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的 柏林建筑地图 (2019), 有一个由二战军事掩体改造成的博物馆非常特别,那就是——Sammlung Boros(波罗斯博物馆).
一.
Sammlung Boros位于柏林市中心, 建于1942年, 由Paul Bonatz的弟弟Karl Bonatz设计建造,原本是一栋在战争期间用于临时避难,保护平民的军事掩体。 为了让建筑能够足够坚固,坚固到可以抵御盟军投下的炸弹,建筑师用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方法——1.8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和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屋顶,让这个工事如同一个“实心”的混凝土疙瘩,坚不可摧。
从下面这个剖面图就能看到,尤其注意跟楼层一样高的屋顶的厚度 :
这种用混凝土塑造一种“巨石感”(Monolith)和力量感,从古至今,有很多人深深着迷,并且仿效,比如VALERIO OLGIATI 2008年设计的 VISITING CENTER SWISS NATIONAL PARC:
但同样是“巨石感”, VALERIO OLGIATI的这种“小清新”,在柏林Sammlung Boros 这座“历史遗迹”前,显得就如同pussy一般“小巫见大巫”式的不值一提了。
二.
2003年,德国的私人艺术收藏家Christian Boros 斥巨资将这座战争遗迹买下,并委托柏林的建筑事务所REALARCHITEKTUR 设计改建,打造自己的私人博物馆,于是有了这座如今的Sammlung Boros 。
由于坚固厚重的墙壁和屋顶,让建筑内部不需要任何特别处理,就能做到几乎恒温恒湿,所以是“天生”非常理想的展览空间。
而当年二战建筑本身所保留的历史痕迹和冷峻的气质,和Boros内大量的当代艺术的风格极为妥帖,相得益彰。
看看Sammlung Boros的平面,本身就是一副极具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简直令人着迷。
当我游走在建筑内部,强烈的对称空间,让我我仿佛行走在一个大型的迷宫之中,东南西北四部剪刀楼梯,加强了这种迷宫般的感觉,楼梯上来往的人,可以相见,却无法相遇。奇妙而充满讶异。
Christian Boros 除此以外,还别处心裁的在掩体的屋顶加盖了一层,作为了自己的私人住宅。
然而最大的难点也就在此,因为加盖一层,需要在原先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屋顶上开一个洞,作为进出私宅的通道。可是在当年连炸弹都抵抗得住的屋顶上做文章,哪有那么容易。
还好借助“无敌”的金刚石锯片, 建造公司“化不可能为可能”,硬生生的在屋顶掏了一个洞口,挪走了150立方米的混凝土,加装了电梯和私人楼梯,于是私宅才最终成为可能,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奇迹。
就这样,在这个二战碉堡之上,一个“密斯”风格的, 500多平米的,平层豪宅被建造了起来,简约却奢华。虽然位于市中心,却“大隐隐于市”,神秘低调,透过四周的白色窗帘的落地窗,柏林的天际线尽收眼底。
同时利用3米屋顶的厚度,局部下沉,做了游泳池和私人庭院,虽然高高在上,却应有尽有。
所以土豪的乐趣,普通人是不能体会的啊。
三.
这个二战军事掩体的改造工程,也因为它在Bauen im Bestand 建筑学意义的成功,获奖无数,包括了2009年德国建筑师协会 颁发的柏林建筑奖。
当然最得意的,要数这栋建筑的主人 Christian Boros夫妇了。 在二战存留下来的一座军事掩体里,隐秘且奢华的,同时拥有了自己的Dream house和私人博物馆,在柏林的市中心。
(完)
(下面是广告时间)
我的新书上市,欢迎各位亲朋好友支持,感谢支持!
当当
京东
微信公众号:ifor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