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江宁司法把为民答卷镌刻在新时代

江宁司法把为民答卷镌刻在新时代

阅读量:3779108 2019-10-25


在近期江苏省委、省政府表彰的“人民满意公务员”和“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名单中,全省司法行政机关有3名个人、2个集体。本报将逐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今天推出《江宁司法  把为民答卷镌刻在新时代》。荐读。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广大司法行政干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大工作任务中担当作为、奋发进取,涌现出3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2个公务员集体,受到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彰。从今天起,本报专门刊发他们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特约记者 张全连 李陶 记者 施为飞
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满意”。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先后捧回多项全国及省市等各类集体荣誉,成为全省公务员的模范典型和学习榜样。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江宁区司法局局长刘春明表示。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就是要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一心为民,解决好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着力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为“人民满意”这份崇高而神圣的荣誉增光添彩。

坚持党建引领
淬炼过硬队伍
让人民满意,要坚守初心使命。江宁区是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域,如何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一方百姓,对江宁区司法局是个考验。该局从抓党建入手,抓出了行政司法队伍为民服务的精气神。
党的十九大指出:“律师队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加强党对律师工作的领导,是坚持律师工作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律师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的坚实基础。”

江宁区司法局机关党委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建立“就近建”“同步建”“同步转”机制,做到党支部应建尽建。党支部的建立,让律所有了凝聚力,全区党员律师们率先垂范,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田间地头,把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实现律师执业活动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江宁各司法所也做到了党支部应建全建,让一个个“党建孤岛”串联成“党建高地”。而这些,只是江宁区司法局党建工作的一个微小缩影。
该局还将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统领,全面开展“联动服务进基层”活动,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下沉工作联系点,在10个中心司法所派驻政治教导员,建立局机关干部下沉司法所蹲点机制,一方面抓思想建设,一方面抓组织保证,确保实现组织功能、组织优势、组织力量最大化。
坚持服务中心
护航经济发展
让人民满意,就要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在江宁,有201个由公益律师团组成的“法润民生”微信群,群众有任何法律问题,随时在线向律师咨询,法律顾问也会在群里及时解答,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
这是江宁把法律服务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之一。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维护稳定,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江宁区司法局的主责。”江宁区司法局副局长刘玉才告诉记者。

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江宁区司法局主动靠前服务,在全市率先举办“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护航发展论坛”,组织开展“千所帮万企”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先后实施企业“法律体检”800余次,发布防控举措和法律建议18000余条,累计研发企业法律服务产品130个,全力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大“防范化解风险”“法律精准扶贫”和“共建绿色生活”法律服务力度,以基层农村为重点,连续多年开展“平安·法治——社区行”以及“2019春风行动·公证农村行”、弱势群体“冬日暖阳”六走进、六温暖等各类服务活动282场次,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30000余件,收到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坚持“五心工程”
构建和谐江宁
让人民满意,没有休止符,既要知实情又要有良策还要抓落实。近年来,江宁区司法局以人民为中心,以担当诠释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在南京率先推出“五心工程”。
推出“依法治区·让党放心工程”,从顶层设计入手,积极发挥司法行政在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中的统揽作用。强化品牌引领,创新建立法务专员制度;强化人才建设,实施“律师英才创聚江宁”行动计划,全区律师队伍由2017年年初的176人增加到509人,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加快建设“法治江宁”提供坚实的法治人才保证。
推出“有矛盾找司法·舒心工程”,创新探索“枫桥经验”江宁实践。在全区建立各类调解组织190余个,2019年以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510件,调解成功率达99.2%,全区96%以上的矛盾及时化解在街道以下层面,有效实现了“矛盾不上交”。

推出“普惠民生·暖心工程”,增强基层服务实效,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2018年以来,江宁“1+3+N”公共法律服务团队累计帮助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635件;在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点,把公证便民服务送到基层群众身边,每年办理各类公证数量超过8000件,司法行政基层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明显提升。

推出“益起普法·入心工程”,凝聚法治宣传教育强大合力。有效整合全区普法资源力量,全力打造“益起普法”“法律拥军”等普法品牌,2016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主题普法活动4000余场,累计参与群众超过200万人次,全区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深入。
推出“回归新起点·安心工程”,坚守特殊人群监管安全底线。江宁区司法局创新“1+4”社区矫正中心和上峰、禄口等四个矫正分中心建设,连续十五年实现重新违法犯罪“零发生”。
坚持创新发展
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近年来,江宁区司法局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全面提升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为让司法行政干警“多几把为民服务的刷子”,该局聚焦“履职系统化”,主动拓展“全业务”服务职能。推动司法所主动承担街道法制工作,率先设立司法所“法治室”,全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达50.7%。按照“全业务”要求,积极打造“法安江宁、律惠万民”服务品牌,依托司法所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公证、律师“三个驻点”服务,组织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和专业律师结对签约,担任弱势困难群体“家庭法律顾问”,有效地提高了司法行政在基层群众中的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率。

聚焦“服务智能化”,创新打造“全时空”智慧服务。放大司法所“信息源头”和“服务终端”作用,统一配备调解服务一键通、自助矫正亭、智慧小司、无人律所等智能设备,全面接通12348远程视频系统,为群众提供移动化、可视化、即时化的便民服务。推动司法所人员力量全面融入全区2499个“全要素网格”,随时随地采集群众个性化法治需求、基层热点法律问题、特殊人群最新动态,通过信息平台组织调度距离最近的司法所提供“点对点”服务,有效增强了基层司法行政服务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聚焦“力量多元化”,积极探索司法助理制度。江宁区将司法助理纳入江宁区辅助人员员额管理,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司法助理制度,有效保证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活跃开展、富有成效。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