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扬州历代贤官清·册封琉球正使 汪楫——见证钓鱼岛 延誉却金亭

扬州历代贤官清·册封琉球正使 汪楫——见证钓鱼岛 延誉却金亭

阅读量:3845371 2019-10-27




今天政经君继续为您讲述“扬州历代贤官”故事,主人公是清朝册封琉球正使汪楫。
生平:
(1626—1689),字舟次,号悔斋,江都人,原籍安徽休宁。清代官员。少工诗,与孙枝蔚、吴嘉纪齐名。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康熙二十一年同中书舍人林麟焻赴琉球。工书能曲。有《悔斋集》《观海集》等。《清史稿》卷四八四有传。
评说:
性伉直,意气伟然。
——《清史稿》本传
理念:
人皆钦雅量,窃更服廉能。
印迹:
使臣清廉自励是有关国格之事。扬州人汪楫,清册封琉球正使,不受例馈,琉球国人建却金亭志之。著《使琉球杂录》,见证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清·册封琉球正使?汪楫
 ——见证钓鱼岛 延誉却金亭

01钓鱼岛在中国一侧
以日本人的身份而坚决主张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学者,首推井上清。他的权威之作《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分为十五章,大约十万字。作者从钓鱼岛的历史入手,条分缕析、无可辩驳地证明,钓鱼岛从明代开始即为中国领土,驳斥了日本右翼关于“钓鱼岛属于日本”“钓鱼岛为无人岛”的无耻谰言。井上清在该书第四章《清代的记录也证实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中,重点谈到清代扬州人汪楫关于钓鱼岛的重要著述。
井上清说,我们知道能够证实钓鱼群岛是中国领土的记录,在十六世纪中期至少就有三个。再早的记录尚不知晓,但不管有无记录,应该肯定中国人在发现钓鱼群岛并给它命名的当初,就把这里认做是自己国家的领土了。井上清写道:
清朝的第二任册封使汪楫,1683年出使琉球。在他的使记《使琉球杂录》卷五中,有篇关于在赤屿与久米岛之间的海上,举行避海难祭祀的记事。文中明确记载这里是“中外之界也”,是中国与外国的疆界。他这样写道:“二十四日(1683年6月),及天明见山,则为彭佳山也……辰刻过彭佳山,酉刻遂过钓鱼屿……二十五日见山,应先为黄尾后为赤尾,然未久遂至赤屿,不见黄尾屿也。薄暮,过郊(或作‘沟’),风涛大起。投生猪羊各一,倾五斗米之粥,焚纸船,鸣锣击鼓。诸军士披甲露刃,伏于船舷,作御敌之状,久之始止。”
井上清说,上面的短文也许有必要加些注释。钓鱼群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南部边缘地区,呈东西排列。群岛的北侧水深不足二百米,海水蔚蓝。群岛南侧以南的海沟,水深骤然达到了一千多米至两千米以上。黑潮经过这里由西向东流过。特别是赤尾屿,它的南侧紧靠深海沟,这里海上风大浪高。浅海的蔚蓝与深海的黑潮形成了海水颜色的鲜明对比。井上清强调:“在这些文献资料中,汪楫的使记把过沟祭描述得最为详细,还将‘沟’写为‘郊’。明确记述了那里不仅仅是海难多发处,还是‘中外之界也’,这一点十分重要。另外,船长向初到这里的汪楫所解释的‘郊’的意思,我想也应该是中国航海家们的普通认识。”扬州人汪楫明确记载了“中外之界”,而钓鱼岛在中国一侧,这是钓鱼岛属于中国的铁证。
井上清(1913—2001),1936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国史科,日本近代史和现代史研究专家、社会活动家和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井上清著述丰富,他撰写的《日本军国主义》《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为中国学者所熟知。1971年,钓鱼岛事件发生,井上清亲赴冲绳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到许多琉球时期的档案和地图。井上清几乎是唯一公开站出来发表论著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日本学者。此后许多学者再研究钓鱼岛问题,都离不开井上清当初的调查材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直接或间接引用井上清在书中的观点。井上清与范文澜、郭沫若等中国历史学家均有友好联系。1997年,井上清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博士称号。
02江都人汪楫
《使琉球杂录》的作者汪楫(1626—1689),字舟次,号悔斋,原籍安徽休宁,寄籍江苏江都。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列为一等,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康熙二十一年(1682)充册封琉球正使,同中书舍人林麟焻赴琉球,《使琉球杂录》就是他出使琉球归来所著的游记和报告。此外他还著有《崇祯长编》《册封疏钞》《悔斋集》《观海集》等。
琉球即今冲绳,隋大业间即与中国交往。明洪武初,太祖朱元璋册封其王为中山王,自此与中国贡奉不断。清朝与琉球的交往,继承明朝的传统,维持册封和进贡的关系,先后八次派遣使臣去琉球册封国王。册封使的使命是代表清廷皇帝祭祀去世的琉球国王,册封王世子为琉球新国王,宣读祭文和诏书。清朝第一次派遣的正使、副使,都是一般官员。自第二次起,康熙特令于“学识宏博、仪观俊伟”者中推选,最后确定翰林院检讨汪楫为正使,内阁中书舍人林麟焻为副使。康熙二十一年(1682)四月,琉球王驾崩,世子尚贞嗣位,向清帝上表请求册封。因汪楫德才兼具,意气伟然,康熙帝钦定他为册封琉球正使,赐一品麒麟服,拥仪仗,奉玺书,持金册,领御笔,出使琉球,一则谕祭故王,一则册封新王。汪楫一行从福建登海,七日后抵达琉球。新中山王亲率群臣于郊外迎候,仪式十分隆重。汪楫在琉球期间,亲至宗庙祭祀先王,并为殿堂书写匾额,又与新王与群臣辨别音律,唱和诗词。
据《国家图书馆藏琉球资料汇编》记载,汪楫在琉球宣读了康熙帝的祭奠文,祭文表彰了已故中山王的忠诚,对其逝世表示哀悼,并赐银绢等物,还重申清廷的立场:“凡有恪其藩职,累世输诚,则必生加锡命之荣,殁隆赙恤之典。”在册封新中山王的大典上,汪楫又宣读诏书:“中山王世子尚贞屡使来朝,贡献不懈……笃守臣节,恭顺弥昭,克殚忠诚。”并赐给新王蟒缎等物。汪楫担负着友好交往的使命,这一目的达到了。
03千两黄金不动心
在汪楫离开琉球的前夕,国王尚贞表示要世守忠诚,为此请求派人到清朝的太学去读书,汪楫回京转奏尚贞的请求,得到康熙帝的批准,康熙二十七年(1688),琉球的三名官生到北京,进入国子监读书,清朝配备专门教师,并让琉球学生得到优厚的待遇。从此成了惯例,使节回国,多应琉球国王请求,代为奏请派遣留学生,因而不时有琉球学生来华,师生相处甚为和洽。派遣文人作为使节,是为了得到琉球上下的敬重。汪楫是书法名家,书以骨胜,有米芾之神。出使琉球时,为其国王书殿榜,纵笔为擘窠大书,琉球国王大惊,以为神人。时人曾说:“以汪君之学,兹行也,必能使其国君敬信而悦服,上以增天朝之重,而益坚其服事之心。”汪楫的出使果然不辱使命。
汪楫还借出访的机会,尽可能考察琉球的历史。琉球的王室世系秘不告人,不准轻泄。汪楫却通过谕祭的机会,令从吏事先备好纸笔,在进入王室宗庙后抄录神主,从而有了第一手资料。他又寻觅到琉球《世缵图》,上面的琉球文字虽不能识,然而同其他文献对照,亦有参考价值。他利用在琉球所得到的材料,参考《明实录》记载,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写出《中山沿革志》一书,叙述琉球历代国王的简史、诸王的传承关系,以及同明清两代的关系。
使臣的清廉自励是一件有关国格的事。清朝使节大多不负众望。明万历年间,副使谢杰因其舅父携网巾前往琉球,一时卖不出去,强迫琉球官员购买,否则不举行册封典礼,如此贪财,有辱使命。嘉靖年间使臣陈侃谢却赠金,琉球用以建造却金亭,以志纪念。汪楫在临行时,琉球朝野纷纷以厚礼馈赠,国君更以千两黄金送行。然而汪楫绝不收受一文,其高风亮节使琉球人深为感佩,再建却金亭以表敬仰。直至光绪五年(1879),日本将琉球改为冲绳县,却金亭才遭到平毁。关于汪楫的干练和廉洁,特别是琉球人为汪楫建却金亭一事,《清史列传》写道:“(琉球)王及臣民皆大悦服,濒行,例有馈赠,楫概却不受,国人建却金亭志之。”
04撰写《使琉球杂录》
汪楫回国后将琉球见闻一一记录,书名《使琉球杂录》,共分五卷,即《使事》《疆域》《俗尚》《物产》《神异》。《使事》记载出使琉球的缘由,《疆域》记载琉球的山川与地理,《俗尚》记载琉球的风俗和艺术,《物产》记载琉球的风物与特产,《神异》记载在海上祭神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是:
二十五日见山,应先黄尾、后赤屿,无何,遂至赤屿,未见黄尾屿也。薄暮,过郊,或作沟,风涛大作。投生猪羊各一,泼五斗米粥,焚纸船,鸣钲击鼓,诸军皆甲露刃,俯舷作御敌状,久之始息。问:“郊之义何取?”曰:“中外之界也。”“界于何辨?”曰:“悬揣耳。”然顷者恰当其处,非臆度也。
此段在上引井上清的文中已部分引用,文字小异。汪楫率领的中国船队过了“郊”或“沟”后,恰逢风浪大作,船队向海里投下猪羊两头,倾倒米粥五斗,并焚烧纸船,敲锣打鼓,披甲执刀,作备战状。此处的“郊”或“沟”,也称为“黑沟”“黑水沟”,即今所谓琉球海沟。从地理而言,琉球海沟将琉球群岛与中国大陆架截然分开,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及台湾岛都坐落在中国大陆架上。换言之,“郊”就是国界,琉球海沟是中国和琉球的分界线。汪楫的记载是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
05康熙:“非汪楫耶?今老矣”
因为汪楫奉使尽职,后被任命为河南知府,政声甚佳。他为了办好嵩阳书院,置办学田,聘请名师,一时河南士气大振。后来汪楫升福建按察使,迁布政使,当地百姓都感其恩德。汪楫在应召回京的途中,忽然得病,其时正逢康熙南巡,他不得已强起迎谒康熙于扬州。康熙看见汪楫匍匐在路边,看了半天才认出是他,说:“非汪楫耶?今老矣。”命人到汪楫家中宣布赏赐。
康熙二十八年(1689),汪楫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清史列传》评价汪楫性情耿直,意气伟然,治学勤奋,说他“处广陵南北辐辏鱼盐之地,日索奇文秘籍读之。四方客至,非著声实而擅文章者,则闭户不岀见。少工诗,与三原孙枝蔚、泰州吴嘉纪齐名。所作以古为宗,以清冷峭蒨为致,务去陈言又不堕涩体。”

德才兼具、意气伟然的扬州人汪楫,由康熙帝册封为琉球正使,漂洋过海,不辞辛劳,不辱使命,出使琉球。其《使琉球杂录》一书记录了琉球见闻,其中详细记载了“中外之界”,并明确钓鱼岛在中国一侧,是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铁证之一。凭此一条,其出使琉球之历史功绩大矣。
作为使臣的汪楫,把清廉自励看作事关国格的大事,拒不收受琉球朝野的任何馈赠,“却金亭”因此得以再造,汪楫清廉之名亦得以延誉。今天,扬州廉政文化展示馆里有一座“却金亭”,上有一联:“金钱能动乎?心中无欲;大道经行也!天下为公。”这副楹联既讲述了汪楫“却金”事迹,又表达了家乡扬州人对他的景仰。
新媒体编辑 北望 宗昭
·END·
我们坚持原创
我们坚守深度

微信号:一本政经news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