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清华学霸作息表曝光:考上名校并不是偶然

清华学霸作息表曝光:考上名校并不是偶然

阅读量:3747330 2019-10-24





这份计划表是清华校史馆举行的“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中一份展品,来自一位本科生。凌晨1点睡觉,清晨6点起床,6点40开始学习。除了每天完成固定课程,还包括了每周两次的讲座充电,两门外语的学习,还有固定的锻炼时间。连晚上9点到凌晨1点全都安排满满当当。

这位学霸当年是市级高考状元,但家境非常一般。刚来清华的时候,他经济紧张,一顿饭只吃两个馒头,为人腼腆,一度被同学们开过玩笑。
但是来到清华后,凭借着勤奋与坚韧,他连拿4年的一等奖学金,成绩保持在全院前三。还未毕业就被某央企以特殊人才提前聘用,成为后备干部。

这位貌不惊人、出身一般的学霸却在天才堆里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不是过人的天分,也不是深厚的背景,而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自律。

所有优秀的背后
都是苦行僧般的修行
没有成功是偶然的
自律的人生才能走的更好
很家长都在为孩子寻找着成功的捷径。而他们却忘记了,只有孩子踏踏实实、从内心深处永远不放弃提升自己,才能配得上最耀眼的风景。
我们都知道自律可以让一个孩子的成绩实现飞跃,让一个人的人生完成逆袭。但大部分家长和孩子对“自律”存在误解。
很多人以为只要让自己痛苦,只要自虐,就是自律!其实,那绝不是真正的“自律”,而是“伪自律”!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自律?到底什么才是自律正确的模式?
所谓自律,是指一种在面对自己内在的冲动与诱惑时,能够取得平衡的一种能力。自律的好处是可以让人为了长远的长远利益保持克制,稳定情绪,并做出行动,能够拒绝现有的诱惑和满足。
比如,在“明天要上学,今天就要早点睡觉”与“今天很想玩游戏到凌晨”这两者之间做选择,如果为了明天上学听课有效率,放弃了玩游戏,就是自律的一种表现。
自律并不是为了去迎合某些标准、别人的看法,而压抑自己的行为。恰恰相反,它首先要承认与接纳内心的冲动,也与某些标准、某些人的期待存在冲突,然后考虑到自身的利益(目标),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调节和适应。
那什么样的表现才算的上是自律?1.专注,注意力集中2.在某些情境中能够克服内在冲动,权衡潜在利弊而做出选择3.能够为了长远利益,而延迟享受甚至牺牲短期利益
怎样培养孩子自律?
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电脑一玩一整天,睡觉、吃饭、上学都得催,总之,大事小事,都得大人看着,否则,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没有自律的表现。
爸爸妈妈们要以身作则
在我们拥抱未来的父母成长课堂中,我们有一个其他机构不会有的小课程,叫做目标细分。内容主要是教大家如何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如何利用“GTD”(getting things done)等方法来教育孩子,并且能让自己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任务管理和时间管理。
爸爸妈妈们会把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这些方法和策略,手把手地教给孩子:如何定计划;制定后,如何执行;执行时,如何自我觉察、自我跟踪;对于执行情况,如何定期总结;什么情况下需要调整计划,如何调整……
他们能做到当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达成了,引导孩子去体味其中的快乐和满足,用这个小小的成功去肯定自我、增强力量,而不是用“补偿性”的放纵去庆祝和奖励。
当孩子暂时屈服于诱惑、失控了,爸爸妈妈会用同理心、同情心去安慰孩子,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原谅,摆脱羞耻感和罪恶感,尽快从这个小小的失败中恢复过来,而不是从此“破罐子破摔”。
我们平台认为没有为追求自律而切实努力过的父母,是不可能进行这样的自律教育的。因为他们不懂自律的不易,也就无法理解和包容孩子。所以我们会先给家长们上这个课程,在家长自我成长的基础上让孩子成长。
做到对孩子信任和放手
对孩子充分信任,父母舍得对孩子放手,孩子才有机会自己做主,才能体会到自我管理的乐趣,才能形成自律的内在动力。
有个朋友,为了督促孩子学习,在家里装上了摄像头,只要她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孩子在家里的一举一动,发现孩子偷懒,她就会在手机这头吼上一嗓子,孩子又乖乖地坐回书桌前。
刚开始,她洋洋得意,觉得终于找到了一个神器,可以24小时无死角地督促孩子,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在她看不到的时候偷懒。
直到有一天,她去接孩子的时候,老师把她留下谈了话。老师说,她家的孩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学习的自觉性很差,上课经常走神,需要老师多次提醒,一个班那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只盯着一个孩子。
我们强制性的监督孩子,让孩子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方式是不长久的,因为“自律”这个概念里面最重要的是“自”自发性的行为才能长久有效。当孩子一旦不在监控范围内,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
父母要制定规则并遵守
孩子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好管教,我们觉得难管教大多数都是,某一天突然想管孩子了,某一天突然想让孩子遵守这个规则了。
教育是一个持续有连贯性的事情,并不是今天不管明天管就行,今年不管明年管就行。爸爸妈妈一定需要有一个始终的态度,不能今天可以明天不可以。
制定规则之后,爸爸妈妈坚持按照规则来做,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习惯了,慢慢的,他觉得每天这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就成了性格。
任何事情,形成了习惯,就不再需要别人一再的提醒,而内化为自觉。由被动变主动,这才是自律的不竭动力。

养育一个自律的孩子,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去克服。
而孩子一旦成为一个自律的孩子,父母就会发现,以前困扰自己和孩子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不吼不见效的陪写作业、摇摇欲坠的亲子感情、被占用的大把的时间……
不要怕麻烦,培养孩子的自律,对孩子来说是一生的财富,对父母来说,也是多的解脱。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