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省培虽已结束,反思从未停止!且看西湖语文的青年教师们在思考什么

省培虽已结束,反思从未停止!且看西湖语文的青年教师们在思考什么

阅读量:3747525 2019-10-24


9月26日,2019年浙江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在丽水莲花区梅山中学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提升解决统编教材关键问题的能力,推动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本次研讨的主题是“综合性学习和活动探究”。
我们可爱的西湖小编们学习了省研训活动上的精品课程与讲座,并一一写下了自己的心得感受!让我们分享一下各位才华超群的小编们的思考吧!
省研训活动链接
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聚焦活动探究策略|2019浙江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关键问题”专题研训活动报道(一)
“宝藏老师”传经,聚焦“活动探究”|2019浙江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关键问题”专题研训活动报道(二)
以项目化改进语文学习,让课程构建落地生根 | 2019年浙江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关键问题”专题研训活动系列报道(三)
省“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观后感
紫金港中学 韩雨响
作为一名有幸亲身经历现场,观摩学习的西湖语文小编,不由得感叹:省研训活动实在是我们一线教师教学的明确风向标!综合性学习、项目式学习、活动探究,一个个新颖却又不陌生的名词跃然眼前时,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词语是“未来导向”。专家们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与优秀一线教师的实践课堂分享已经充分为我们指明未来教学的导向!如果尚在关注基础,培养孩子的记背能力,坐在你教室里的孩子,将会跟不上教育的激流。下面分三个方面谈谈我这次参会的感想收获:
一、“项目式学习”明道路
让“不断追求进步”成为习惯。眼见了云谷语文创新的项目式学习与章新其老师对这一理论的抽丝剥茧,感觉新奇满满。项目式学习的精华在于,设计方案时“评价先行”的逆向设计思路,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中的能力迁移与最终放置于“真实情境”中的真学习过程。“项目式”这个名词也已出现于西湖区教研活动,接下来如何将项目运用到学校教学生活呢?一个学期是否可以精心设计如《眼中的彼此》这样一个有意义的项目,既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又在另一种程度上培养他们的情感感受力。这场来自云谷的分享汇报已经暗示着,项目化学习将是语文学习界的下一个趋势,为我们西湖区语文教师指明了一条未来的道路。
二、“综合性学习”整内容
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是那些终日记背,痛苦不堪学语文的孩子,还是被激发了学习兴趣,愿意主动、自觉去学习的孩子?孩子培养的结果其实来源于教师点点滴滴的输入。“综合性学习”,当下教材最易被忽视的两块教学内容,竟然可以在此次课堂展示中被演绎得如此精彩!说明综合性学习有得上,也值得上!无论校园内的孩子基础如何,我们都应想办法用课堂内容激发他们的潜能,就像大港头学校的张李恬子老师精心布置的戏剧综合性课程,学生写剧本、学生排演、学生展示、学生点评,每一个活动皆以学生为主体,让无论农村学校或是城市学校的孩子都能在综合性学习的土壤中埋下并最终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三、“活动·探究”做中学
“活动·探究”是本学期教学八上的老师开学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衢州姜恩华老师为我们指明方向,“活动·探究”不仅要做,还要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做!江湖报、四方报......一份份新意满满报纸的最终呈现,蕴涵的是教师对于整个活动单元教学思路的清晰贯彻,在每一环节具体、详细的悉心指导,加之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敢做、敢想。姜老师的实践使我们受益匪浅,像这样的活动单元切不可让它轻易溜走,而该扎扎实实做好,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最后,就像王老师说的,“听听外面的声音,开阔自己的视野”,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更多聆听学习这般前沿的研训活动。多听、多看,方得充实自我与广阔未来!
惊喜惊叹惊羡——项目制学习思考
紫金港中学 沈琬君
惊喜——环环相扣,神奇组合
在晴朗的早晨,上课归来,打开直播。映入眼帘的是张李恬子老师正在组织戏剧课堂。我翻阅了九年级的教材发现,这是九下第五章的活动·探究内容。作为一位刚刚经历过中考的老师,我感到很吃惊,也很感动。因为九下正是所有科目回归应试化的必由之路,当学生和教师都淹没在一张张试卷中时,张老师却扎实地落实了这一活动·探究内容,我也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动容!这一堂课需要的是老师的精致、细致和无比的勇气,也需要学生的耐心、用心,和前所未有的投入。更让人惊喜的是拉票环节,两个剧组的拉票词立足于现实,试图引发观众对现实的思考。此时,已经不仅仅是戏剧表演,涉及到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又都是围绕戏剧评议活动展开的“言语活动”,指向的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看着观众的笑容和投票时的沉思,我知道,这一切都在真实发生,自然而美好。获胜小组诞生了,我原以为该结束了,没想到,最后的环节竟然是为他们写颁奖词,又是一个惊喜。我们常说综合性、综合性,却没有想到,戏剧表演最后竟然和颁奖结合在一起。但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不正是如此吗?我们不该只有在需要情境的时候埋头苦思,而是应该真正去观察生活,做好积累,到用时自然水到渠成。
惊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之后的下午场是专家们轮番上阵,“宝藏老师”传经送宝,聚焦“活动探究”简直将活动·探究给玩活了!这也让我们在设计活动中学会探究,在阅读中逐渐成长。这些教师设计活动方案的创意和组织活动的整合性与系统性,都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好好学习!每当一个个小活动串联起来时,都忍不住惊叹,太巧妙了!也十分想快些回到自己的课堂,拿起书中关于这一领域的内容好好琢磨,在吸取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带领孩子们“玩”活动,享知识乐趣!
惊羡——未来已来,心向往之
印象最深刻的,是云谷学校语文组与章新其老师有关项目式学习的分享,项目式确实已经成为未来教学的趋势。它指向的是一种教学上由教师带头的“有序重构”,它更指向我们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与应试与考试评价相依相偎,无法分割。这次省专题研训也给我许多启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应停滞学习前沿的知识与本领,因为学习且行且艰,却是促进自己成长的源头活水,伴我且行且思!
项目制学习的思考
仁和外国语学校 周琴
今年省统编教材疑难问题“切脉”切在了“综合性学习”上,我觉得实在必要。正如省教研员章新其老师在《我们应当建构怎样的语文课程》讲座中所说“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有:单篇短章教学(课文分析),静态、琐碎的文本分析、机械训练。名著阅读教学以作品内容的表层识记为主,知识点训练多而散,缺乏深度理解和整合运用。”作为一个浙江考生兼浙江语文教师,我深有同感。其实我在初中上学时就曾问过我语文老师,语文书中学的和考的又不一样,我们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学这些课文。不过,经过这三年的培训和对新教材的学习,脑中有个答案呼之欲出,我们现在所学的就是以后要考的,但我们考的不再是考知识点,而是考听说读写、信息意识、统筹协调、创意表现、自我管理、评价反思等指向个人核心素养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如何养成?我始终记得王曜君老师说的能力来源于活动。而综合性学习、项目化学习就是在设计活动帮助这些能力的养成,说得功利一点,就是在为中考服务。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项目制学习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传统简单粗暴的等级、分数是这样的不同。还记得上次区培训中申教授来讲综合性学习,其中的评价环节让我激动不已,因为它是那么具体可观,学生在用评价表的同时,也在内化评价标准,为自我提升提供方向。这次云谷学校的李明老师带来的项目式学习评价更是精进。它是一种表现型评价,学生是评价主体也能参与评分规则的制定。所有的学生评价起点、终点并不相同,老师是学生学习经历的帮助者和记录者,这是一种非常“以生为本”的评价方式,它真正实现了我们常说的“过程胜于结果”。
最后还是我三年前那一句感叹,教育在改革,在呼唤着我们进步,纵使是新老师,稍不留神也有可能成为“老”教师。不过我欢迎这种改革,因为它在引导我们走入育“人”真谛,考核素养的时代真的要到来了!
项目式学习思考
浙工大附属实验中学 陈欣怡
什么是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如何实践?如何使项目式学习更多元、开放?我有幸参与了此次活动的线上学习。此次学习,如拨云见日,对于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的我来说有巨大的启发。面对九年级的三本诗歌类名著阅读,学生对诗歌相对比较陌生,无从下手,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卢英老师的基于活动探究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法让我深思。在确定具体目标,明确具体任务的前提下,用一个活动撬动整本书的阅读。对于诗歌类的名著阅读也是同样,在情境化的活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当然,如何让名著阅读真正“动起来”,这需要老师精益求精的活动设计,活动探究之路任重而道远。
章新其老师的讲座是对我们日常实践的方向引导。我想到,名著阅读与九上第一单元结合,在诗歌活动探究单元,自然地融入名著阅读的学习。其次,“转变学习方式”这一点让我想到了大多数的九年级课堂多是纸上谈兵的状态,如何在枯燥的复习课堂上运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复习变为整合复习,是我在教学中需要着力思考的大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杭十五中教育集团崇德中学 张敏
本次活动主题是“统编教材综合性学习和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本人跟着教研组同仁们一起学习了直播的全程,受益匪浅。什么是综合性学习?在区教研中申教授没有给出确定的概念界定,但是这两天的省研训活动,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边界之广,语文活动之丰富,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魅力:情境性强,参与性广,语文味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不可缺少的一种课型。
活动·探究《戏剧·演出与评议》给我很大的启发。首先,这个活动课程有三个月之久的戏剧活动,在这三个月的筹备中,学生们掌握了戏剧的演、评、议,为本次课程语文素养的培养,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本单元重难点的落实提供了保障。
综合性学习和活动探究课程的语文味的挖掘是我对本次培训的另一个思考,这一课型需要丰富的活动支撑,如何要课堂具有语文活动的属性,这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挑战,更是对“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的诠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次研训,把综合性学习和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引到了舞台中心,这对于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让这一课型在语文天地中绚烂,需要每一位教师关键上和行动上的支持,也需要教学评价的相应调整。
相信在不断探究中,语文课自会释放其更绚丽的色彩,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省研训活动心得
西湖第一实验学校 徐佳露
暑期备课时就被八上的新闻单元难倒了,看着单元导语中的“活动·探究”提示,实在是摸不着头脑。面对新教材,老师也是新手,但总得比学生快走几步。于是参照着单元提示、作业本、师父的上课模式一步步摸索,想着也的确不能把学生拘泥于课堂,就放手让学生用课堂时间去作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完成后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新闻播报。整个单元下来,学生明显都很开心,但我心中同时也很惴惴不安,教学进度的牺牲会不会只换来了一场空洞的热闹?
这次的省培就像一场及时雨,各位名师的现身说法为我解了惑,也让我找到了我内心不安的症结所在。正如姜恩华老师所说,活动探究课要让每一个学生放手去做并受益,需要的是教师的精细设计。我想,这正是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的活动支架,也是教师能够有底气在课堂中越来越隐身的重要抓手。缺了精细设计,自然会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产生失控的感觉。当然,精细设计的背后是教师的敢于试错,也是敢于让学生试错。或许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正在于“胆大心细”四个字,教师既要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也要做到运筹帷幄,以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综合性活动设计思考
杭十五中 陈敏慧
综合性学习一直是困扰我的一大难题。在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经常被简单带过,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呢?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给了我们一个极好的示范。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中,教师首先要学会适时适当放手,做到真活动、全面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不只是简单的资料搜集活动,还要创设让学生有发挥自我能力空间的活动。如潘丽云老师在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时,设计了宣传标语、三句半、舞台剧、情景对话等学生活动,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在平时的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我时常不敢放手,循规蹈矩地做一些传统简单的活动,但通过此次线上学习,我意识到适时适当的放手或许会带给教师不少惊喜,也更有助学生成长。
放手不能放养。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提供适当的示例支架。陈钢老师所分享的“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课例活动丰富精彩,落实充分且到位,这离不开支架的引领。在诗文讲道、故事明道、时事论道的活动环节设计中,教师出示范例,使学生对活动的认识更明晰,目的性更强。
在进行综合性教学设计时,我常常为了综合而忽略语文的主体性,综合性学习课程有时甚至会变成表演课。如何回归语文的主轨道?张李恬子老师的戏剧课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学生表演、投票结束后,我本以为这堂课就结束了,但张老师巧妙设计了挑选奖项、拟写颁奖词的活动环节,课堂从学生的演回归到语文的写,不可谓不妙。综合性学习虽要进行多元融合,但教师始终要有意识将活动拉回语文的主轨道上,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
理趣兼备的语文
之江实验中学 陆偲佳
这几天学习了省研训活动上的精品课程与讲座。如果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概是:有情境、有深度、有语文味。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理趣兼备,语文的追求!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和活动·探究《戏剧·演出与评议》两节课,老师们都通过设置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语文。张老师的“戏剧节”不必多说,三个月的精心筹备丝毫没有动摇同学们的热情,演、评、议相当精彩!梁老师的课堂,从一则通知入手,带动全班成立成长共同体,并以这一情境任务贯穿始终,推动“交友”这一话题。多么有生活气息!
张老师的课,从剧本到演出到评议,处处渗透着语文要素,处处体现出学生的活力多姿。梁老师的课则正好是我的教学难点。看到课题,我就在思考,如果是我来上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会怎么上呢?思来想去,我总觉得自己会把它上成一节“班会课”。
关于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想到了9月份区教研活动上申宣成教授给我们分享的语文探究性学习相关讲座。什么是综合性学习?申教授并没有给出固定答案。但是就像老师们说的那样,综合性学习,首先涉及的学科就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如何让一节综合性学习活动具有语文味?就像潘老师分享的关于“垃圾分类”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如何让语文课堂区分于班会课、科学课呢?梁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梁老师的课从文章、诗歌、警句等方面补充了很多内容,这是学习内容综合性的体现,也是语文味的体现。
尝试、改变、反思、前行——省研训活动感悟
杭州市公益中学 陈琳
每一次参加省初中语文专题研训活动,都感觉是一次内心的点燃,一抹平凡日子的亮色!去年湖州两天名著阅读的研讨盛宴,听完后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依然还在心间,今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究”更是让人心向往之,跃跃欲试!
项目式学习、情境化任务、表现性评价、夏雪梅、张卓玉……一个个名词在专家同仁的分享下娓娓道来,一颗颗种子就这样在全省各地老师们的心中扎下根来。
两天活动中,与会老师分享的一句话让我猛地一惊:“会不会我们还在做(或者以为还在做)2.0版本的事情的时候,时代已经发展到3.0版本了?——章新其老师之问。”的确,时代的脚步一刻不停,学生的变化亦是层出不穷,我们老师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改变!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持续前行!
两天的信息量太大,从信息的输入内化,再到输出实践、反思优化,我们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愿改变悄悄地来临,学习真正地发生!
从容中享受语文
紫金港中学 李净潺
由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学校 张李恬子老师执教的活动探究展示课:《戏剧·演出与评议》,则打破了一直以来我对九下第五单元戏剧活动·探究单元的疑惑,作为一名还没怎么接触过九年级教材的老师而言,我有时候会想戏剧教学对于初中生是不是太早了,即使针对更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戏剧也是比较有难度的内容,张李恬子老师的这节活动探究课彻底地打开了我的教学思路。张老师全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去设计海报,制作剧本,观看评议,选评颁奖,整个过程充分地让学生去“自导自演”,而教师做的是台前充分的任务布置,课程中的适时引导,以一方小小的舞台天地,锻炼了学生从知识技能到思维应变等方方面面的能力,在表演中感受语文之美。
虽没有亲身经历现场,但有幸通过西湖语文公众号读到青田县伯温中学梁晓勇老师执教的《有朋自远方来》,感到了莫大的惊喜。平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再精心准备的课还是有种刻意感,但梁老师的这节课是真的好像在和学生随意地聊天谈心,在结交朋友的淡然随性之间进行综合性知识的学习,梁老师在结尾提到,人生贵于在恬淡中品味,于从容中享受,学习了梁老师的这节课后,我感到的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省研训活动感悟
紫金港中学 王丹萍
“西湖语文”公众号的详实报道,让虽未亲历现场的我们,也感受到了老师和专家们为我们带来的满满的干货,充分领略到了项目式学习的课堂的魅力和精彩。“听”了这些精彩的课,尤其是章新其老师的《构建怎样的语文课程》的讲座——项目化学习要指向核心素养,注重核心知识,转变学习方式,助力考试评价等角度引导我们以项目化学习改进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高价思维能力等——真的发觉自己之前上的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等课,是非常单薄的,缺乏将零碎知识整合的能力,没有“整合课程”的意识。同时,也没有真实情境引导的铺垫与浸润。这样,学生的学习就难以与自己的生活、生命发生关联,难以有创造意识的培养和拓展。曾艳老师说:“现在的教育呼唤改革,我们应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教师从教学主导者,变为学生学习指导者。”我想,这正是我们在未来的语文课堂中需要努力践行的。踏踏实实地从某一个小版块的教学设计开始,从每一个综合性学习、每一次名著阅读、每一场写作旅程开始,以学生为本,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运用过程和实际成效,让语文学习真正地与他们的生活、生命发生关联。
省研训思考      
嘉绿苑中学 王丽萍
“综合性学习”在我之前的教学中仅仅停留在概念中,即便在教材中有大量涉及,但是却鲜少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想明白,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不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某些内容重合?或者说,它是不是也就是我们假期里布置给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些呈现形式而已。直到听到温州实验中学的朱彬茹老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定位:
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学习方式”。确实,“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与教读课、自读课一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或者说是语文学习的一种组织方式。我看到《有朋自远方来》的课堂教学,老师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朋友”的语文内涵,在实践中学会“交友”的原则。这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方式,突破纯粹知识层面的局限,让学生在多元的活动体验中学习语文知识,所以,综合性学习是与“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从学科上来说属于“语文课程”。两节展示课,我看到虽然是以实践活动架构整节课,但是所有的架构确实建立在语文的学科特质上的。尤其是,授课老师所有选用的文字,均来自于语文学科,以语文的“养料”支撑“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框架。所以,“综合性学习”不是社会学科,更不是社会实践,它更多地强调语文学习的学科特点以及语文的综合性。而这一特点则最终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实,我想,无论是“综合性学习”还是“项目制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再次得以强化。即将开始的七上第二单元的教学,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注重语气和节奏的变化。我想,是否可以让“项目制学习”走进这一单元?一方面,既然朗读已然成为教学的目标之一,那么当完成单元的整体教学之后,学生对于朗读技巧有了初步的概念,是否可以搭建一个“我是朗读者”的朗读平台,举办一个班级朗读会,让学生选择本单元的文本片段,也可以让学生选取其他感兴趣的文本,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真正地学会朗读。另一方面,本单元是亲情单元,是否能搭建起学生与家长沟通的亲情桥梁。“我是朗读者”的朗读素材不仅仅可以是经典文本,还可以是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亲子的一封书信、亲子共读的一本书、亲子共享的一件事,从生活中选取朗读的素材。
理论终究要走进实践,第二单元的教学完成后,我会以实践来践行对于“项目制学习”的再理解。
省研训活动体会
杭州市公益中学 赵鑫怡
观看了直播的回放,深感不能亲临现场的遗憾。结合自己近来的备课生活,总是感觉到很有局限,感觉自己已经进入思维局限的瓶颈了——过于注重框架和模式,连自己都觉得不满意,但是苦于自己没有寻找到方法。这两堂语文课,给我以灵感,为我以滋养:
1. 结合学生的求知点。很多时候,我们通过课后习题的提示,通过作业本的题目的训练方向,知道了“应该教什么”,但是一堂好课,绝不限于如此,更应该知道自己“怎么教”“用什么来教”。这两堂课,正是给我以新的启示!我们要结合学生的求知点,以学生喜欢的方式,把我们应该要教的内容融入其中。“主持人”“邀友宣言”这些别出心裁的活动设计,就连我也被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恰如其分的活动设计,让人喜爱不已。
2. 良好的评价机制。在精心设计好表现型任务之后,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表现性评价。这些生动的评价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开展活动。而这些评价,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或者群体与个体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多样,这好的形式又与教学相整合,更加促进教学的生长。一堂好的课,原来是这样。
省研训心得体会
杭州市丰潭中学 张冰点
看完两堂课的课堂流程以及几场讲座的文字版实录,我对项目式学习这一概念有了大致的轮廓,也从中受益颇深。
感想1:作业本的穿插使用
无论是常规课还是项目式学习的课程,其实作业本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作业本上的一些与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关的知识小链接,可以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作业本不仅提供了形式上的支撑和帮助,更提供了内容上的具体的引领。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因材施教,一切以学情为转移,发挥作业本对于活动任务的抬升、优化作用。
感想2:评价的重要性
讲座中提到,项目式学习的评价很容易走向功利化、单一化的误区,评价形式应该多样的,评价维度是多元的,让评价真正发挥作用。关于评价维度这方面,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曾经在名著课中让学生们绘制过“评价维度图”,在往后的项目式学习中也可以尝试穿插进去。除此之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对学生的言语能力、交往能力等进行多元评价,让评价不再呆板、模式化。
看了这些西湖小编们的感想,你是不是也有话要说呢,快来给我们留言吧!
本期小编:
上泗中学 李思哲
审核:
周六编辑组的小可爱们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