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个8岁小学生的作业本走红网络
字迹工整得像印刷体!
看着孩子拿着笔
一笔一划的认真模样
网友们不禁大呼:
“这才是别人家孩子!”
这个孩子的作业字体刚健柔美、字字有力,仿佛真的就像打印出来的一样。
就连数学作业中的数字和图画也是工工整整,让人看得赏心悦目。
女孩妈妈称:女儿练字有一年半时间,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自律性很强 。除了书法,钢琴民族舞等孩子都有涉及,周一到周日课都是满的。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过:“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一个孩子学会了自律,将会受益终身。
自律是个稀缺品
经常有家长抱怨:
“早上起床,不赖床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起。”
“孩子写作业,磨磨唧唧到晚上十点都写不完。”
“看电视、玩手机,不吼他两句就放不下!”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对大多孩子来说,自律是个稀缺品。他们做事常常朝三暮四,想到什么做什么,没一点计划性。而且做事往往做到一半就不做了,不能有始有终,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自律的孩子往往都很优秀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过:“没有自我管理,人生难以变得更好。”
2018年高考,有一个“最牛寝室”火了。宿舍6个人竟然全部都考上了北大清华!
看完他们的宿舍公约,大家才知道其中真相:
22:40下晚自习的半小时,可以干个人内务、聊天、吃零食,亦可把当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
23:10之后必须保持安静,认真自习,纪律要求和班上的晚自习一样严格;
0:00熄灭寝室的大灯,保证寝室成员的睡眠时间。
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哪怕是剩余不多的课余时间,他们也能如此精准分割,合理安排,高效利用。
法国哲学家蒙田说:“真正的自由是在所有时候都能控制自己。”
记得曾经看过海清在微博中提到过她和儿子的一组对话:
海清:陪你出去踢会儿球?
蛋妞:写完作业。
海清:踢完球再写?
蛋妞:写不完。
海清:写不完明天再写。
蛋妞:明天还有明天的。
海清:请问哪里来的这么多作业,不可以好好玩玩吗?
蛋妞:我在写一个科幻小说……
网友纷纷评论:这么小就这么自律,长大了还得了?
自律的孩子往往都很优秀。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边那些学习成绩不错、有着巨大潜力的孩子,都有着非常不错的自律能力。
引导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其实,孩子的自律并不是天生就会形成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
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养成习惯意识
孩子的自律不是天生的,聪明的父母应该学会引导。
据研究表明,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21天是大脑构筑一条新的神经通道的时间。21天习惯养成计划分为三个阶段,每周为一个阶段。家长可以从小事入手,慢慢给孩子养成“习惯意识”。当“习惯意识”不断积累后,自律感也就慢慢养成了。
在《微习惯》一书中,作者斯蒂夫?盖茨说道:相对于大而难的事物,我们更容易接受小而易的事物,微习惯正是通过把一个大目标缩小为一个微步骤的方式让我们愿意去接受它,从而跨出第一步。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的大脑神经反射就好像人的肌肉一样是可以进行训练的,一个人的自律能力也可以同肌肉一样被训练好。
关键在于开始第一步
当孩子要完成一个大的目标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先把它拆分成小的计划,让孩子从养成习惯开始。
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在自律的反面,有个词叫拖延。
成人眼里,孩子经常有一种主观拖延现象,总是推迟应该完成的事情,显得拖拉磨蹭。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地管理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
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父母要做好榜样
一个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养出一个真正自觉的孩子。在自律的这条路上,父母首先就要做好榜样。
看过这样一句话:“做了父母,不是要你放弃自己,而是要放弃很多不好的自己。因为父母,不是一个称呼,而是一种责任。”
毕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过“身教”这两个字。
所以,天天沉迷麻将,或是回家就拿着手机玩游戏的父母,不要怪孩子学习不努力,因为你自己无法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榜样的力量。
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会差。
孩子未来自己的路要自己走
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
想要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自律必不可少
自律的程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自律,就是一个孩子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
来源:湖南教育网、最美教育人、小学生学习
在看点这里