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支持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10月25日下午,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与同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决策咨询、干部交流与人才配套等方面深化合作。
合作协议在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的见证下,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与同济大学校长陈杰共同签署。
浦东新区与同济大学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浦东新区高度重视创新策源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出要打造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强磁场”、不断推出创新成果的“原产地”、促进成果高效转化的“首选区”,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和攻坚突破。同济学校十分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积极探索高校科教优势资源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机融合。
双方已经在东方医院学科建设、“城市大脑”建设、国家重点专项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今年6月,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入驻张江人工智能岛。
此次合作协议签署,将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交流,加快各领域合作项目落地,开启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与同济大学在政产学研各个领域全面合作的新篇章。尤其人工智能领域的干货很多:
?亮点一:最顶尖的人工智能研发基地。浦东加快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一批大科学设施、一流实验室、顶尖研发机构落户张江。这次落地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将立足人工智能重大前沿科学难题,强化多学科跨界融合,瞄准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关键技术展开科研攻关,建设若干个大科学设施和研发平台,力争在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成果和核心技术,着力推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医疗等领域的产业变革。
?亮点二:最完整的应用场景和数据资源支撑。为加快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及产业应用,浦东新区从5G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场景多个维度提供完整支撑,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委派技术骨干进行跟踪保障:一是提供真实的应用场景和管理需求。比如选取前滩区域和世纪大道地铁站的地下空间,为地下基础设施全息感知和智能诊断等研究提供试验场景,最终研究成果也率先在这两个场景示范应用。二是开放政府公共数据资源支撑同济大学科研攻关。比如,共享政府内部的高精度三维地图和管道、管线数据等,用于智能巡检机器人及自动驾驶等技术研发。三是以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前沿探索的硬件需求。优先在试验区域部署5G网络,完善物联网基础设施,满足科研项目对低时延、高通量传输能力的需要。
?亮点三:最畅通的科研成果转化通道。浦东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提出要坚持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重点打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的堵点难点:一是强化知识产权相关服务保障。通过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速相关知识产权(专利)审查的效率。二是优化人才服务和营商环境。利用浦东的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审批权和留学人员落户审批权等,全力保障核心科研人员和创新人才落得下、留得住。三是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浦东创新“产业+基地+基金”联动发展模式,发挥上海浦东科创母基金的撬动作用,吸引各类社会资本,进一步促进优质成果高效转化。
关于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
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自2018年12月在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揭牌成立以来,已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平台和学科建设、重大科学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科学中心现已成功引进一批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网络协同制造与智能工厂”等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积极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方案获肯定;全力对接“浦东城市大脑”建设,《人工智能赋能社区治理的共融模式及其科技支撑方案顶层设计》《人工智能赋能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两项目,获上海市2019年度人工智能领域项目立项;重大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中;开启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上海市高峰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交叉应用能力的优秀青年人才,首批将培养118名人工智能博士生,现在张江人工智能岛开展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