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智慧煤矿建设报告会观后感

智慧煤矿建设报告会观后感

阅读量:3740151 2019-10-24


10月22日,新上海一号煤矿组织管理人员通过视频观看了钱建生教授关于智慧煤矿建设的报告会。这次报告会在思想上对我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也引发了我对智慧煤矿建设的思考。
我觉得我们应该以开放性思维去尝试、探索智慧煤矿的发展与建设问题,而不是习惯性的固守我们所了解、所擅长的专业或领域。对于智慧煤矿建设,我们或多或少的存在畏难思想,我们害怕面对新的领域、新的难题时的毫无头绪与无从下手,害怕别人耻笑我们的种种幼稚的想法。我觉得智慧煤矿发展与建设过程中的最大难题是不思考和不敢思考,面对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因熟视无睹而产生条件反射式的自动规避。
畏难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信息化的不擅长,从而不去触碰这个领域。我觉得对于煤矿技术人员而言,发展信息化和智慧煤矿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得从编程序学起。我们需要构建的是“诉求——反馈”的智慧煤矿发展模式。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是发现哪里需要信息化,科研院校负责将需求信息化,然后双方再细致研究其成果的适用性。这种“诉求-反馈”模式也正体现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分工的日益清晰化与产学研一体化的向基层实践的延伸。
报告中钱教授及其团队对井下语音广播系统的改良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我觉得这正体现了这种“诉求-反馈”智慧煤矿发展模式的可行性,也印证了国内科研院校有能力解决我们在智慧煤矿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时代的发展提醒我们,智慧矿山的建设要取、敢取、会取他山之石。而取他山之石不代表着“拿来主义”。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智慧煤矿建设就好比穿鞋,我们不需要自己做鞋子,但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挑选一双合脚的鞋。鞋子合脚我们煤矿企业才能走得快、走得远。
他山之石该如何去取,哪块他山之石更适合我们企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愚公移山式的取石之法并不适合我们,因为愚公只代表了少数人,智慧煤矿的建设需要大部分从业人员的参与,这就需要有一种有效的、激励性强的制度进行保障,点燃职工心中发明创造的火苗,让敢于质疑、敢于思考、敢于发明创造的风气压倒畏难情绪。此外,在智慧煤矿的建设中我们要有包容之心,要留给职工犯错的空间,因为任何成果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民创客,倘若我们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话将很快被这个时代淘汰,不进即是退。我们不能木然、因循守旧的工作,因为朝代的兴替、企业的兴衰都是在不知不觉、不经意间发生的,最可怕的莫过于温水煮青蛙。当有一天我们觉得我们落伍的时候,再想追就难了。华为、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要抓住当下的机遇;风靡一时的摩托罗拉的销声匿迹也提醒我们,没有什么成功是永恒,原地踏步、不与时俱进或许就意味着消亡。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