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我要抓破你的脸!”
从昨晚这一句年度撕X最佳开场白开始,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和俞渝夫妇之间互相密集轰炸的大瓜,想必各位已经能熟练背诵,不用我再复述了。
有趣的是,这场大战的导火索虽然是李国庆在朋友圈高调宣布自己净身出户、另立门户,但从开始到最后都没多少人关心他俩身为前当当网联合创始人的经济纠纷。
当俞渝控诉的要点涉及性取向、私生活混乱、家族丑闻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的私密话题时,就已经牢牢占据了网友注意力的制高点。
跟那些劲爆的细节一比,谁还要在意当当的权斗和管理层“逼宫”究竟是怎么回事?“拿走家里1.3亿元现金”这种超出普通人想象力的指控,也显得没那么引人注目了;
就连后来李国庆回应所说“我也掌握了你不可告人的证据”之耐人寻味,都黯然失色。
李国庆微博修改前VS修改后
公众被这场精彩大戏取悦得不行,不过,舆论对于法院怎样裁决他们的纠葛其实是没有太大影响的。
但对于已经各自重新出发、为生意而战的李俞两人来说,这却是为自己重塑公众形象的重要机会。
很容易从舆论看出来,俞渝已经领先太多。
许多人感叹俞渝才是真正的“致命女人”,要对付一个剧中“渣男”三合一版本的老公;
可是她最“致命”的地方在哪儿?其实应该是抓住了社交网络时代传播的命门吧。
via.@萝贝贝
假如李国庆和俞渝的这场战争发生在20年前,俞渝是大概率没有机会一夜之间让几千万人同时对他们的“家丑”津津乐道的。
因为那时的大事议程还主导在主流媒体手中,而“知名企业老板被老婆指控的N宗性丑闻”,以及那些极为精确的细节和情绪化的话语,压根不可能这样一记记重拳出击到大众眼前。
在以前较为传统的“家丑不可外扬”观念中,李俞二人这场恶战也很难以公共话题的形式被大规模传播和讨论。
但是,时代变了。
如今当“如何看待公众人物互曝黑料”这个问题被抛向网友,只有少数人会一脸正气地觉得这是别人的家事儿,不应该占据公众的注意力。
更多的人只会以这个时代特有的姿势甘之如饴,早已接受了这就是当21世纪特色娱乐方式:
还能怎么看?拿手机看呗!
毕竟,从2017年由李雨桐带来的那个瓜果飘香的季节后,中国的爆料当事人们好像突然集体顿悟了——
当网友们总在嚷嚷“羡慕欧美明星遇事都是亲自下场撕”,到底是在渴望什么?
大概,是“不服就干”的直接对垒,是足够私密的、猎奇的两性关系的隐私,是一种彻底撕破脸的姿态。
放瓜没有中间商的蓬勃发展,甚至干脆跳过了明星纠纷隔空斗嘴皮子的阶段,直接进入了用当事人性丑闻核平舆论的阶段。
越是名气大的公众人物,私生活崩坏的后果也越是严重。
因为虽然理论上“龌龊面前人人平等”,但旁观者衡量他人人性的标准却并不平等。
就像每每出现各种精英大鳄、大厂高管的劲爆丑闻时,当事人的身份越是符合人们想象中的精英、上流,旁观者越是会带着点“啧啧,他们这样的人居然也会这么下流”的幸灾乐祸。
俞渝所怒陈的李国庆N宗罪,放在他人身上可能只是普通的乱搞八卦,但放在这样一个与妻创业、经历权变、最近时常语出惊人的大人物身上,那基本是在宣布:
你完了,你余生都不可能甩掉这些字眼了。
这也和社交网络时代的特征有很大关系:现在的信息洪流中,“人类永远是桃色新闻最敏锐的猎犬”这个真理被放大到了极致。
如今,当人们越是被海量繁杂的信息包围,注意力越是被碎片化,反而越是能迅速捕捉一个事件中最香艳、最猎奇、最突破道德底线的两性关系细节,并在反复的咂摸和传播中,将它牢牢地烙印在公众人物的耻辱柱上。
就像另一位互联网大佬之前深陷丑闻时,经过漫长的对峙和调查,到最后真正被互联网记得的并不是法律的裁决和事情的真相。
反而是那个事关男性尊严的梗,被迅速发明、广泛耻笑。
前段时间,洪晃和陈凯歌两个文化名人的一段旧情在互联网上重获关注,也是因为洪晃在一部自导自演的老片子里吐槽知识分子奇葩性事。
这个片段被认为是洪晃明着讽刺陈凯歌,突然在网上又引起了混杂着兴奋、好笑和嘲讽的热议。
或许,性的话题在日常里越被压抑,有机会心照不宣地热议它时,就越能带来报复性的快感。
更不要说,人人都能放瓜的社交网络时代,这种对两性秘闻的求知欲哪还需要秘而不宣呢?
如今能供养吃瓜群众的性丑闻,也早已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靠大瓜引发网络地震,早已不需要你是多么知名的大腕。
只要有足够奇葩的男女关系轶事,普通人同样可以“享受”15分钟的成名时光,只不过采取的方法是将最私密的“家丑”暴露给大众,把自己变成知音狗血故事的主角。
就像是这些年愈发和负面两性关系挂钩的金融圈,几乎每隔两个月都会有一个所谓的“大瓜”被曝,总是关乎哪个银行/基金/四大的高管包养情妇、潜规则女下属,或是哪个“女强人”其实骗财又骗色。
性,金钱,道德……原配的战斗檄文往往少不了这些元素,这其实又和俞渝对李国庆的控诉如出一辙,只是穷了点,但往往又多了些刺激人感官的照片。
但就是这些不知看过多少遍的轶事,依然能一次次地在无数个微信群中被疯狂转发,因为没人能抗拒观看别人道德败坏、桃色秘闻的快感。
如今娱乐圈的88线小糊星,也常常因为两性行为不轨而遭受“灭顶之灾”。
刚刚有了一点知名度(甚至没有知名度)的男演员,最近一个两个地被女朋友报复性曝光私生活混乱、有健康问题,这种在当下能被立刻“锤死”的事情。
更讽刺的是,这可能又是一个小糊咖在大众面前获得存在感的唯一方式。
前几天一个不知名男星被女友发文控诉
被社交网络支配的时代,私生活丑闻好像从未这么与一个人的一切挂钩过。
它现在就像是一种能立即击垮一个人的杀伤性武器,令人咋舌的两性隐私是最有效的注意力捕手,开火的一方用道德的砝码尽可能争夺舆论的同情,以及这种同情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不管双方纠纷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好像只要谁先往对方的脸上扔出了性丑闻,谁就有了七分胜算。
吃这种瓜吃多了,普通人大概有时候也会觉得恍惚吧:
我们只是拿着一部手机,却竟然可以和一个陌生的、遥远的普通人最私密的“丑闻”如此近,就像拿着一个伸进别人家卧室的望远镜。
尽管很多时候这望远镜是被当事人主动递到手里,并说着,“你来评评理”。
在这种邀请下,中文互联网这几年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一点点“不要随意评价别人”的共识,可以说是形同虚设了。
这种全民开庭的氛围里,当然也会有出了“冤假错案”的时候。
就在前两天,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流传,视频中的南航空少被指控正在猥亵另一名男性。
结果事情很快便出现了反转,更多的视频流出后,舆论开始认为电梯中两个人暧昧的动作并非单方面猥亵,原视频则立刻有了断章取义诬告人的意图。
后续的八卦又牵扯到了二人之外的人,总是又是一连串足够博眼球的狗血故事。
因为一段令人浮想联翩的视频,当事人的人生却被迫经历了一段意想不到的动荡。
这个近在眼前的案例或许就能说明,吃瓜群众以为自己拥有的义愤填膺的参与感,其实只是高端故事会的特邀阅读经历而已。
何况这样的乌龙也值得反思,我们的社会中,评判私德和侵犯隐私的界限到底在哪里?但现在的情况好像是,只要前者有一点触犯了主流道德观的可能,它就不配有被保护和尊重的权利。
这样一个过于依赖私德丑闻而活跃的舆论场,本身也有着隐患。
一次次因“吃大瓜”而起的狂欢后,我们也应当想一想:
现在是不是只有狗血到极致的事情才能获取人们宝贵的注意力?是不是靠刺激人类最基础的本能去引发狂欢后,就可以理所当然地遗忘那些无关道德的部分?
如果答案为是,那么社交网络作为一个公共舆论空间的意义就会被慢慢吞噬,我们围观李国庆和俞渝们的激情对骂,其实和围观隔壁街坊大爷大妈当街对骂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但“吃瓜”又早已成为那么安全、有趣、顺应时代的一件事,只要有利可图,能掀起舆论风浪的人只会选择迎合这股潮流,而不是忤逆它。
所以大概可以预见,这对用性丑闻捅刀子的夫妇一定不会是最后一例。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这年头,瓜也得理智点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