,如何利用这一部分航母缺位带来的空隙,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美国的假想敌们值得思考的。
北叙利亚的未来
在土耳其政府10月9日宣布在叙利亚北部发起军事行动之后,由于在这一地区的美军部队奉命南撤,俄军与叙军则尚未赶到这一地区,实际在这一地区发生的交火双方十分“单纯”地变成了土耳其军队与库尔德人武装之间的战斗。尽管土军投入的兵力兵器规模相当庞大,作战手法和节奏也相当谨慎;失去了外界军事援助,只能依靠库存和黑市军火支持作战的库尔德人武装也缺少足够的武器装备来进行阻击作战,但至少在第一个星期里,土军取得的作战进展与这实力对比显得并不成比例:沿着土叙边境全面全面推进的目标并未实现,所谓30公里的进攻纵深也几乎没有地方完全达成。
近期的叙利亚局势照片,可见土耳其实际占据的领土距其最初的设想差距不小
不过情况在上周的10月17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天,前往土耳其斡旋的美国副总统彭斯与土耳其总统埃尔杜安举行了会谈。尽管在此前面对美国政府对土耳其的强硬措施,埃尔杜安一度表示不会和彭斯举行会谈,也不会停止土军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但在二人的会谈之后,双方“意外”地宣布,美土达成协议,土耳其将暂停在叙利亚北部的军事行动120小时,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将在这5天内从土方划定的“安全区”撤出。作为回报,美方将不会对土耳其实施新的制裁,而一旦土耳其在叙北部实现永久停火,美方同意撤回现有对土制裁。
有关谈判的细节在随后几天里被相关媒体透露出来,美国方面同意了土耳其有关在土叙边境设立设立纵深32公里、长444公里的安全区,并在其中设立12个观察站的要求,并确认这一安全区将由土耳其军队控制。美军则将撤出这些地区,只保留一些部队在叙利亚东北部油田附近的村庄中,以“防止‘伊斯兰国’和其它团伙可能到来利用这些资源”——事实上美军确实是这么做的,他们在撤退之后,据称又出动了空军力量,将其之前使用的基地彻底摧毁。而土军则在一方面监视叙利亚库尔德武装撤退的同时,依然坚定地拒绝与叙利亚政府军或者库尔德武装进行对话——毕竟二者在土耳其政府的话语体系中都不是“合法”政府。
土耳其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是其大胆行动的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俄军与叙利亚政府军的部队开始进入库尔德武装先前的控制区,外界原本期待土耳其与俄罗斯、叙利亚一方会发生些什么,但22日当土耳其宣布的停火进行到最后一天的时候,埃尔杜安前往俄罗斯索契,与普京在那里展开了长达6小时的会谈,并宣布通过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俄罗斯基本上默认了此前土美两国协议中土耳其对于叙利亚北部边境地区的处置要求,而土耳其则宣布正式暂停在叙利亚的“和平之泉”行动。作为对这一行动的某种“保障”,俄军在23日正式进驻到了叙土边境的科巴尼,并宣布俄土两国将在“和平之源”行动区以西和以东除卡米什利市外距叙土边界10公里地区进行联合巡逻。为了保障这一行动的顺利进行,俄军还在25日向叙利亚派遣了300名军事警察,以及相应的巡逻装备车辆。
高挂国旗的巡逻车,唯一的区别是过去是美国人这么干,现在轮到俄罗斯了
围绕叙利亚北部的问题,美俄两国先后在叙利亚政府和库尔德人组织都不在场的情况下,与出兵入侵的土耳其达成协议,并基本默认了土耳其的主张和要求。这一事件的既视感实在是太强,以至于在中文舆论圈子里,有关美俄与土耳其达成协定而叙政府与库尔德人沉默无声的故事,一会儿像是日俄战争的翻版,一会儿又像是“慕尼黑阴谋”再世。
历史的押韵看起来很相似,但永远不是完全相同
不过从实际的情况看,看起来是“最大输家”的叙利亚政府在这件事情上却多少有些闷身发财的意味:原本叙利亚政府军在经历了长达8年的漫长内战之后,虽然得到了来自俄罗斯和伊朗的大力支援,但其作战部队的规模比起2011年时依然受到了严重的削弱,由于叙军能够进行机动作战的部队数量有限,虽然这支部队得到了不少俄制先进装备,但在对叙国内残余的武装分子进行清剿时,更多时候只能集中全部主力,“目标有限”地逐片消灭(很多时候甚至是“驱逐”)盘踞在叙利亚境内的反政府武装和恐怖分子。而当叙军主力对抗时“叙利亚自由军”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面对库尔德武装在叙利亚境内的发展壮大,政府军虽然并不完全乐见,但多数时候也只能听之任之,与其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关系。而在土耳其发起军事行动以后,尽管很难说库尔德人与叙政府就“一致对外”,但生存的压力迫使库尔德人对同样是来阻止土耳其军队的叙政府军更加友善。叙利亚政府军不仅在短时间内就进入了包括阿勒颇省重镇曼比季,科巴尼等地在内的叙北部和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多个地区,还借此机会在伊德利卜南部前线发起了新的攻势。而得益于美俄与土耳其达成的停火协议,土耳其军队不仅目前暂停了军事行动,也失去了趁叙政府军在北部立足未稳就将其击退的机会——俄军与土耳其的共同巡逻更是等同于俄军对土耳其军队的武装监督。
相比叙利亚军队,库尔德武装情况更加糟糕
相比叙利亚政府军,库尔德武装的损失显然更加明显,但这实际上是土耳其发起攻击之时就几乎注定的事情。库尔德武装与俄罗斯、伊朗以及叙利亚政府军都算不上盟友,而唯一之前援助过它的美国显然也不会为了库尔德人就抛弃铁杆盟友的土耳其,加上库尔德武装本身就缺乏精锐的作战部队和充足的武器弹药,无力独自对抗土耳其军队,如今能够获得美国、俄罗斯以及叙利亚政府军的联合支持(虽然是各怀心思),获得不同程度的保护,目前看来已经是个不错的结局了。
由于目前叙利亚政府军实力有限,加上还有伊德利卜等地的战斗尚未解决,短期看来,除非土耳其出尔反尔,否则叙利亚北部的停火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叙政府军未来实力的不断恢复,如今权宜之计的停火将会如何发展,很可能将会成为近东地区未来的重要不确定因素之一。
先解决伊德利卜,然后呢?
- 完 -
在看的你正在变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