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民族的繁衍,离不开特有的文化符号。传承文明薪火,守望精神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编写了《钟灵毓秀话潍坊》报告文学集,旨在展示潍坊绚烂多姿的文化与旅游资源,激励更多的人去关注、研究、探讨潍坊人文景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潍坊文旅发布将持续连载《钟灵毓秀话潍坊·第二卷》,让我们通过文字,感受潍坊之美...
浞河赋
梁化刚
天地茫茫,九夷泱泱。地育天生,寒水流长。
双源出常令公山西北两麓,东邻潍河,西近溉湎。穿斟鄩九曲回折,广积细流;进古寒二龙交尾,殊途同还。蜿蜒百里,漫入永安,终归渤海浩瀚。因经古寒而得名,未详万载千年矣。(注1)
历史渊源,一脉相传。炎黄不幸,太康逆天;群雄逐鹿,羿浞易权。浞临寒水建都,始疏浚,兴漕运,灌农田,黎民感其膏润,寒水因易其名,浞河始称先端。禹掘潍西,建四国,史典正载;浞治寒水,利万民,世代口传。(注2)
浞河四千载,名士贯古今。大禹治水,潍淄其道,斟鄩同族,岂不莅临!后羿帝浞,百年风云,虽司马《史记》不记,然诗载《离骚》《天问》。寒浇神武,陆地行舟,覆灭二斟,威盖夷夏,功罪谁论?太公垂钓,决胜千里,车留未驻,榜封全神。东坡雪霁赋诗,板桥微服常巡。英雄贤士,不绝史林。(注3)
纵贯源委,遗迹多存。常令公山,屹立源根;侯孟高埠,奔月无痕;斟鄩治浑,实为同音;水过清池,不复浊浑;七营八寨,弩怀戈枕;马宿仓上,寒都后盾;八角神池,祈雨辄霖;神秘浞冢,谁筑遗今?历峥嵘岁月,引无限思忖。(注4)
盖闻凡世间江河者,利在饮灌,弊则洪灾,无不利弊兼存。然甲骨、金石、竹简、绢纸,未尝载浞河洪灾者,堪叹吉祥利民也。
幸赖世纪伊转,高寒昌盛,兴修改造,功垂汗青。(注5)
今日浞河,焕然一新,物华天宝,万象蓬勃。潍东明珠,溢光烁烁。两岸高楼林立,百姓安居乐业。采浞河之灵气,借浞河之秀色。工商落户,凤进梧林;人才奔来,蛟入江河。
吾游览浞河盛景,但见清流九曲,引人入胜;瑶台仙地,仿佛梦境。桥建百座,金石构木,样式各异;树植万株,乔灌间竹,参差郁葱。亭台水榭,假山怪石,传统景致,新潮看点,交叉呼应。面新河之壮丽,发思古之幽情。
清明风暖,生机盎然。繁花似锦,争姿斗艳。杨花柳絮共飞舞,疑是晴天飞雪;牡丹芍药同天香,引得彩蝶翩跹。林中春鸟争树,水上野鸭戏玩。何处儿童吹柳哨?广场老翁放纸鸢。游人熙攘,流连忘返。
盛夏雨沛,水流汹涌。叠瀑爽心,流泉怡情。浓翠欲滴,万木葱茏。杨柳接翠竹为邻,芙蕖与红蓼伴生。桃李果青,榴花正红。鱼跃水镜即破,何处三两蛙声?栈桥信步,慢吸蓬莱仙气;觅诗走神,误入幽深曲径。一对恋人惊苇荡,几只白鹭上晴空。蛙声、鸟声、蝉声、声声悦耳,天色、地色、水色、色色养睛。
秋风送爽,霜染红枫。鱼翔浅底,清洌见影。水中荷蒲虽残,岸上菊花正盛。落叶飘飘,秋水盈盈。秋蝉噤音,何须伤感;高雁远鸣,仰目寄情。叹渺小之自我,望寥廓之长空。
寒冬腊月,万木萧疏,冰封水面,鹭鸭无影。雪后琼洁,姿态妙生。松柏不失傲雪之态,梅竹挑逗文人雅兴。生态宁静蓄势,只待惊蛰雷声。
有仙山名,有龙水灵。浞河屈曲有致,亭桥阁榭,流泉响瀑,缀联珠璧,貌端神逸,可谓风物有型;浞河文脉昌盛,源远流长,羿浞嫦娥,荡气回肠,神人合一,考之有据,可谓人文有情。色致悦目,声致悦耳,味至甘醇,神致奇胜。?万载膏润,生生不息,广惠生灵。居民临境,崇德向善,修身养性。
呜呼!圣人曰:智者乐水。今乐于浞河者众矣!吾为其一。由是罄尽所学,聊赋陋句,以咏浞河,兼表与之不解之缘也。
注释:
1.“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泛指东方大地。“泱泱”,广大之意。“溉湎”,指虞河,古称溉水,涨湎河是其中一大支流。“常令公山”,位于潍坊高新区新钢街道东南部,相传明代大将常遇春曾作战于此,故名。“斟鄩”和“古寒”都是夏初的两个古国,斟鄩国是大禹的同姓国,大致位于今潍坊高新区东南至潍河一带;寒浞代夏以前的古寒国大致是今寒亭区一带。“永安”,指昌邑市北部的永安湖(洼),通渤海,浞河汇于此。“二龙交尾”,东西两支浞河进入寒亭区不远即交融为一体,水大时颇为壮观,当地人称为“二龙交尾”。
2.《左传》、《潍县志稿·疆域志》等史书记载,夏朝初期,大禹之孙启的儿子帝太康,不务国事,引起诸侯造反,特别是东夷诸侯。后羿联合寒浞推翻夏制,曾经先后代夏执政,成为当时整个华夏诸侯的首领。寒浞代夏以后,曾率众治理寒水,以后两岸黎民为纪念此,把“寒水”改叫“浞河”。《潍县志稿·疆域志》:“溯自大禹治水,潍淄其道,厥后潍西平原始建四国,曰斟鄩、曰斟灌、曰三寿、曰寒”。
3.屈原的《离骚》和《天问》两首诗中,最早出现了后羿、寒浞和寒浇的文学形象。寒奡(音傲),一作寒浇,寒浞之子,史书记载,他力大无穷,能陆地行舟,他灭掉了斟灌、斟鄩两个夏王族的方国,为其父亲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代夏执政,他又是荡舟高手,后被尊为水中神仙,台湾的几处“水仙宫”至今都供有寒奡的神位,请参看本书《一代枭雄寒浇》一文。相传古斟鄩国一带是齐祖姜太公的战地,他常在浞河垂钓,当离开斟鄩时,老百姓拦车挽留,终未能驻,以后人们把挽留他的地方今叫“车留庄”。高新区新昌街道马宿村旧时曾建有纪念姜太公的“全神庙”。相传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一诗,就是在路过浞河时所作。民间多有郑板桥来浞河两岸了解民情、寻访文人雅客、赋诗作画的传说。
4.“源委”,郑玄注“源,泉所出也;委,流所聚也”,指水的发源和归宿。在浞河两岸,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民间传说。浞河西岸的侯孟埠相传是后羿的封地(引自《坊子区志》),民间传说又是嫦娥奔月之台。在高新区清池街道治浑街村曾发现古斟鄩国遗址,“治浑”切音即“斟”;“浑湾”(河洼)、“清池”是西浞河上游的两个村名,据说浞河水到“浑湾”时水还是浑浊的,再向北过了“澄清沟”就变得清澈了,故称“清池”。“七营八寨”,在东浞河两岸有许多村叫“某某张营”,或者“某某寨子”,传说都是寒浞当年安营扎寨的地方,当地俗语说,“七张营、八寨子,捋着河涯摸蟹子”。“马宿”、和“仓上”两村,相传是寒浞养马和储粮的所在。《潍县志稿·元灵霈侯庙碑》碑文记载,马宿村东浞河很早有一处“神泉”,元代时人们砌为“八角池”,祈雨很是灵验。“浞冢”,寒浞墓冢,位于新昌街道马宿村的东北六七百米处(属寒亭区寒亭街道),紧临东浞河。当年少康复国,寒浞父子被杀,古寒国政权即覆没,族人皆逃往南方,此墓冢是何时何人所筑至今是未解之谜。《潍县志》:“寒浞冢,在城东三十里。冢高三四丈,广数百尺。”
5.“高寒”,潍坊高新区和潍坊市寒亭区。
●第一卷
★《大海东来第一山》★《青州古城》★《文化名村杨家埠》★《寿山福地云门山》★《不老的老龙湾》★《郑祠老柏化龙归》★《“超然物外”超然台》★《鸟语花香公冶长》★《刘墉与清爱堂》★《独特的存在——坊茨小镇》★《庵上石坊》★《“超然世外”石门坊》★《景芝酒城》★《鲁中第一宝刹——金泉寺》★《仙月湖随想》★《纪城纪台的人文记忆》★《舜庙访古》★《敞开山门迎客来》
●第二卷
★《寻梦老龙湾》★《苏东坡走过的地方》★《神牛谷秋思》★《马耳山探幽》
特此声明:其他公众号转载此图文请留言,且在文章明显处标明来源,请保持文章完整性,本篇文章版权归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原作者所有,禁止商用。
作者:梁化刚
编辑:马越川
欢迎关注~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