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黄河生态文明专家论坛暨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成立活动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王文兴出席活动。山东大学副校长韩圣浩主持签约活动。
刘振宇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山东大学主办黄河生态文明专家论坛,司法部和山东大学共同组建“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是司法部和山东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迅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略部署,符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提出的“鼓励、引导高等院校根据自身专业和资质等实际情况建设发展鉴定机构,将高校鉴定机构作为教学、科研和实践基地,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作用”的改革部署。他表示,要把基地建设成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典范,成为引领全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工作实践的新坐标,成为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的新窗口,着力推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取得新成绩,服务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樊丽明在致辞中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规划。她表示,司法部与山东大学共同建立“司法部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将会推动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及特色学科发展,为山东大学建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奠定了基础。她表示,山东大学将充分利用实践基地这一合作平台,继续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为解决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领域中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努力。
签约活动后,黄河生态文明专家论坛召开了主旨报告会和两个分论坛。山东大学校长助理、青岛校区副校长曹现强主持论坛主旨报告会。王文兴院士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从环境污染转向生态文明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司法鉴定中心主任贺德银作了题为“环境公益诉讼监察与技术支持”的主题报告,探讨了检察技术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应用问题。复旦大学陈家宽教授通过对黄河流域文明的溯源以及黄河流域自然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认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是重中之重。
第一分论坛的主题为“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其中,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室主任易皓分享了自己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中的工作实践,通过列举环境损害评估的典型案例,探讨应对环境损害评估工作的有效方案。武汉大学法学院柯坚教授针对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应建立健全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多元化的法律救济机制。在第二分论坛中,来自北京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以及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围绕“黄河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郇庆治认为,应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性模式,努力推进环境整治、产业生态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岳明教授分别对秦岭以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遭受的损害进行细致分析,提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意识的重要价值。
在闭幕式上,各分论坛评议人就论坛讨论情况向大会作了具体汇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孔令栋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振会对大会作了总结。
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和黄河流域9省区司法厅等相关部委、部门的负责人、代表,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20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据了解,依托基地建立的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院,是国内高校在该领域首次组建的专门性研究机构,跨越工学、理学、医学和法学等学科,具有文理交叉、理工渗透、综合集成、“产学研”一体的鲜明特色。
文编 | 于欣琪
图源 | 窦皓 何元航 荆子曌 徐国礼
本文转载自山大视点
编辑 | 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