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安全专栏|​非煤矿山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安全专栏|​非煤矿山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阅读量:3740167 2019-10-24


1.及时调整采矿工艺,保证公道的暴露空间和回采顺序,有效控制地压。  要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和采矿方法的实验研究,对原设计的采矿方法不断进行改进,找出适合本矿山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高效安全的采矿方法,加大采矿强度,及时处理采空区。要控制好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必须要有一个公道的开采顺序,因此要公道确定相邻两组矿脉的回采顺序;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采矿方法,严格控制采场暴露面积和采空区高度等技术指标,使采场在地压稳定期间采完。 
  2.要加强顶板的检查、观测和处理,进步顶板的稳定性 
  顶板松石冒落往往是造成职员受伤的重要原因。对顶板松石的检查与处理,是一项经常性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固定专人按规定的制度工作,才能确保顶板安全生产,防止松石冒落顶板事故发生。对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采场,在技术、经济答应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科学方法观测顶板。目前国内较经济简便的观测手段有光应力计、地音仪及岩移观测等。要观测摸索不同岩石岩移的规律,科学地把握顶板情况。对已发现的不稳定工作顶板,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尽可能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如喷锚支护等)防止冒顶事故发生。  
3.科学公道地布置巷道及采场的位置、规格、外形和结构 
  要避免在地质构造线四周布置井巷工程,由于垂直于地质构造线方向的压力最大,是岩体产生变化和破裂的主要因素。 
  要避免在断层、节理、层里破碎带、泥化夹层等地质构造软弱面四周布置井巷工程。由于在这些地方布置的工程更易产生冒顶。如井巷工程必须通过这些地带,也应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或特殊的施工方案。
井巷,采场的外形和结构要尽量符合围岩应力分布要求。因此,井巷和采场的顶板应尽量采用拱形。由于围岩的次生应力不仅与原岩应力和侧压系数有关,而且还与巷道外形有关。采用拱形外形时,施工难度不大且顶板压力不会太集中,顶板稳定性较好。 
  4.加强顶板治理,进步顶板治理的技术水平 
  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工作,进步各级安全治理职员的技术水平,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遵章守纪,建立群查、群防、群治的顶板治理制度。在各工作面备有专用撬棍,设立专人或兼管职员具体负责各工作面的排险工作,设立警告标志,做好交接班制度和列为重点危险源点治理等。 
  二是结合矿山实际,总结顶板治理的经验教训,从地质资料的提供、井巷设计、井巷维护技术、施工治理,制订出一套完整的井巷施工顶板治理标准,为科学有效地治理顶板提供技术支持。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图频,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