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马来平教授应邀做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第七期人文讲坛。马来平教授以“格物致知与科学”为主题展开了精彩的分享,副院长王满囷,牟同敏教授及我院近两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坛。
讲坛伊始,马来平教授以儒学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引入讲坛的主题,提出儒学文化在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从五四运动以来儒学受到了一定的批判一直歧见纷纭,儒学与科学相斥还是相容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他将通过“格物致知”这一儒学核心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变及其对科学的影响,来探讨儒学与科学的关系。儒学与科学的关系需要正本清源、端正认识,“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命题之一,也是整个儒学的核心命题之一,而且最具认识论意味。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格物致知与科学的关系是考察儒学与科学的关系的一个重要窗口,研究儒学与科学的关系,不可回避格物致知与科学的关系。正确理解格物致知与科学关系的前提之一,是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格物致知的概念是流动的和变化的,所以格物致知与科学的关系也是流动的和变化的,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历史时代对格物致知及其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争论,难以打破各执一词的僵局,应当把格物致知及其与科学的关系置于整个社会历史长河之中,动态地加以考察。
随后,他进一步讲解了格物致知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向,一是程朱格物致知说的形成;二是实学思想家格物致知观的形成。从格物致知地位的跃升讲到格外物包括洞察外物的性质和规律;从承认认识外物在格物致知中具有不依赖于道德的独立地位讲到批判王学末流深陷格心、正心和以“格物穷理”指称科学。以各个流派、代表人物、著作为例,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地为同学们讲解这两次重大转向过程和其带来之影响让中国古代科学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
最后,马来平教授总结道:格物致知概念的演变历史充分表明, 格物致知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它不是一个纯粹的道德概念, 而是儒学内部生长出来的科学因子。这一点既决定了儒学与科学具有根本上的相容性, 也为儒学形成自己的认识传统, 并与现代科学相接榫提供了内在依据。讲座结束后,马来平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听完报告,2019级研究生曹艺兰感慨道:“原来儒学与科学并不冲突,反倒是相辅相成的,格物致知在历史长河下有不同意义,还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给学自然科学的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Oct
24
来 源 |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文 字 | 曹艺兰
图 片 | 曹艺兰
编 辑 | 庾文琳
审 核 | 王晨 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