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案例选登上海市宝山区:“社区通”构建互联网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案例选登上海市宝山区:“社区通”构建互联网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阅读量:3745012 2019-10-24


点击标题下「组织人事报」可快速关注

互联网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上海宝山区以改革思维破解基层治理堵点难点,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探索建立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村委为主导、以城乡居民为主体、以有效凝聚精准服务为特点的智能化治理系统——“社区通”,创新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夯实了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微观基础。2017年2月创立以来,全区456个居委、103个村全部上线,65万名居村民实名加入,覆盖49万余户家庭,6.1万余党员在线上亮身份,成为目前国内由党和政府主导的、区域内覆盖率最广、活跃度最高的网络共同体,也成为宝山信息速递的窗口、思想教育的阵地、为民服务的平台、“四治”一体的家园,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获评2017年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佳案例、2018年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创新案例、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优秀品牌、上海打响“四大品牌”2018年基层实践最佳案例,并被《人民日报》(头版)、央视新闻联播等国内知名主流媒体报道,已在北京、山东等地推广运用。
背景与起因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主体、对象、内容复杂多变,知识传播、信息沟通与资源整合的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倒逼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为转变工作方式提供了无限可能和巨大空间。一是解决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目前,居村党组织发挥作用还不够直观“具体”,往往做了大量工作,但除了少数当事人,许多群众“不知情”乃至“不领情”,需要探索新的载体和途径,让群众随时随地“看得见、找得到、叫得应”。二是解决资源力量和群众需求如何精准对接的问题。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提出新需求,期待更优的公共服务、更有序的公共管理、更深入的治理参与、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提供“因地制宜、精细精准”的服务。三是解决社会治理如何广泛参与的问题。相对于居村党组织核心地位、居村委会主导地位,居村民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意识及实现途径还需强化,社区自治共治参与不够,社区生活共同体有待形成。需要搭建有效平台,拓展参与面和参与深度,增强共同价值引领的归属感和家园意识。
做法与经过(一)需求导向智慧治理,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
基层社区治理中,各工作系统间联通互融不够,群众需求的导向还未完全聚焦,是长期存在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宝山区依托“社区通”,以群众需求和问题为工作的逻辑起点,以加强基层党建为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健全“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工作体系,群众诉求一线处置能力有效放大。
治理重心下移居村。建立“居村民-居村-街镇-区”社区治理架构,各居村形成小治理单元,设独立二维码,居村民实名认证、党组织审核通过后成为用户;街镇构成基层大治理单元,全区形成完整工作系统。制定《实施意见》《工作规范》《指导手册》等,明确区、街镇、居村三级职责。区、街镇各部门加入后台提供支撑,民警、物业、业委会、医生、律师等资源在居村层面整合,需求在一线提出,资源在一线集聚,服务在一线配送,问题在一线处置,治理重心真正从“街镇”下沉到“居村”。互动方式发生改变。打造“移动互联”工作载体,设立党建园地、社区公告、议事厅、物业之窗、业委连线、警民直通车、家庭医生、公共法律服务等功能板块,还专门开设了针对村委的“村务公开”“乡愁乡音”板块。建立一键直达、精准快速的信息传递机制,居村民成为信息发布的主体之一,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互动沟通从“单向”“模糊”转为“多维”“清晰”。累计发布社区公告39万篇,互动交流1亿余次,群众点赞2600万余次。2018年初,在“社区通”上开通“宝山大调研”板块,共收集意见建议4580条,其中城市发展方面2423条,平安建设方面1031条,社会发展方面797条,党的建设方面247条,经济发展方面82条。基层脉搏精准把握。建立“社区通治慧中心”,对社区参与数据深度分析,描绘基层社区画像,形成不同类型社区群众需求对比分析,发布不同人群、街镇、阶段的需求TOP10列表,根据群众共性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如,针对不同群体需求,联合区相关部门试点推进篮球赛、舞蹈节、有奖答题、采摘节等公共服务活动上线,今年以来共开展专项活动19场,60万余人次阅读参与。建立大数据模型,实时发现群众“痛点”、民生“堵点”,对社区舆情苗头实时预警,给出工作提示,实现精准治理。群众问题快速处置。建立“自动收集、分层处置、全程记录、结果反馈”的问题跟踪系统,群众问题在15小时内予以回应处置,处置情况纳入考核。建立问题分层分类处置闭环,超出居村自治共治范畴的社区问题,进入区网格化平台派单解决。共及时回应解决群众问题8.2万余个,其中90%在居村有效解决。智慧治理融合联动。与110接处警平台、网格化系统等智能对接,提高发现和处置问题的精准度。如,通过对接实现非警务类110警情及时有效分流,去年10月以来有效分流处置6122起,让房屋漏水、开锁求助等问题在社区快速解决和反馈。
(二)群众路线“走新”“走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互联网时代,基层党组织不能也不必仅仅依靠“敲百家门”“挂黑板报”等传统方式宣传动员和引领群众。宝山区依托“社区通”,网上网下践行群众路线,基层组织力持续强化。
党建连上网。“社区通”由居村党组织全过程管理运行,在线直播党的工作,传递党的声音,全天候凝聚服务群众,宣传发动群众支持和参与中心工作。2018年,全区100%的居村党组织、89%的居村委在“社区通”同步推进换届,全程公开、接受监督,更好地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近期,全区居村党组织依托“社区通”广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共发布主题帖7121个,阅读21万余人次,点赞16万人次,评论7万人次。书记当“群主”。在“社区通”上,居村书记承担“第一责任”,成为引导各方的“群主”;居村“两委”分工负责、轮班在线,对群众提出的各类诉求即时回应处置。在“全天候、零距离”的联系服务中,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真正实现“一呼百应”。党员为中坚。“社区通”里,用户名后飘着的小党旗,是党员亮身份的标志。在党组织带领下,6.1万余名党员亮身份、起作用、受监督,带头整治环境、帮扶困难群众等先进事迹广为传播,先锋模范形象深入人心,居村民随拍随传、点赞认可,“双报到、双报告”得到积极推进和鲜活展示。“铁粉”作引导。党组织掌控“提出议题”“形成决策”等关键环节的把关权,牢牢占领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每个小区都建立党团员为骨干的志愿者队伍,成为党组织的有力助手、忠实“铁粉”,发声音、作引导,让社区充满正能量。全区志愿者队伍从“社区通”上线之初的21万人上升到目前的38.7万人,增长84.3%。群众受教育。注重引导而非教导,在参与公共事务、共同讨论协商中,居村民理性、平和、文明、友爱的素养得到了很好养成,公益互助的氛围日益浓厚,在线公益置换物品近2.5万余件。
(三)“四治一体”广泛参与,深化党领导下的社区参与
基层社区治理中一个突出问题,是社区活动中“老面孔”多、新人少,老人多、年轻人少,一般性的活动多、自治共治项目少。依托“社区通”,宝山区一体推进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积极打造社区共同体。
切实改变参与结构。依托“社区通”,社区参与从“少”到“多”,从“老”到“青”,从“被动”到“主动”,从“浅尝辄止”到“深度介入”。大量年轻“上班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50岁以下群体上线占比达60%。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在线开设公益服务“店铺”612家,“全方位”征求居民意见,“量身式”设计服务项目,“点对点”推送服务信息,“全过程”引导居民参与,服务效应不断扩大。“自下而上”议事协商。建立“提出议题-把关筛选-开展协商-形成项目-推动实施-效果评估-建立公约”的议事协商操作链,让自下而上提出议题、形成项目、订立公约成为新常态。共有12万余名居村民参与协商,产生议题2.4万余个,形成公约和项目2400余个。如,今年以来各街镇依托“议事厅”板块,发动居村民就如何有效开展垃圾分类进行讨论,共产生“调整小区垃圾分类时间”“是否需要安装洗手池”等议题576个,有效引导居村民践行垃圾分类新理念。持续打造社区共同体。“社区通”建立真实的“线上宝山”,确保上线的是“真正的邻居们”,讨论的是“真切的社区事”,传播的是“社会的正能量”。通过邻里互助、爱心传递,居民资源、邻里资源成为社区资源,独居老人有了定期看护,走失的老人和孩童能快速找到家人;通过信息共享、对话协商,家园意识深入人心,居村民逐渐从“门对门陌生人”变成“社区里老熟人”,社区“温度”持续提升。
成效与反响“社区通”已成为社情民意显示器、问题解决推进器、基层组织力放大器,给宝山基层社区建设带来深刻改变。
连通党心民心,基层组织力持续强化。“社区通”把党的建设渗透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各领域,实现了群众导向的即时化、扁平化、智能化治理,畅通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沟通,让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群众知晓,中心工作群众参与,发展成果群众共享;让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被倾听、被回应、被解决。在互动沟通、有效服务的过程中,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心声交织在一起,逐渐从“你和我”变成“我们”,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
连通需求供给,社区服务更加精准。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往大量群众需求被遗漏或屏蔽。“社区通”与多个信息系统进行智能对接,建立高效的问题分层分类处置闭环,通过技术和制度手段,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改变以往群众工作靠经验的传统做法,“社区通治慧中心”深入采集、挖掘、分析、共享社区数据,及时掌握社区共性问题,适时调整治理服务方式内容,让群众需求和社区资源精准对接。如,2019年针对数据显示居民热议的“加装电梯”问题,各街镇引导居民提出诉求、协商讨论,促进居民达成共识,形成不同社区的个性化方案,让群众需求和政府资源精准对接,已完成电梯加装立项40台,其中8台已竣工。
连通多元主体,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托“社区通”,以居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村委为主导,居村民为主体,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发挥作用,社区自有资源最大限度被挖掘,公共服务资源真正沉到基层。居村党组织和居村委会协调各方有了抓手,一些长期困扰基层的问题破冰,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区得到推广。如居民区党组织对“三驾马车”的引领进一步做实,通过引导物业公司、业委会在线直播工作、提供服务,让物业、业委会和居民从“背对背”转为“面对面”,一批小区顺利破解业委会组建难题。
经验与启示要建立党建引领主阵地,牢牢把握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导权。“社区通”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群众,线上线下结合,组织发动基层依法管理、有序参与。宝山的实践证明,通过建立党建引领主阵地,强化网络主导、服务引导,积极传播正能量,才能为加强和完善社会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要强化和运用互联网思维,助力党组织调动各类资源共同解决社会治理问题。首创“社区通”不仅是信息化社会的现实要求,更是党建引领下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的需要。宝山的实践证明,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引入互联网的开放型思维、大数据思维、粉丝思维等,调动各类资源共同解决群众问题,能有效激发社区活力。
要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和机制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社区通”通过科学设计、创新机制、培养能力,切实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精准度、基层治理的群众满意度。宝山区的实践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
稿件来源:《组织人事报》2019年10月22日五版
责任编辑:兰艳丽
排版:吴悦
校对:王岩
关注我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微信号:zuzhirenshibao1984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