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北京考研
满满干货送给你
基本信息:211本科,非哲学类专业,英语六级裸考559分。19年考研两门专业课(伦理学原理+中西哲学史)总分219,调剂上岸。
最初准备跨考伦理学是在17年暑假,暑假开始前的那个学期,我误打误撞地接触到了政治哲学。能在一门通识课上接触到这个领域,不得不说是很幸运的,因为如果学校没有提供这样的资源,也许我一辈子都不会发现哲学的魅力。
忘了从哪里得知北大伦理学专业是偏政治哲学的,然后就一头扎了进去,决定以此为志,坚定不渝。在学习本科专业课的空档,我偶尔会看看微信公众号“城与邦”,那里聚集着一群相似兴趣的小伙伴。看他们的论文,有时能学到一个新知识点,又因为文章的作者多是同龄或者稍大的学生(不是老师),读起来并不会觉得太艰涩枯燥。
我还曾在喜马拉雅app上买哲学课来听,比如《郁喆隽的复旦哲学课》《董平讲王阳明心学》《周濂讲西方哲学智慧》。得到app上也有不错的启蒙课,比如刘苏里《名家大课》(后期又出了不少与哲学相关的课,有名的像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西方哲学课》,但我当时已没有闲钱去购买)-只不过,启蒙到底不算入门,是不是冤枉钱我不好说。
老实说,这些内容未必对考研有着直接的帮助,但在我没有多余精力复习哲学的情况下(因为专业课任务繁重),听这些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我的心理压力-“毕竟我在做着与哲学相关的准备呀”。
我认为对于跨专业考北大哲学的同学来说,19年考研(实际18年12月就初试了),从17年暑假开始准备也不算早。虽然一般都说战线不要拉太长,以9个月左右复习时间为宜,但是提前进入哲学的世界,多多锻炼哲学思维本身就是很棒的一件事。况且,前期有所准备,后期也更有底气,毕竟谁知道你学校的大四会不会冒出像强制实习那样的狗血事呢?为了防止时间不够用,自然还是能早开始就早点开始。
比如17年的暑假,我们学校就有强制实习42天(含双休日)的规定,于是等我终于缓过神来,已是8月底9月初。仅仅回家一周后,我就为准备考研匆忙赶回了学校。但即使如此,才看了没两天《理想国》,开学的忙碌就再一次把我的注意力攫取了。
为了尽可能多地靠近哲学沾沾灵气,我从大三开始,就把选修课全部选成了哲学类的,有中哲、西哲方向的,也有一门伦理学的。
我努力在哲学类的课上想拿到一个好成绩(当然要兼顾专业课),但大概由于功底仍然不足,始终只有“良好”的水平。不过这有什么要紧呢?我知道对那时的我来说,尚没到需要火力全开、集中刷题的时候,所以进步慢一点并无所谓,有边缘突破就行。
18年初的寒假,我告诉自己应该要着手读原著了,可是万万没想到,懒癌一犯我就不可收拾,到处给自己找借口:“时间还来得及”、“大过年的放松一下吧”、“我在学校太累了都睡不饱”... 然后,我竟然整个寒假真的在刷手机中浑浑噩噩地度过,辛辛苦苦背回家的一箱子书连一页都没翻过。
我固然有罪恶感,但羞耻心已不足以转化成我学习的动力。我不禁疑惑,是不是我对伦理学并没有那么真实而强烈的兴趣,所以我才选择懈怠-如今看来,这种可能性是极大的,因为我最终接受了调剂。在复习过程中有类似感受的研友们不妨以此为标准测测,你喜欢的究竟是北大这所学校,还是哲学的某个特定专业?心中有点数,你就知道该全力以赴还是半吊子学习了。
18年3月,多数同学此时都进入了全力备考状态,我也想像他们一样朝九晚十地泡在图书馆里,但由于一些因素未能如愿。事实上到了大三下学期,我只能抽空看看哲学书籍,根本没有条件静下心来整理笔记。焦虑肯定是少不了,但专业课紧张的学习生活已经把我的焦虑也挤得没有了空间。
至今仍记得当时唯一忙里偷闲的窃喜,就是收到了专为北大哲学考研设计的《哲研通解》(emmm这疑似一条饱含深情的商品植入... 但没有广告费)。此前,一点未复习的中西哲学史令我坐卧不安,终于致使我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忍不住干起了寻找捷径的“下流”活。但摸着良心说,学长学姐的笔记做得确实比较用心,适合后期进行有重点地备考,帮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
18年7月中旬,我熬过了噩梦般的大三,又开始了高压后的堕落。那个暑假,网剧《镇魂》火得不要不要的,我也在一次意外的遇见后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在成堆的肖秀荣全套和《考研真相(英语一)》旁边,沈教授的一颦一笑牵动着我的少女心,我心中知道不妙-这分明是上头了的感觉-但却甘愿沉沦... 更有一个念头熊熊燃烧起来,且挥之不去,那就是:我一定要考上研,亲身去听听这样教授的课!
我抓紧时间把这部剧刷了两遍(这还是我人生第一次买优酷会员),又一口气看了日剧《非自然死亡》、韩剧《太阳的后裔》、电影《再见列宁》、《浪潮》等等等等一系列经典作品(理由是不想浪费来之不易的会员)。当然,小说《镇魂》也是看完了的。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地把时间浪费在了消遣上,如今想来,自己没能进伦理学专业念书实在情理之中。
暑假期间,学校图书馆的不正常开放(平均三天才开一次)成了我愤懑不平的出气筒,我曾不止一遍地想,如果图书馆天天开,那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颓废。(现在的我表示:??呵呵...)
充满仪式感的我看着越来越接近的开学时间,索性决定彻底放浪一回,等到8.27正式开学了再步入复习正轨。并且,我还真的这么做了。所有人都以为我是成竹在胸,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是腹中空空。
保研全部结束后,距离考研还剩113天,后悔是来不及了,我只能硬着头皮给自己打鸡血式复习:争取一天读一本原著,30天读完30本,然后再一个月过完两遍《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简史》,接着看笔记背重点...
理想太美好,现实却完不成。原著读起来本就吃力,即使我囫囵吞枣,也不是30天能轻松吞完的:休谟《人性论》和卢梭《爱弥儿》都分上下两册,看过了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还有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霍布斯《利维坦》、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罗尔斯《正义论》等着我,其他小书有《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论道德的谱系》...
很遗憾,我没有机会精读以上任何一本书,因为时间已不允许。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蜜汁自信,居然就这样进了考场。但我在此还是真挚建议:考前应当精读至少一本原著。
如果说专业课的复习我是靠读原著+背笔记,那么英语课的复习我就是靠刷真题+吃老底。实际上我在英语一这里并没有劳心太多,买了近20年的真题,最后也只做了9套。但我相信,英语高分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把握好真题。另外一点,无论模拟做得怎样,都要保持平常心,因为你一旦上了考场就全是变数,有可能这套题不对你胃口,你客观题扣了30分;但也有可能这套题正中你下怀,你客观题才扣10分不到。至少我是这样,水平一直高低起伏不稳定。
最后,政治复习应该没什么好说的了吧?“天涯配肖四,考研四百四。一口肖四一口酒,一瓶下来七十九。喝最烈的酒,消秀荣的愁。”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不过,我作为一个政治低分飘过的反例,郑重提醒大家,千万别轻信了别人说“政治简单”,再简单也是要拨时间过去复习的,否则都考前一周了你还没刷完《1000题》,那可真的别指望出现多大的奇迹了。
啰哩啰嗦这么一大堆,我知道干货不多。但我至少没骗大家吧,你们再看看标题呀,这本来就是一篇“水帖”hhh。哦对了,关于为什么我买的是马哲笔记,原因明明白白-错!买!了!(但质量同样保证啊)扣扣暂时不留,等有人感兴趣回复了这篇再说呗。感谢每一个耐心读到末尾的你~
以上文章来源于考研论坛,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