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数经典之作的诗词,每一首中又会有点睛之句,一下子让整首诗就亮眼起来了。像这样的句子有很多,而我们也只习惯性的记住了这些亮眼的句子。
能够随口背得出来,但是要说出自何人之作或者是出自于哪一首诗,我们就说不出其所以然了。有时候我们的记忆会混乱,把某两首诗的名句混到一起。
例如“乌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很多人会把以为这出自于同一首诗。看起来非常连贯,不管是句式还是内容都如出一辙,但事实上却出自于不同的诗篇。
前一句出自于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而后一句出自于许浑的《咸阳城东楼》。那么你们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一句是什么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乌云压城城欲摧
首先我们来看此诗的作者许浑,他本人的成就是非常高的,专攻韵律诗,以杜甫为目标,想要向他看齐。许浑一生作诗无数,而且也被称为晚唐最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不过,他所写的作品虽然整齐对仗,有一种音韵美,但是内容却比较空泛,而且多质量不高,甚至一些诗作还有相同的内容。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有加,有肯定也有批评之处。
力赞他的以陆游等名家为主,陆游曾对他高度评价:“李、杜之后,尚学者许浑而已”。而抨击他的人则多是明清文人,例如杨慎就曾评价过:“浅陋极矣,而俗喜传之,至今不废”。
每一个人的喜好以及评价标准都不一样,所以有褒贬的态度也是在正常不过了。
图片:作者许浑
在他的作品之中,后人最喜爱的莫过于这首《咸阳城东楼》了,至今人们都喜欢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表现暴风雨前的风云变幻。当然,除了这一名句在外,此诗仍有其高明之处,那么高明在哪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咸阳城东楼》整首诗词。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图片:《咸阳城东楼》
一篇经典好诗,在开篇之时就会给人惊喜,展现出其“不俗”的一面。此诗亦是如此,刚开篇便以大手笔的姿态点出了“万里愁”,此愁竟然达万里,可见其气势之恢弘。
有些作者把握不好力度,很容易大手笔之后收不回来,让人赞叹之后又显鄙夷之情。但是许浑在这一方面掌握得很好,巧妙的用“蒹葭杨柳”来收尾,此愁落到了这里,便能寄情于景了,不得不让人感叹他运笔的巧妙。
以情开头,以景收尾,这是很常见的手法。正是因为常见,才难以出众,难以脱颖而出!但是许浑却成功的突破了平庸,不愧是大家手笔,所以才能得到陆游等人的高度评价。
图片:陆游漫画
本诗的精华之处在于颔联,全部精华都浓缩于此了。此诗的点睛之笔在于“山雨欲来风满楼”,大雨挥洒之前,四周一片沉寂和萧瑟,站在高楼之上能够感到这凛冽的寒风。这一句是非常出名了,受后人所赞赏。
不过,此句的前一句就显得有些平淡了。“溪云初起日沉阁”,乌云缓缓的从溪边处飘来,而夕阳也开始落了下去,斜阳余晖照映着阁楼,这淡淡的景色,看似很平淡无奇。但是仔细领略,才能发挥作者的用意。
短短七字,写到了四种景物,小溪、乌云、斜阳以及楼阁,这种联系看似风轻云淡,实则是诗人有意而为之,看似写景,其实也写出了诗人此时惆怅的心情。
乌云过溪,斜阳照楼,都充满淡淡的愁情,而且还暗指了此时晚唐衰亡的局面,有着一语双关之妙!
图片来源于网络:山雨欲来风满楼
至于颈联,则采用了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秦汉皇宫大殿是何等的雄伟壮阔, 现在再看却只剩萧条,秦宫中杂草丛生,只剩鸟儿四处乱窜;而汉宫也只有蝉在秋叶间哀鸣。
所写之景都是落魄之景,作者用意大家都明白,就是为了借用这凋敝之景来烘托作者的感情,来讽刺现今朝廷的凋敝。
到了尾联,作者还是没有明着点明其意,古人都是喜欢含蓄的,不喜欢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情景寄托出来。城池仍是旧时模样,不过却物是人非了,只有这条渭水以及充满活力,川流不息。
本诗开端所写“万里愁”,又以“渭水流”结尾,可谓双重霸气。就让这重重的哀愁随着渭水一起向东流去吧。恐怕,这渭水也无法将全部的哀愁给带走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杂草丛生
读完本诗之后,惆怅之情仍然在心间挥之不去,可见许浑手法之高明,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诗人并不多见。
整首诗下来,仅用了一个“愁”字,但是全诗表达出来的愁情却是十分浓重的。而且此诗句句写景,但是却又意不在景,而在于升华愁情。
另外,许浑每一句写景也是写一半藏一半,不点破开来,让大家自行去揣摩体会。这样的写作方式能够激发我们的兴趣,更是令我们回味无穷,读完一遍还想再来一遍,意犹未尽。
因此,众多名家们对此诗也是给出了一致并且高度的评价:“一片铿锵,如金铃千百齐鸣”。
图片:惆怅之情在心间挥之不去剧照
很多人见到《咸阳城东楼》是陌生的,但是一看到“山雨欲来风满楼”就找到了熟悉之感,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也是许浑作品中的瑕疵。虽然不要求读者能够背诵下全诗,但是至少应该知道此诗的名字吧,再不济也应该知道出自谁手。
但是,许多人都只知道这一句,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也许是后人专挑这经典之句来传世吧,又或者现代人只注重精髓,而忽略掉了其他的内容。
事实上,很多人读古诗只是为了去背诵佳句,以便于日后写作之时能够用得上。以这种方式读古诗,是无法体会到诗中精髓的。
虽然我们学到了一句经典名句,但是我们却往往忽略掉了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作者的心境,读懂了心境那这一首诗你也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