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这是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如今在西安,有三位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毕业的“80后”,如同电影中的桥段一样,为了共同的商业航天梦,带着强烈的使命感,放弃国内外优厚待遇,毅然选择回到大家共同求学、魂牵梦绕的城市——西安创业,并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款商用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他们创业的公司便是坐落于航天基地的西安空天引擎科技有限公司。
我国商业航天迎黄金时代
火爆的背后是“动力”缺乏
10月1日,当我国某新型无人机惊艳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之后,军迷们对于其是否采用了液体火箭发起机推进的猜想不绝于耳,也进而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航天工业、及火箭发动机的更多关注。
航天工业承载着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以及对太空资源进行开发的任务。在大航海时代,稀缺的香料和贵金属就是资源,而在航天时代,稀缺性资源早已变成了空间轨道、商业卫星、火箭、通讯频率等等。因此,谁先将卫星发射到轨道中,谁就占有了最稀缺的太空资源。
随着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领域迎来多重利好,在乐观的市场预期下,2015年以来,商业航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了出来。目前在我国的商业航天领域,卫星企业超过30家;火箭企业超过10家,航天动力企业也有5家左右,众多企业进入赛道,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进行着积极探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公布的卫星发射计划近5000颗,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西安空天引擎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刘兆舒介绍说,虽然市场对商业航天已经有了海量的需求,从事商业航天的企业也逐步增多,但尴尬的是,目前市场上没有一家能够提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公司,可以说需求和供给之间有着很大的错位。
发动机相当于火箭的心脏。造火箭必须先有发动机。看到这样的市场空白,刘兆舒和他的大学同学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创业,致力于解决中国商业航天缺乏“动力”的行业痛点问题。
天时地利人和
西工大创业者“3D打印”火箭发动机
山东济宁长大,毕业后在北京从事多年金融投资、技术研发与项目管理工作的刘兆舒告诉记者,因为他和章成亮、孙安邦都是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飞行器动力专业2002级的本科毕业生,共同的求学经历,让三人即使毕业后,分别去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欧洲继续深造,读研读博,在不同的国家、城市从事着航天相关工作。
但三人在有了创业的想法后,一拍即合,就把公司总部设在西安,这里不仅是三人的“第二故乡”,也是“中国航天液体动力之乡”,有母校西工大等高校的支持,更有系统的航天产业配套及科研环境,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于是,2018年初,毅然辞去北京优渥的工作,这位来自孔子故乡的“80后”小伙和他的伙伴一起回到西安创业,专注于液体航天动力的研发工作,成为全国第一家把公司总部放在西安的商业航天公司,身体力行诠释着《论语》里的名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中国航天事业在政府的支持下,经过60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让世人惊叹的成就。中国民营航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为中国航天的有力补充,正在政策、人才和资本的推动下,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刘兆舒介绍说。
因为,创始人长期活跃在相关领域,可以说,空天引擎在航天动力系统领域有着足够的积累,能够集中优势做好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发,拓展应用场景,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是极具推动性的。
对于处在快速发展初期的商业航天,市场的爆发点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爆发点来得越早对行业的发展越好,“我们判断市场的爆发点会在2021年左右,商业运载火箭相对来说发展会比较成熟,卫星有了发射的通道,行业将会迎来爆发”,空天引擎总裁刘兆舒预测说。
而聊起为什么想到“3D打印”液体火箭发动机时,刘兆舒推了推眼镜表示,这样不仅能够保证设计的精准度,也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
占据核心技术优势
“智造”商业航天的“中国芯”
记者了解到,目前空天引擎主打三款产品:
01
炎驭十一号主要面向商业航天,具备变推力的能力,可用于火箭回收及重复使用,研发周期基本和预计的行业爆发点是相吻合的,计划明年实现整机试车;
02
炎驭二号发动机采用全常温无毒推进剂技术,用于拓展航天发动机的应用范围;
03
炎驭一号目前是研发进度最快的液体航天发动机,可以用于小型火箭发射,其衍生款可在中小型液体火箭上面级、深空探测等方面进行广泛应用,在行业爆发点第一时间抢占市场占有率。
炎驭一号已于4月份完成推力室热试车,今年年底将进行发动机的整车试车,此外炎驭二号正在进行3次试车,年底具备飞行条件。
刘兆舒直言,空天引擎在液体发动机研发方面的优势主要有变推力技术和全常温无毒环保推进剂技术,空天引擎在变推力方面采用和Space X一致的技术路线,该技术可大大降低发动机的研发、制造成本,稳定燃烧性能也会得到优化;采用全常温推进剂可拓展产品的应用范围,而不仅仅局限于商业航天一个应用场景。
“未来,空天引擎还将专注做动力系统,在保持技术先进性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将航天发动机做到简单易用,努力拓展航天发动机的应用范围。”刘兆舒畅想道,在美国仅Space X一家商业航天公司计划发射的卫星就有上万颗,而无论从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等哪个角度看,中国都不应比美国需求少或者不应少太多。
除此之外,太空旅行、洲际运输、太空采矿等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现实,因此面对未来商业航天充满想象力的需求增长量,卫星的发射任务需要大量的火箭来执行,也就需要我们量产出火箭发动机。
梦想不息 脚步不止
未来航天人将继续秉承着航天精神用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铸造新时代的大国重器来源:西安发布
往期推荐
? 来自太空的味道,航天基地未来咖啡来啦~? 航天基地奋斗者vlog | 打造一支航天城管铁军~? 在航天基地,呼吸好空气~? 开学啦!走进航天基地各个校园,我们发现……? 好消息!航天基地这两所新学校9月1日正式开学~
西安航天基地官方微信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