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跟大家介绍了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新技能——从点到面,这一讲继续讲解一种新技能——找关系。
如何找关系呢?当然要从关系型选择题入手。
请看下面一道例题:
【例1】
(2019·石家庄模拟)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实行“慎罚”的“礼治”;提出了旨在长治久安的“德治”思想;反复告诫统治者防止腐化堕落,提倡励精图治。孔子很尊崇周公,甚至为“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而浩叹。据此可知( )
A.儒学与周制有渊源关系
B.孔子主张进行社会变革
C.周公开启民本思想先河
D.周公奉行礼制长治久安
【方法指导】
首先,明关系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知道考查孔子(儒学)与周公(礼乐制度:礼治、德治)的关系。
其次,看选项
从选项来看,只有A项有说到孔子与周公制度的关系,所以选A。而B、C、D选项都只涉及孔子或周公的单方面。并且材料没有体现孔子主张社会变革的主张,没有体现周公有关民本思想的内容,而周朝统治也并非长治久安,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统治面临瓦解,因此都排除。
再看一道例题:
【例2】
(2019·安徽皖中名校联考)下表为辛亥革命中独立的部分省份立宪派人物的政治活动。由此可见,立宪派( )
省份
代表人物
政治活动
四川
蒲殿俊
领导了保路运动、罢课、罢市,四川宣布独立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
湖北
汤化龙
武昌起义后,与革命党合作,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负责军事,立宪党人负责庶政,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
湖南
谭延闿
推动湖南宣告独立,革命党人都督焦达峰被杀之后,担任都督,安定地方,援助湖北革命军,通电建议及早组织临时政府。
A.善于投机使革命潜伏着危机
B.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D.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
【方法指导】
首先,明关系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知道考查辛亥革命与立宪派的关系,立宪派领导保路运动、与革命党合作响应革命、援助革命。
其次,看选项
从选项来看,A项和C项没有明确强调辛亥革命,只有B项和D项明确强调。再根据所学知识,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袁世凯,而不是立宪派,排除B项;材料表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前和革命进程中,以及在推行各省独立方面都有相关的活动,支持革命派的革命进程,因此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故答案为D项。而且立宪派的活动并不是投机,而是对革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排除A项;革命派在革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是立宪派,排除C项。
【小试牛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解析】
首先,明关系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周礼的时候用雅言(周人语),考查周朝与孔子的关系。
其次,看选项
从选项来看,只有B项和D项涉及周朝与孔子的关系,孔子平日里都用鲁国语言来传道,而不是雅言,所以B项错误;而且材料没有涉及诸侯各国,所以A项排除;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这时候周天子权威已不复存在,所以C项错误。从孔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周礼的时候用雅言,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语言虽有异,但天下一家,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答案】D
本文搜集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